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敬有禮 新聞詳情
平湖退休女教師的31年:在鄉村播種航太夢
發佈時間 | 2023-10-31 10:14:47    

   10月26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人造衛星、載人航太、深空探測……登天之路上一個個里程碑的背後,人們從未停止過對浩瀚星空的渴望和探索。

       航太1.jpg

  “神州十七號發射成功了!”在平湖市獨山港鎮,有這麼一個人,時刻關注著中國航太事業的最新動態。她是黃姑中學的一名退休教師,也是“中國民間航太教育第一人”——姚愛英。

       航太2.jpg

  利落的齊耳短髮,紅色開衫,一副金屬框眼鏡,72歲的姚愛英有著老師特有的氣質。就是這樣的一位鄉村女教師,又是如何與航太結緣?這得從上世紀90年代説起。“學生們的課本上都貼滿了港臺明星的照片,還有孩子請假去‘追星’,跑到縣城唱卡拉OK。”當時擔任黃姑中學少先隊總輔導員的姚愛英對孩子們的狀態憂心忡忡。

  當時,剛剛進入國際市場的中國航太傳來了一個好消息:1992年8月14日,長征二號E運載火箭成功把澳星-B1準確送入預定軌道。這給了姚愛英一個啟發:何不讓孩子們以航太人為榜樣,讓他們去追科學家這樣的“明星”呢?

       航太3.jpg

  姚愛英向平湖市科技講師團的老師介紹學校航太科技教育情況。

  於是,姚愛英組織了全校學生,給遠在北京的航太科學家們寫信。與此同時,孩子們還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錢要給科學家們“買水果”,“你出一分,我出一毛,最多的一個人拿出了五毛錢。”姚愛英回憶道,最終全校師生一共籌措了181.2元錢。這筆錢和孩子們寫的信件一起,寄往了北京。沒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回信及北上參觀的邀請。姚愛英回憶,宣讀這封信時,孩子們都蹦了起來。

  1994年1月,姚愛英帶孩子們奔向北京。她和學生進火箭組裝車間、導彈總裝車間,聽航太科學家面對面講解航太知識。同年12月,研究院的專家們還來到黃姑中學,給孩子上科普公開課。“近千人的劇院,過道都擠滿了人。”姚愛英説。

       航太4.jpg

  姚愛英與楊利偉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與一所鄉鎮學校緊緊“牽了手”:姚愛英帶領學生30次北上,研究院科學家們35次南下平湖。“這是航太英雄楊利偉第一次來黃姑中學的照片。”“這是孩子們第一次到航太城。”在姚愛英家中,一張張與航太科學家的合影挂滿了墻。

  紙短情長間,姚愛英和中國航太人開啟了長達近30年的“友誼之路”。這段經歷更堅定了姚愛英要回學校做好科普工作的信念。她後來編著出版的第一本科普讀物《鑄造神劍的人》——記述12位航太科學家事跡,也正得益於這點點滴滴的積累。

       航太5.jpg

  隨後,一場“學科星”的活動在黃姑中學轟轟烈烈地展開了。學生由以前收集歌星、影星的照片變為收集科學家照片和火箭、飛船的圖片。向航太科學家學習,做一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科學家,成了黃姑中學每一個學生的夢想。

  為讓“追科星”更持久,姚愛英把航太科學家的故事編寫成《學科星》等4本校本課程,每週到各班級主講一節。她還特意創作25首航太主題校園歌曲。學生們自主成立了機器人、航船航模及天文小組等各類科技興趣小組,製作發射水火箭、編排航太報,還組織航太知識競答賽。

  2006年以來,姚愛英退而不休,舉辦科普講座470多場,讓更多孩子參與學“科星”、學英雄、學航太精神的活動;還成立了“星星火炬個人工作室”,帶著她的“航太教育夢”走出平湖,在嘉興、溫州、金華等地牽頭建起11個航太科普特色教育基地。

       航太6.jpg

  中央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勳中浙江就有六位,2009年,為擴大教育面,姚愛英向航太人大膽提出了要在平湖建個“兩彈一星”功勳館的要求,得到了航太領導和專家們特別的支援。最終,場館敲定了在獨山港鎮建設。

  2021年,作為“天夢苑”航太科普教育基地的場館之一,中國航太科普館在平湖獨山港開館,成為了全國首個建在鄉村的航太科普館,也是全國首個綜合性航太科普類展館。

       航太7.jpg

  看著源源不斷前來中國航太科普館“打卡”的孩子們,姚愛英看到了夢想照進現實的希望。只要得閒,她就會來到中國航太科普館擔任義務講解員。“載人飛船發射要分幾步”“科學家的舊毛衣背後有著有趣的小故事”……每次,她都會用生動的話語向遊客們介紹展陳,聽著孩子們的一聲聲驚嘆,這位70多歲的老太太就覺得渾身充滿了勁。她還期待著匯聚政府、社會組織、企業等多方力量,建成更多宣傳航空航太知識的場館、平臺,把中國航太的故事講給更多年輕人聽。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見習記者 戴子函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