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水利+”衍生出舟山定海東海雲廊風景線 一座千年海洋文化城市的綠道雄心
發佈時間 | 2023-05-25 10:06:28    

   三面環山,一面向海,獨特的地形和氣候條件令城區內澇問題成了定海人的心病。

  以東山、長崗山、擂鼓山、海山、竹山等環繞定海的五座山體為切口,定海對症下藥,建設五山水利工程,解決內澇宿疾。

  東海雲廊衍生於五山水利工程。該工程建設時留有施工便道,雲廊應運而生。

  5月27日,東海雲廊將全面開放。次日,浙江省第四屆生態運動會也將在此火熱開幕。

  且跟著我們遠看青山疊翠,近聽流水潺潺,步行這條美麗磅薄的東海雲廊,呼吸初夏的氣息。

  追尋紅色足跡

  一

  清晨6時到晚上7時的長崗山,有五山水利工程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李鵬飛最熟悉的景色。

  2019年,自以“上攔、西調、中提升、內迴圈”為核心的定海中心片區排澇提升工程啟動以來,他就隨指揮部“蹲”在了五座山上。他説:“我們按20年一遇防洪排澇標準,志在疏通城區防洪排澇‘大動脈’,系統解決中心城區的內澇問題。”

  1200多個日夜,經歷了新河頂管刻骨銘心的最後180米貫通、西調工程涵洞最後160米貫穿的艱難時刻,以及為了趕汛期,長崗山通水箱涵提前60多天的奮鬥歷程,時光荏苒,如今五山水利工程已成規模。

  自長崗山森林公園上山,緩緩向前漫步,樹林鬱鬱,鳥鳴嚶嚶,行不足百米,一排依山壁而建的水藍色方形井蓋豁然眼前。李鵬飛説,這下面“藏”著個小設計——一條截洪渠。一到汛期,山水就會順著地勢,通過截洪渠進入河道,再引入城區上游水庫或直排入海。

  説是“小設計”,其實也不小。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裏,這條截洪渠從無到有,環繞五山,“生長”了約18.3公里,基本囊括定海城區的上游來水。

  今年指揮部的新任務是將“內迴圈”打通。“好比是做手術,只疏通了大動脈,毛細血管依然堵著,算不上十分成功。”定海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基於此,定海區重新鋪設了總長30公里的大斷面箱涵與管道相結合的主幹排水網路,配套推進老舊小區地下管網改造擴容,促進雨水收集、輸送、排放高效銜接。

  有“主動脈”“毛細血管”還不夠,一旦降雨量大、來水急,誰能像“心臟”一樣將積水泵出呢?瞄準新河、城東河、城關河3條城區主要河流,定海區有了“中提升”的思路。“我們將泵站前移至上游,新建3座泵站。只須按下開關,河水將以最大每秒32立方米的速度被迅速抽排入海,且不受外海潮位影響,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行洪。”定海區水利局水資源管理中心主任李哲介紹。

  巧妙的設計,體現在這套攔水、排水體系,還有分洪措施。李哲補充説,五山水利上攔工程攔截的水流去向另有“玄機”——定海城區周邊有三大水庫,但以往庫與庫之間幾乎互不“交流”,“為了增加分洪和蓄水能力,我們新建兩條總長約2.6公里的分洪隧洞,將從山上截流引入紅衛、城北水庫的來水,科學合理地分洪到庫容量最大的虹橋水庫,並通過電子設備對水質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他説。

  “上攔、西調、中提升、內迴圈”,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定海城區應急排澇能力比原來提升80%,海綿城市基底更加夯實。去年9月14日,強颱風“梅花”在舟山登陸,定海站3小時的降雨量達114.1毫米,相當於其9月常年降水量的六成。原本大面積受淹的城區僅出現小面積積水點30處,且多數在1小時內排空。

  不能不走的英雄路

  二

  一面是林木蔥蘢的青山,一面是波光粼粼的藍海,一瞬間映入我們眼前的,不僅僅是曼妙的山海風光。

  東海雲廊真武山段入口處,薄霧繚繞間,翠林如海,一位手持書卷、身著官服的青年石雕像,正目眺東海,舉手投足間皆是硬氣。

  這位“硬到骨子裏”的年輕人叫張信,是千年來舟山歷史上唯一的狀元。奉旨復查“南北榜案”,不徇私情、剛正不阿。

  “經考證,張信的墓就位於真武山。”定海區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定海人感懷于他的硬氣,將這座石像立於真武山入口處,作為遊客感知東海雲廊文化長廊的重要節點。

  沿藍色波浪花紋的綠道蜿蜒而上,視線豁然開朗。一座葫蘆硯形的觀景平臺懸于半山腰,臺上為筆架、墨條雕塑,營造文房四寶倣古場景。平臺對面,石油化工催化材料專家舒興田、地層古生物學家殷鴻福、大氣科學專家陳聯壽、固體力學家王自強、物理化學家張東輝、數學家孫斌勇等舟山籍兩院院士的事跡,如同山水畫“鋪”在卷軸造型的院士墻上。“這是阿拉的現代狀元!”路過駐足的遊人感嘆説。

  不同於真武山段的“狀元故事”,穿過懸索斜拉的百米飄帶橋,來到擂鼓山段,這裡更顯幽靜厚重。“擂鼓山段的定位與真武山段似而不同,更強調歷史積澱,所以景觀佈置上也要‘量體裁衣’。”定海區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説,“1200多年曆史積澱下的海洋文脈是刻在舟山人骨子裏的,儘管長期孤懸海上,崇文重學的理念依然影響著這裡的學子。”

