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小青荷”的24小時
發佈時間 | 2023-10-08 10:31:07    

   小青荷.jpg

       “小青荷”楊子航(左)在混採區蹲下身護住鐵馬。受訪者供圖

  杭州亞運會的每一天,忙碌不止于賽場。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的淩晨3時就要乘坐大巴前往現場,有的中午12時迎來一天中工作強度最大的時刻,有的深夜還在服務亞運車輛的運作。整個亞運會期間,他們是很早抵達賽場的人,也是很晚離開現場的人。他們堅守在每一個需要的地方,串聯起了一整天賽事運作的全鏈條。

  他們就是——“小青荷”。

  “小青荷”取自宋代詩人楊萬里描寫杭州西湖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誕生於G20杭州峰會期間,諧音“親和”,代表著志願者微笑的親和力。從G20峰會到杭州亞運會,如今上崗3.76萬名志願者,絕大部分是在校大學生和00後。這一代“小青荷”,在杭州亞運會上看到亞洲大家庭的文化交流,感到無比自豪與興奮。很多志願者説:“我們在看世界,世界也在看我們”。

  淩晨3時賽前準備:

  只要亞運需要,我們就在

  “聽過淩晨3點的蟲鳴聲,5點的鳥叫聲”,“小青荷”應尤尤説,“當聽到一句句感謝聲,所有的疲憊都煙消雲散。”

  來自中國美院的應尤尤,是高爾夫球項目的賽會志願者,她是整個亞運會期間最早進入服務模式的“小青荷”之一:她所在的練習場,是整片高爾夫球場最早“甦醒”的一塊土地,第一批運動員在6時半上場前,都會在這裡熱身、練習,調整到最佳狀態。許多運動員在淩晨5時多就會到達這裡,利用賽前的時間抓緊訓練。因此,應尤尤要在3時就起床洗漱,從學校乘坐大巴到場館,再換接駁車進入崗位所在的練習場地。

  當其他人還在睡夢中,應尤尤已進入最忙碌的時刻。從4時到4時半之間的短短半小時內,她需要協助教練將物料一一放置到位。“最大的區域揮桿嶺,36個打位上都要放一筐球和水桶。推桿嶺和推桿果嶺,也要放一些小旗桿。”這個從沒接觸過高爾夫球的女孩,如今講得頭頭是道。

  “一天下來幾乎是沒有休息的。”應尤尤告訴記者,每天17時比賽結束後,他們還要協助教練撿球、修復草皮,60畝地的練習場,一天下來要走好幾圈。

  在賽場服務期間,是應尤尤“終生難忘的日子”。“從疲憊到逐漸適應,我已樂在其中。”她説,雖然每天天沒亮就要爬起來,但每次聽到“謝謝”時,她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熱情好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只要亞運需要,我們就在。”

  中午12時賽場保障:

  “小青荷”能吃苦、肯奮鬥

  蹲下身子,用身體作盾墻,使盡全身力氣護住鐵馬……每天中午12時和晚上8時左右,在奧體中心游泳館混採區,都會上演這一幕。來自中國計量大學的“小青荷”楊子航,總是會吸引大家的目光。

  儘管身高1.87米,體重83公斤,楊子航還是覺得有些吃力。“一直用力的話,腿會很酸。”楊子航説,一個運動員通常會在混採區回答兩個問題,但是游泳和跳水運動員的關注度很高,參與採訪的媒體很多。雖然賽前鐵馬已經安裝了加固條,但依然難擋大家的熱情,“小青荷”只能“肉身”上陣,保障採訪順利進行。

  游泳館是亞運會最熱門的場館之一,儘管混採區離泳池只有50米的直線距離,可對楊子航來説,所有的精彩都隔著一堵墻。因為要在混採區待命,楊子航至今沒有目睹精彩的比賽。“其實相比場外的“小青荷”,我已經很幸運了。”楊子航説,每次現場觀眾歡呼時,他就會想比賽一定很精彩,當更大的歡呼聲響起時,他就知道中國隊贏了。

  雖然無法身臨賽場,楊子航卻是離運動員最近的“小青荷”之一。最近的時候,就一兩個拳頭的距離,甚至能看到運動員身上的傷痕。

  “大家關注潘展樂時,看到的是創造亞運會紀錄的精彩,當他從我身邊經過時,我看到了他背上還有繃帶。”楊子航説,每每這個時候,他就更加被激勵。“‘小青荷’也要能吃苦、肯奮鬥,在亞運會上展現中國年輕一代的風采和擔當。”

  晚上10時賽後疏散:

  每個“小青荷”都是螺絲釘

  入夜,杭州亞運村,技術官員、媒體發車區,橘紅色燈光亮起。在這裡,“小青荷”李奕謙要忙到晚上10時多,一直為來往人員答疑解惑。

  站在服務台,李奕謙能遠遠看到“大蓮花”上空閃耀的絢爛燈光。“我們是非競賽場館團隊的志願者,但心和亞運賽場相連。”李奕謙是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的大二學生,起初,得知自己被分配到停車場,心裏免不了小小失落,但她找到了感知亞運的另一種方式。

  “這裡發車頻次越高,就説明比賽越激烈。”李奕謙説,9月30日,他們共引導、服務了150趟發往賽場的班車,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那天決出了25枚金牌,包括男女百米飛人大戰。

  儘管沒時間看比賽,但從各國媒體記者到站下車時的表情和談話中,就能得知一二。“穿泰國隊服的記者下車歡呼雀躍,是為跆拳道奪冠而高興;也有沉默不語的,大概率沒發揮好。”李奕謙説,這裡像一個小小的窗口,從另一個角度記錄著亞運賽場的魅力。

  20多天風吹日曬,儘管做足了防曬,李奕謙的脖子還是黑了一圈。堅守與付出,收穫了各個代表團的肯定。李奕謙的工作證上,別著一枚泰國代表團的大象徽章,他們還收到了日本、南韓、蒙古等國家和地區的技術官員和媒體記者送來的徽章。

  國際友人的肯定,更讓李奕謙感受到了自身的價值。“每個‘小青荷’,都是一個小小的螺絲釘,只有各司其職,整個亞運會的大框架才會更加穩固。”李奕謙説,雖然聽不到歡呼聲,但場外的“小青荷”,同樣是一個小小的窗口,希望世界從這個窗口中,看到不一樣的精彩。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記者 張留 施力維 王逸群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