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手語姐姐”:溫柔的指尖讓愛發聲
發佈時間 | 2023-10-25 14:50:01    

   杭州亞殘運會期間,“手語姐姐”身兼多職——既是亞殘運會開幕式演職人員,又是賽場“小青荷”,在開幕式文藝演出《心相約》篇章中,一位視障女孩的心靈獨白讓大家印象深刻,而在她身邊進行手語伴演的,就是“手語姐姐”毛董萊。

手語1.jpg

  “霞姐”(中)和手語老師在亞殘運村教運動員做衍紙花藝。拍友柏藝雨攝

  場外,百餘位“手語姐姐”隨時待命,為聽障人士架起溝通橋梁。

  10月24日上午9時,00後譚鳳玲準時趕到邵逸夫醫院,前一晚,一對70多歲的夫婦通過“無障礙服務線上”預約了手語翻譯服務。“老人説,最近睡不好、吃很少、走路痛……”用手語和老人溝通後,譚鳳玲便準確將病情告知主治醫生。

  過去一年,這樣的服務譚鳳玲已“接”下千余單,她是杭州市“手語姐姐”志願服務團隊的一員。“服務隊成立13年,最小的18歲,最大的62歲。”杭州市“手語姐姐”志願服務團隊負責人柏藝雨告訴記者,這是一支“多元”的隊伍,既有殘聯繫統的手語老師,也有專業手語學校的師生,還有來自社會面的志願者。截至目前,“手語姐姐”累計幫助3萬多位聽障人士,志願時長超1萬小時。

  去年5月,譚鳳玲從手語學校畢業,成為一名專業手語老師。“一開始,我只是覺得手語很優雅帥氣,所以高考報考了這個專業。”譚鳳玲説,來到“手語姐姐”大家庭後,她日益感受到,手語是一門美麗的語言,能幫助聽障人士融入這個世界。“聽障人士看起來和健全人沒什麼兩樣,他們的需求容易被忽視,特別是在就醫求職、法律諮詢等方面,他們會因為溝通有礙感到孤獨,這也是‘手語姐姐’存在的意義。”譚鳳玲説。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對於很多杭州的聽障人士來説,“手語姐姐”的陪伴是一輩子。不久前,志願服務隊日常辦公所在的“荷灣·暖咖”就迎來了兩位特殊的聽障客人,他們來找“手語姐姐”呂育蔚,諮詢孩子上學事宜。“我看著他們成家立業,有了孩子,媽媽每次産檢也是我陪的。”呂育蔚和身邊人説,“一眨眼,認識已有十年,現在我們無‘話’不談。”除了陪伴,“手語姐姐”還會協助社區,定期開展咖啡師、烘焙師等課程培訓,幫助更多聽障人士掌握一技之長。

  和記者聊起聽障這個特殊群體的故事,“手語姐姐”們仿佛有説不完的話,但大家不約而同提到了一個瞬間。那是發生在幾天前的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上,59位聽障人士受邀參加,當中國代表團入場那一刻,所有人突然站起了身,主動用手語“唱”起了國歌,不少人眼眶濕潤。每每回憶起這個鏡頭,加入“手語姐姐”已經兩年的田美佳,都會用鼓舞和震撼來形容,“雖然他們無法用語言表達,但是可以看出來,大家都有一顆澎湃的心,為強大的祖國而自豪。”

  這樣的自豪,也正得到回饋。在“荷灣·暖咖”,每年初夏到“十一”,聽障烘焙師吳靜霞都會準備愛心涼茶,為配送小哥、環衛工人帶來清涼,社區舉辦老人集體生日,她還會準備一個生日蛋糕,大家都會用“手語”喊她“霞姐”。翻開《亞運志願服務手語服務手冊》,扉頁寫著這樣一句話:“與人溝通,用他聽得懂的語言,他會記在腦子裏;但用他自己的語言,他會記在心裏。”

  這,不僅是“手語姐姐”團隊的初心,也正變成一種雙向奔赴的愛。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記者 劉健 通訊員 褚陳靜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