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海島書聲,教書32年的他帶著一批90後支教老師堅守無聲
發佈時間 | 2023-06-08 09:20:42    

   清晨,當太陽從海平面躍出,一片金光閃閃。沐浴在陽光下的海島也漸漸熱鬧起來。

  這裡是溫州洞頭區東北部的鹿西島。

  鹿西中心小學,是這座島上唯一的小學。它不大,全校師生只有100多個;資源也不強,和城區小學比,設施甚至有些陳舊;還因為位於離島鄉鎮,不少老師只能坐船來上課。但就是在這樣一所學校裏,人們再次感受到了教育的本質和真諦。

  今年初,一部《海島書聲》紀錄片把它帶進了公眾視野。就像紀錄片拍攝者希望的那樣,這部片子讓更多人看到了海島教育真實的一面,體會到背後老師的辛苦付出,感受到孩子的純真以及他們對知識的熱情。紀錄片播出後引發的關注讓這些海島老師有些猝不及防,也有些驚喜。但熱度過後,對師生們來説,生活是繼續回歸熟悉的課堂。

  為了島上孩子他選擇留下

  早晨7時30分,和以往的每天一樣,校長劉玉飛準時站在校門口,等候孩子們的到來。

  他臉型瘦長,皮膚是漁民們常見的小麥色,鼻樑上的眼鏡添了絲書卷氣。孩子們向他問好時,他都一一回復,來不及回的就拍拍孩子肩膀。全校7個班,120多名孩子他都熟悉。

  劉玉飛的外貌和紀錄片中相比沒有太大變化。一年多前,3位浙大城市學院的學生拿著相機來到鹿西,在這裡拍攝了畢業作品《海島書聲》。

  “孩子們找到我,説想拍拍師生的日常。我們覺得挺好的,也不耽誤教學。”劉玉飛教了大半輩子書,很少拒絕學生,哪怕這次來請求的並不是自己的學生。

  面對鏡頭,海島的師生一開始多少有些不自在——這是他們第一次以主角身份被長時間聚焦。但很快,大家就適應了。就像最開始説的那樣,拍攝持續近20天,除了個別專訪,相機都是在一旁默默記錄日常。

  誰也沒想到,《海島書聲》竟然登上了電視大屏,還是央視國際頻道,引來了不少人的關注。紀錄片播出後,鹿西鄉黨委委員金許陽最先感知到熱度,“微信消息沒停過,還有浙大老師來聯繫假期支教的。”

  對鹿西中心小學的老師來説,此片能讓更多人關注到中國海島鄉村教育,就足夠令人驚喜。

  海島鄉村教育,劉玉飛已經堅持了32年。1991年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家鄉鹿西任教。同一批來的還有他兩個同學,但最後只有劉玉飛選擇留下。

  鹿西島由於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被稱作“洞頭的西藏”。“進出只能坐船。”劉玉飛記得過去船隻航班少,錯過便只能等第二天,遇上大霧大風停航,更是進不來也出不去。劉玉飛能理解同學的選擇,但生於此、長於此,他更知道教育對海島孩子意味著什麼。

  創辦于1954年的鹿西中心小學,與鹿西中學合併過,2011年又撤除初中部,是目前島上唯一的義務教育學校。現在學校教師團隊中,除少數像劉玉飛那樣早年分配在此的,其餘教師都是定向培養和支教選派而來。因此,鹿西的師資流動相對頻繁,最多時,一年有11個老師變動。

  體育老師鐘劍南是4年前主動報名來鹿西支教的。即便已經做了心理準備,剛來時還是有些震驚:全校就3幢樓,都是上世紀90年代建的,其中教師宿舍由原先初中部的校舍改用,窗戶有點漏風,浴室和衛生間都是公用的。但和過去相比,如今條件已經好很多。洞頭教育界一直流傳著老一輩鹿西教師的故事,他們在海島一扎就是半輩子,那時沒有宿舍,租住的是民房;由於車船不便,去一趟縣城還要自帶被褥,和親戚也是一年難得見上幾回。“現在航班多了,一天有4趟。”鐘劍南説,不過大家為了教學方便,都選擇工作日住校,週末才回家。

