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敬有禮 新聞詳情
他們的店和故事在發光,致敬城市裏最平凡的奮鬥者與夢想家
發佈時間 | 2024-01-15 09:14:28    

   致敬.jpg

       杭州近江“雙喜咖啡店”。 開門見喜!這家社區咖啡店開了近2年,早上就開始營業,光聽名字就很討喜,室內小而溫馨。 店長孔佳浩杭州本地人,大學讀的是老年服務管理。先前做策劃,在這家店喝了一年咖啡後順其自然加入小店。他説,喜歡慢下來的感覺,也希望把這份慢傳遞給更多人:有時候卷不動的時候,可以允許自己慢一點。

       致敬2.jpg

  杭州大馬弄"龍遊特産”。 老闆娘徐紅英喜歡大聲吆喝,也喜歡穿大紅色的衣服。開店30多年,她高高興興開店,熱熱鬧鬧生活。 守店對她來説既是守著這份市井味道,也是守護一份屬於自己的生活。

        致敬3.jpg

  杭州城北西文街菜飯店。 老闆娘笑起來很好看。老闆姓汪,50歲,話不多。 這裡沒有網紅店的喧囂,來的都是附近老客。店開了七八年,一年365天,只過年那幾天休息。靠著一碗碗樸實的菜飯,夫妻倆在老家建好房子,一眨眼兒子都要高考了。 貼著“本店轉讓”的小店,年輕人搭著地鐵趕去吃。進可攻退可守,是他們的生存智慧,也透露出守店和陪伴家人的“難兩全"。

        致敬4.jpg

  湖州練市“沈玉林羊肉館”。 這是一家淩晨3點開門的羊肉麵館,在練市街頭開了十多年了。在店裏點上一份羊肉,面是免費的,黃酒也是免費的。 每天淩晨3點半,店裏就會迎來不少客人,都是鎮上的老食客。 人情味是老闆沈玉林這輩子最大的生意經。他説,做生意,看似吃虧的堅持,其實最能打動人心。

       致敬5.jpg

  杭州三墩“三毛理髮店”。 小店開了53年。店主王榮德今年70歲,因為家裏排行老三,得了小名“三毛”。店裏的理髮椅十分古早,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電影裏一樣。 店裏洗剪吹附贈刮鬍子是20元,大約10年沒有漲價。三毛每天開門很早,夏天5點半,冬天6點半左右。 兒子老早跟著三毛學手藝,現在自立門戶開了一家新潮的理髮店。一家人靠著同一門手藝,把日子過得紅火。

       致敬6.jpg

  杭州三墩照相館。 老闆佘翔60歲,喜歡穿皮夾克,做這行30年,主要拍證件照。他大概是杭城最早開照相館的一波人。後來同行紛紛轉型走高端寫真路線,只有他堅持開在社區邊上開小店,做最基礎最接地氣的活計,定價一直良心。 雖然到了退休年齡,他還在堅持跑外拍,這是小店重要的利潤來源。有時候他感覺在做一種情懷,但只要不虧還要撐住,不然居民會不答應。

       致敬7.jpg

  杭州塘河社區王大姐裁縫縫補鋪。 王大姐縫補衣物已近20年。學過做衣服的她,縫補出來的衣服平整、結實。 從早到晚,縫縫補補。二手縫紉機用了十來年,依舊順手好用,她縫補了千萬件衣服,也縫補了無數人的生活。

       致敬8.jpg

  杭州烏托邦書店。 距離湖濱步行街直線不到500米,零點打烊,即便下雪天的深夜,依舊有年輕人在店裏駐足、閱讀。 這裡是杭州最熱鬧的地方,人們卻能在書中找到片刻寧靜,和偶爾出走的自我談談心。 店員小童説,疲憊的生活需要這樣自我療愈的時候。

       致敬9.jpg

  杭州七格小區一便利店。 零點以後,小區裏形形色色的商鋪都已關門,胡勇的便利店堅持開著,為晚歸和深夜打拼的人留“一盞燈”,也給自己的生意留點機會。 深夜來消費的人挺多,淩晨三四點前,幾乎忙到停不下來。有附近工廠的工人,也有外賣員、代駕司機和做小生意的人。 胡勇有時候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一直打拼奮鬥不敢停下來。

       致敬10.jpg

  杭州轉塘烤豬蹄小店。 “豬蹄姐”愛笑,爽朗,和老公在杭州轉塘開豬蹄店8年多了。小店只有10個平方米左右,夫妻搭檔經營,一直要幹到淩晨一點。 烤豬蹄的手藝是從親戚那裏學來的,啟動資金是媽媽給的,“豬蹄姐”發自內心地感謝這家小店。 夫妻倆踏踏實實守著這家小店,專心烤好豬蹄,每年有盈餘,日子也越過越好。