  狀元閣 陳永建 攝

  懷古園,由採石場宕口改建而成,是定海人休憩納涼的首選。“我們通過傳統園林手法,利用水石亭松,文人古物,以定海籍官員應[彳][繇]和余天錫的石像為主景,營造一個風格清雅,富有韻味的懷古空間。”這位負責人説。

  變身景觀的,除了一園建築,還有原生文物。園內有石人石獅等7件石雕像,均為擂鼓山區域留存已久的歷史遺物,首次對外亮相。石像雖已殘破,但仍能依稀窺見武將像仗劍而立、威風凜凜,文官像錦袍上綬帶和皺褶表現得極為精細、流暢。狻猊像則呈蹲坐狀,昂首挺立,神態可掬。這片獨具匠心的海島造像群,再次走入人們的視野。

  詩意飄灑間,東海雲廊帶給我們的不僅是風景,更予人啟迪。

  雲廊,也是文廊。移步望景間,山海一色,文景並舉。以山海勝境、綠水青山、崇文重學、不忘初心、勿忘歷史為主題的五段詩畫篇章徐徐展開,自然風光與城市文化底蘊相連,東海雲廊贏得人心的密碼不外如是。

  三

  “大家期待的綠道,很快就要向公眾全面開放了。”李鵬飛説,東海雲廊的開放區域從2021年的約5.3公里,增加到如今約25公里。

  這幾日,正逢東海雲廊市集免費攤位公開招募的時機,各地的潮流攤主熙熙攘攘。“東海雲廊貴在格局,除去各類傳統美食小吃,我們還要讓非遺文化、文創潮品等活起來,甚至還要成為戶外課堂。”

  2022年起,定海區將東海雲廊結合中小學課本內容設計了10余個研學課程,包含竹山“不能不走的英雄路”、海山“舟山解放”、廉政教育“紅色主題公園”……“這個週末就是水利科普課,學生們可以實地參觀消力井、箱涵、頂管、隧洞等工程場景。”定海區旅投集團負責人説,2022年至今,已有2萬名學生走進了東海雲廊“課堂”。

  看得見的“面子”和看不見的“裏子”,都在悄然發生變化。

  “東海雲廊風景秀麗、空氣新鮮,這裡還是五山水利工程的一部分,這條‘藍色飄帶’集人文風光與民生工程為一體,讓人真為家鄉發展感到自豪。”參觀完東海雲廊的香港定海聯誼會會長林偉祥感慨道。

  綠道建設可以重塑一個城市的格局。“生活”是定海參與長三角地區競爭合作的核心價值,然而,這一核心價值如何承載,怎樣體現?

  在專家看來,世界上有不少這樣的例子。英國通過“綠道”構建城市生態網路的功能,有效地解決了城市污染嚴重、生活擁擠等問題,為居民提供休閒遊憩場所。德國魯爾區將綠道建設與工業區改造相結合,通過7個綠道計劃將原本臟亂不堪、破敗低效的工業區,變成了一個生態安全、景色優美的宜居城區……

  而在定海,綠道的建設同樣為重塑城市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日遊遍一座城”之所以成為可能,正是因為在東海雲廊取得階段性建設成效的過程中,城市邊界向雲廊延伸。定海區旅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東海雲廊的建設正是朝著“三年治水、三年成勢”的目標,還原定海山海相映、生機盎然的宜居綠色廊道。

  “東海雲廊將重新梳理山丘、水系、交通,串聯河流、森林等碎片化的生態區域,打造完整、開敞的生態輻射帶。雲廊東西兩端分別佈局建設大型主題廣場銜接定海灣,在沿線人居節點建設入口公園廣場20余個,串聯體育館、圖書館、五大城市公園等功能設施,有效探索了丘陵城市向低丘緩坡拓空間的新路徑。”定海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東海雲廊建設的初衷,就是要讓整個城市資源更平均、人城關係更融洽、市民生活更休閒舒適。

  正如五山水利工程自始至終堅持的建設理念:以民為本、系統創新、求真務實、鑄就卓越,實現安民惠民富民。

  叢林穿越 陳永建 攝

  五山水利工程大事記

  2019年10月1日

  颱風“米娜”登陸舟山,定海城區12小時雨量(279.6毫米)突破自1955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值,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億元。

  2019年12月30日

  定海區出臺《定海城區2020—2022年防洪排澇能力提升三年行動方案》,五山水利工程正式啟動。

  2020年7月28日

  五山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工程正式立項。

  2020年12月20日

  衛海泵站開工,五山水利工程正式進入施工階段。

  2021年10月1日

  東海雲廊東山段正式開放,成為舟山休閒觀光和健身鍛鍊的打卡地。

  2022年5月1日

  東海雲廊竹山段正式開放,成為又一個舟山市民休閒觀光和健身鍛鍊打卡地。

  2022年7月10日

  五山水利工程上攔截洪渠全線貫通,有效攔蓄山體來水,減輕城區防洪壓力。

  2022年9月3日

  五山水利工程中提升泵站主體完工,為城區新增11.5萬方/小時強排能力。“梅花”颱風影響舟山期間,中提升泵站發揮重要作用,城區主要河道水位得到有效控制。

  2022年9月21日

  全省“水利+”現場會在定海召開,五山水利工程成為全省城區防洪排澇樣板工程。

  2022年11月16日

  東海雲廊入選浙江省第六屆最美綠道。

  2022年12月21日

  東海雲廊獲評浙江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2022年12月27日

  五山水利工程分洪隧洞全線貫通,標誌著五山水利主體工程全部完工。

  2023年3月27日

  五山水利工程入選浙江省第二批水工程與文化有機融合典型案例。

  2023年5月27日

  東海雲廊即將全線開放。

來源:潮新聞    | 撰稿:何冬健 通訊員 康明軍    | 責編:韓辰霄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