  這兩年鹿西鄉發展海島旅遊,道路等基礎設施有了不少提升。去年夏天,在洞頭區教育局支援下,教師宿舍也煥然一新。每個房間都配置了獨立衛生間,還購置了衣櫃、洗衣機。

  注重培養一個“大寫的人”

  連續4年體質健康監測全區第一、區小學男子籃球比賽冠軍、區小學女子籃球比賽亞軍……第一次到鹿西中心小學的人,會對這樣一面櫥窗印象深刻。這裡展示的大部分內容是這幾年孩子們參加體育比賽的榮譽和照片。

  講起體育運動,很多人會想當然地認為在海邊長大的孩子體能更好、更有優勢。但事實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這裡的孩子在洞頭區賽場上很少有奪冠時刻,對比賽也缺乏自信。

  鐘劍南印象很深,第一次帶隊去區裏比賽,現場是抽籤對決制,“有學校抽中我們時特別開心,就好像已經贏了。”這讓她感到不舒服,學生情緒也變得很低落。時間久了,鹿西一些學生産生“比不過城裏娃”的心態,還有學生乾脆不願參加了。這讓鐘劍南有些著急。

  和城區小學比,島上體育訓練資源有限,去參加比賽其實並不容易。“不説交通和額外的住宿費,我們帶隊老師一走,其他老師的教學日程也要跟著改。”鐘劍南説,但學校一直很支援,大家都有共識——體育鍛鍊遠不止是為了比賽。

  在鹿西,“體育課被佔用”這樣的現象是不存在的。體育老師還經常結合海島特色,想方設法開展趣味沙灘運動會、校園吉尼斯等活動。在一次次奔跑吶喊中,越來越多孩子意識到,體育運動不僅僅是角逐名次與榮耀,也是發現自我和尋找熱愛。

  五年級的張澤博是校乒乓球隊一員,説起打球語速都變快了,他喜歡在球場揮拍的時刻。去年他和團隊在全區比賽上拿了第三名,創下學校該項目最好紀錄。他也看到自己和冠軍的差距,現在每天放學後會多花兩個小時加強訓練。他的目標是成為一名運動員。

  要成績還是要素質?在鹿西從來不是單選題。“教書更要育人。”劉玉飛説,學校注重培養一個“大寫的人”,成績之外,這個人還要有健康的體魄、健全的心理以及一個更富有的靈魂。

  這也是語文老師余娟娟一來就推廣“愛閱讀”活動的想法。去年秋季學期開始,溫州市名班主任余娟娟來到鹿西。這並非是她第一次支教,16年前她就是在這裡開啟的教師生涯。時隔10年再回到鹿西,海島孩子淳樸、活潑依舊。但她也發現,隨著中青年陸續離島外出打工,島上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兒童。余娟娟所教的班級裏23個孩子,有近半數是留守或單親兒童。

  怎樣讓孩子把精力轉移到學習上來?言傳身教之外,余娟娟覺得閱讀是很好的渠道。“老師給的是有限的,但書本的知識是無限的。”她對孩子們説,很多問題和困惑都能在書本中找到答案和方法。早年在鹿西支教時,她也是剛出校園,經驗不足。她就閱讀大量書籍、鑽研前輩教案,“海島寧靜的氛圍適合讀書,也給我的職業生涯打下基礎。”作為閱讀的受益者,她希望把這顆種子繼續播撒下去。

  她主編“呦呦鹿鳴”校本課程,牽頭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帶大家寫詩,一個學期下來閱讀的氛圍在校園日漸濃厚。教育從來都是鼓舞與喚醒。一個以前貪玩的男生開始把更多時間和心思轉到閱讀上,還當起“小老師”在班上領讀,學習勁頭也比之前足了。

  當然,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更是久久為功的過程。“不是最優秀的沒關係,每天有一點改變都是一種進步。”余娟娟説,接下來,學校還將推出誦讀遊園會等更多有趣的活動,繼續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城區孩子有的,海島孩子也不能差