        致敬11.jpg

  劉傳麵館。 吳超勇頂著一頭挑染的頭髮,像個不羈的少年。他今年35歲,在轉塘開了這家杭幫麵館。 吳超勇的麵店經常打折:老人來吃麵,如果年紀很大了就送一碗麵,如果50多歲的就打了折抹個零頭,有時候外賣小哥、環衛工人來也可以打個五折。 吳超勇説,愛心面不過是一件很小的事,只要這家店還在燒麵,愛心就會延續下去。

       致敬12.jpg

  南京藝術微噴工作室 “今年需要列印支援嗎,我可以繼續贊助。”嵊州人王偉在南京經營一家藝術微噴工作室。這位創業路上的新手有一顆公益心。2022年,他了解到“小店寫真”的公益創意,覺得非常有意義,主動承攬了照片沖印、布展設計的工作。 他和老婆2020年疫情那年從大廠辭職創業。第一年只有小小的工作室,沒有員工,兩個人沒日沒夜幹。 度過艱難的初創時期,工作室慢慢添置了越來越多的設備,現在連上兩夫妻一共10個人,廠房規模也擴大了。

       致敬13.jpg

  杭州閘弄口街道“保安咖啡”。 開在創意産業園保安亭裏的咖啡館,像個小小的窗口。 “80後”老闆陳綠意因為喜歡咖啡,才開出了這家小而美的店舖,還為每個手提袋手寫了個性化文案,她希望小店可以保持調性,有持久的生命力。

       致敬15.jpg

  杭州武林路“2元起超市” 鄒建甌的“2元起超市”店裏放著流行音樂,削弱了外面馬路上的車流聲。 店裏熟客來來往往,也有路人進來淘寶。 儘管2元店可能很難回到最早的輝煌,但他想守著這個店,“走一步看一步,賺一點是一點。”

       致敬16.jpg

     “宋韻生活美學”體驗吧 40歲出頭的趙雲飛笑容溫婉,如果只是坐著,你不會知道她有肢體三級殘疾。同樣的路程別人走完5分鐘,她要花費10分鐘。先後經歷三次創業,好強的性格讓她習慣性選擇有挑戰的生活,也曾被人勸解“何必那麼辛苦”,但她從不覺得自己和別人有什麼不同。 她的店裏有宋酒、宋食、宋茶、宋藝四大板塊,復原出南宋宮廷“吳皇后養生湯”。她説人生寶貴,生活應該是一半煙火,一半詩意。

        致敬17.jpg

  芭蕉姥姥雲南菜 百潔布蛋糕、抹茶軟酪、青汁生酪豆腐……你以為走進了甜品店,其實這是一家雲南菜餐廳。 一個小創意,讓這家店涌入大批年輕人。在越來越卷的餐飲行業,用高顏值、有新意的甜品同時贏得食客的眼睛和胃口,成為一種新的引流方式。 店主翟翬是名70後“文藝青年”,來杭州已經有八個年頭。每個月他都在忙著研發新品,浮誇風、可愛風,總有一款能拉攏年輕的食客。他説,比起菜品,甜品、小吃更容易出圈,這不僅能引流,也能給店裏帶來額外的收入。

  杭州余杭沈大姐愛心共用廚房 余杭倉前的沈大姐愛心共用廚房是一位愛心人士投建的,平時由本地人陳華榮師傅打理。陳華榮説,愛心廚房運營了快兩年了,平均每天會有三四十人來燒飯,最多的一天有53人來燒飯。 65歲的陳華榮,快兩年間接觸了上萬名病人家屬,也見證了上萬種複雜的心情。“總會有希望的。”這是他平時説的最多的一句話。也許一份熱氣騰騰的飯菜,會是良藥,也是愛和希望的一種表現。

        致敬19.jpg

  杭州濤濤爆米花 這是一個17歲腦癱少年追求獨立和夢想的故事,也是一位媽媽用心良苦的故事。 17歲男孩濤濤,腦癱,獨自一人在地鐵口擺攤售賣爆米花,媽媽遠遠看著心疼著,但仍然支援他。 濤濤的自立故事被媽媽拍成視頻,感動了無數網友,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少年的自強不息。

       致敬20.jpg

  民營食堂東北老盒飯 26元任選,管夠!律師劉璐在杭州開的這家飯店,火遍網路。 為何制定這麼便宜的價格,劉璐説自己喜歡接地氣煙火氣的生活方式,這家“小破店”,不吹捧味道多麼一流,但想讓大家花少少的錢吃上飯,是“真心想做老百姓的生意”。

        致敬21.png

  杭州“有茶有院”茶館。 一場車禍導致高位截癱,但沒有限制他自由馳騁的夢想。何華傑登頂黃山、組團自駕318川藏線、參與央視紀錄片《人生第二次》的錄製、直播帶貨……重啟人生,他選擇了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這個笑容燦爛、侃侃而談的輪椅男孩,今年和朋友一起在杭州開了茶館。就像他自己所説的那樣:“荷花會枯萎,但我這朵永遠綻放著。”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方力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