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新近發佈 你家長輩符合標準嗎?來聽專家解讀
發佈時間 | 2023-06-01 14:23:26    

   你是健康的老年人嗎?前不久,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正式實施,明確了“健康老人”的9點要求。

  健康的老年人究竟是什麼樣?

  為此,潮新聞記者邀請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委員兼副秘書長、浙江醫院副院長陳新宇解讀《標準》,她建議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三點,可以向標準靠攏。

  “多病共存”是老年常態

  積極治療病情穩定很關鍵

  《標準》指出,健康老年人是指60周歲及以上生活可自理或基本自理的老年人,健康老年人在軀體、心理、社會三方面都趨於相互協調與和諧的狀態。

  陳新宇認為,“多病共存”是老年人的一種常態,哪怕有疾病,只要病情基本穩定,就不應該被排除在健康老人之外。也就是説,疾病沒有導致個體功能減退,對自己生活滿意度比較高,就可以算是健康老人。

  比如,有些老人之前患過腫瘤,治療後依然積極面對生活,可以出門、購物、社交、旅遊,將生活過得很充實。相反,一些老人,本身其實沒有什麼疾病,但是心態很不好,甚至走不出家門,只能悲傷抑鬱地生活。這樣兩類人,誰更健康,一目了然。

  新《標準》提出,老年人與年輕人身體狀況存在差異,只要重要臟器功能穩定,就不應視為病態改變,再一次強調功能的重要性。對於一些可糾正的衰老導致的功能改變,比如老視、聽力障礙等,通過一些輔助設施彌補了功能缺陷,也依然可以視為健康。所以,每個人都需要正確認識並面對衰老,不必把衰老當病治。

  “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排在老年人健康首位,意味著社會觀念的轉變。我們不能僅僅看重生命的長度,更要追求生命的厚度。陳新宇表示,老人自理能力是身體健康的直接體現,也是多項能力的綜合表現。保護好自理能力,要從多方面努力,比如勤動腦、少操心、平衡膳食、鍛鍊身體、學會獨處等。

  營養狀況決定生活品質

  不妨適當攝入補充劑

  作為消化內科專家,陳新宇尤其關注老人的營養健康狀況。

  很多老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不是不想吃,是真的吃不下。

  “老年人消化功能下降是必然的,如果發現體重下降明顯,或者有一些營養風險出現,可以篩查是否有肌少症,並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適當補充營養補充劑。”陳新宇表示,腸內營養補充劑種類很多,包含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和氨基酸等微量元素,可以作為日常飲食的補充。當然,消化功能強的最好通過食物補充營養,人老了,還能吃得香吃得好是最幸福的事情。

  營養對老人至關重要,缺鈣易發生骨質疏鬆,缺鉀會導致低鉀血症,這兩者會增大跌倒幾率;缺乏蛋白質可能導致肌少症,增加衰弱風險。造成營養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代謝能力下降、咀嚼和消化能力下降等。

  幾年前的一天,陳新宇的父親突然對她説,想要換掉家裏的沙發,原因是太低了,站起來費勁。

  陳新宇意識到:父親的身體功能在逐漸下降。測試發現,父親小腿維度已經小于33釐米,肌肉力量不足。雖然及時干預,但由於父親不太愛運動,沒能補上運動康復這塊短板,整個人衰老得比較快。

  陳新宇説,相比父親,母親喜歡做家務,平時身體不錯心態好,願意參與社會活動,整個人的狀態就比父親好得多。

  陳新宇建議,三餐要定時定量;每餐吃到七八分飽即可,晚上尤其不能吃太飽;多蒸煮,少油炸;營養搭配;堅持活動,這些好習慣都對改善營養、延緩衰老有益。

  建立積極老齡觀

  多參與家庭和社會活動

  身體能力的下降會直接影響心態,導致參與社會活動能力的下降,這類老年人往往比較敏感,覺得自己顫顫巍巍地拄著拐杖出門會被人笑話,所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會造成惡性迴圈。

  老年人大容易被一些負面事件和疾病困擾,這是自然規律。而良好的情緒會對老年人的整體健康産生正向促進作用,提高晚年幸福感。

  除了老年人自我調節外,家人也應給予積極引導和鼓勵,幫助老人改變觀念,擁抱老年生活。

  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容易造成社會隔離,這包括主動隔離(心理因素)和被動隔離(身體因素)。

  研究發現,不參與社會活動的老年人,患心臟病、腦卒中和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增加。而那些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老人,常常會有一種自豪感,有利於延年益壽。

  因此,陳新宇建議,家庭和社會都應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社交活動。作為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老年人自己也要建立積極的老齡觀,主動融入社會。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徐小翔    | 責編:韓辰霄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