  鹿西島陸域面積約10平方公里,鹿西中心小學算得上是這座島嶼的地標,參觀一圈用不了半小時。

  學校雖小卻也五臟俱全。教室裏安裝了智慧設備,能夠開展智慧課堂;圖書館是數字和紙質複合型的,提供海量書籍實現雲借閱;紅色影院會不定期給孩子們播放影片;教學樓後還設有班級菜園,可以體驗勞動樂趣。

  教學並不局限于校園內。結合海島優勢和特色,老師們就地取材,春天大黃魚洄遊了,就帶孩子們走進養殖牧場,近距離了解大黃魚産卵覓食的過程;天氣晴好時,一邊登島上的烽火臺,一邊給孩子們講述紅色歷史故事。

  懷著“城區孩子有的,海島孩子也不能差”的想法,老師們盡力創造更好的環境,提供更多學習的機會。週末的樂器公益課是他們的成果之一,2019年開始,學生不出海島就可以學習架子鼓、小提琴、葫蘆絲等樂器。

  樂器課順利開班,但其實光找樂器和老師,劉玉飛就花了好幾週時間,因為交通原因,很多音樂老師有顧慮。很多老師記得劉校長為此沒少打電話、跑城區。當看到孩子們開心演奏時,劉玉飛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將來升學了,肯定要和城區孩子比拼,如果比才藝,我們孩子也能大大方方展示,再説音樂本身也是一種陶冶。”劉玉飛想得很遠。此外,孩子們學樂器的費用全部由鹿西鄉政府負責。“黨委、政府很支援,我們當然也要給力。”他説。

  對“大家長”劉玉飛來説,經費是擺在眼前的難題。和其他公辦小學一樣,鹿西小學的經費主要靠財政撥款。款項是按人頭算的,這裡老師加學生總共才不到200人。由於是離島,還要比其他學校額外負擔教師島上的住宿、外出交通差旅費用。

  身為數學老師,劉玉飛會算賬,也很會省錢。學校綠化,他買了一套除草修剪工具自己上陣,“幾百元就一次搞定,比請人工省多了”。學校文化亭是用漁網串古詩詞裝飾的,教學樓墻壁也是學生們的作品,基本沒有花錢。

  不過事關孩子成長的,他一點不吝嗇。余娟娟記得“呦呦鹿鳴”讀本經費不在年度預算內,但説要印刷,劉校長沒有絲毫猶豫。學生外出參賽也很常見,“出去比賽起碼兩天,交通住宿少不了。”鐘劍南説,即便不獲獎,學校也支援孩子們多出去見見世面。

  老師們同樣享受這份關愛。鹿西在崗教師20個,以90後為主,學校每年用在教學培訓上的費用就佔近三分之一。青年教師許瑤瑤説,學校鼓勵向校內外前輩拜師,支援他們報名外出參加培訓學習。這對一個教師並不多的學校來説很不容易。“出現工學矛盾時,同事會主動幫忙代課。”這讓許瑤瑤總感覺很溫暖,也正因此,大家都很珍惜外出學習機會。她記得3年前參加區教育局組織的“語文名師工作室”教研活動,公開課結束已經趕不上最後一班船回島,索性圍著名師提問,“到了晚上11時,大家依然捨不得回酒店休息,忙著修改教學方案和交流體會。”

  後來,在教育部門支援和學校爭取下,洞頭區“名師工作室”在鹿西中心小學設置了站點。全區名師每年都會到鹿西上公開課,開展教研活動。這些年,劉玉飛明顯感覺大家對海島教育的關注和重視。去年,洞頭區上榜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洞頭區政府還印發文件優化鹿西小學“小而優”建設,“專門給一個學校發文建設也是少有的。”讓劉玉飛擔憂的經費、空間改造、師資配備等問題,在文件中都有了明確舉措。

  對鹿西中心小學來説,現在面臨最大的考驗是學生人數越來越少。“全校目前7個班,除六年級外,每個年級都只有一個班。”劉玉飛説,目前島上幼兒園兒童總人數40多人,小班化已是趨勢,這也意味著學校會越變越小。“但即便最後只剩一位學生,我們也會堅守下去。”劉玉飛説。

來源:潮新聞    | 撰稿:王璐怡 章慧聰 通訊員 周向陽    | 責編:韓辰霄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