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今年的枇杷,還能“水果自由”嗎?
發佈時間 | 2023-05-18 09:06:52    

   枇杷上市,是杭州入夏的風向標。

  車行至臨平塘棲,沿途挂滿果實的枇杷樹下,數名村民正擺攤售賣。一籃籃金黃的枇杷,在陽光照射下,顯得格外誘人。

  然而,貴,也成為今年枇杷的代名詞。有網友發文:買了5顆枇杷,花了28塊錢,相當於5塊多一顆。塘棲的精品枇杷,更是超過百元一斤。“枇杷吃不起了。”超市裏,不少消費者也對著價簽望而興嘆。

  曾經的大眾水果,為什麼這麼貴?枇杷,如何回到百姓餐桌?

  60斤枇杷實際只有40斤

  缺斤少兩如何規範?

  知道枇杷價高,但缺斤少兩,著實刺痛了龔女士的心。

  日前有媒體報道:義烏的龔女士前幾天在塘棲一家攤位買了60斤枇杷,花了900塊錢。到家後一稱,只有40多斤。

  龔女士説,她每一籃都去稱過,每一籃都少一斤,也就是3斤少1斤。隨後,記者實地探訪,第一家店5斤多枇杷,實際3.54斤,少了1斤半;第二家3斤半,實際2.52斤,少了1斤左右。

  缺斤少兩,並不少見。然而,相較于客觀原因導致的漲價,“暗中傷害”更讓消費者心寒。

  5月16日晚,臨平區塘棲鎮發佈致枇杷果農的一封信,向全體枇杷果農和經銷商發起倡議:物美價廉,品質優先;分級銷售,童叟無欺;誠信經營,守法守規;文明經營,引領風尚。

  “塘棲一帶散戶較多,自己定價,這就導致價格難以規範。”塘棲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有些自家種植的散戶售價低,就導致其他農戶也收益過低,於是有人就動起了歪腦筋。

  這個背景下,防止“價格戰”的出現,必要規範市場。

  從本週一開始,臨平區市場監管局就開展了電子秤等秤具突擊檢查,並配合路政、城管等部門,組成了機動部隊聯合執法,清理佔道經營的商販。

  就在前一天,工作人員也對路邊佔道違規擺攤的商戶進行了檢查。遇到少部分疑似存在缺斤少兩的,則收繳電子秤,或是會同相關部門驅離。根據處罰條例,被發現兩次以上的商戶,將被收繳經營工具(電子秤)並處以罰款。

  “我們還是倡導市民能夠到正規的集中銷售點購買。”塘棲鎮相關負責人説。今年,塘棲鎮在張家墩路以北、張家墩農貿市場西側,設置了集中銷售點,引進了100余個枇杷銷售攤位。集中銷售點內,不僅放置了公平秤,還安排了市場監管局、塘棲鎮政府工作人員駐點維權。

  “對一些違反誠信經營的商戶,有關部門發現後將採取通報批評、行政處罰等措施。”相關負責人説,希望能夠借此規範市場,避免亂要價等擾亂市場的行為。

  減産價高

  今年枇杷為何這麼貴?

  決定價格的根本因素是供求關係。這樣缺斤少兩的情況,也與枇杷小年有關。

  不只是塘棲枇杷,蘭溪、臨海、溫嶺等地種植的露天枇杷産量也都大減。“今年,浙江枇杷至少減産50%。”浙江省農科院枇杷專家説。

  物以稀為貴。放眼浙江,高價枇杷已是普遍現象。首籃(5斤)桐嶼枇杷拍賣以1.98萬元成交;蘭溪大棚枇杷每斤價格在100元左右,40顆包裝的精品果賣300元一盒。塘棲枇杷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當地大戶告訴記者,精品枇杷價格在每斤百元以上,紅枇杷的零售價格則在每斤15至20元左右。

  對比去年的“枇杷大年”,塘棲剛上市的紅毛丫頭只要10元一斤,軟條白沙也只要15元一斤。

  減産,最主要的原因是氣候影響。枇杷是時令水果,難以儲存。且因為不抗凍、不抗曬、易裂果,遇到氣候不佳的年份,通常減産嚴重。

  “今年1月氣溫太低了,大部分露天種植的枇杷樹都被凍傷了,産量應該只有往年的1/3可能都不到。”張國順是塘棲當地有名的“枇杷大王”,每年,他農場的枇杷都供不應求。而今年,他的枇杷同樣很少。為了保護最後的産量,張國順還給枇杷套上了袋兒。讓他欣慰的是,好在枇杷的長勢、個頭都還比較可觀。

  臨平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塘棲鎮共有一萬三千畝左右的枇杷林,今年塘棲枇杷産量預計將減少50%,預測只有約2200噸。尤其是精品類的枇杷産量更少,因此價格會漲很多。

  靠天吃飯的農業,如何穩住價格?枇杷專家説,浙江正在研究和推廣抗性品種,目前已在塘棲、寧海、蘭溪等省內幾大産區試點。同時,也在推廣省力化高效栽培技術,即便不套袋、不疏果,單顆枇杷重量也可以達到30克以上,保證枇杷的品質。

  此外,與過去幾年相比,不斷上漲的人工價格和種植成本,也不容忽視。

  作為勞動密集型産業,枇杷疏果、採摘都需要人力支撐。這也勢必會反映在銷售價格上。

  “因此長期來看,全省各地的枇杷較幾年前的價格,還是會有小幅度上漲。”該專家説,但如果産量穩定,還可以平價回到百姓的餐桌上。

  價格洼地

  塘棲的困境如何解?

  塘棲,被人們稱為“中國枇杷之鄉”,是全國枇杷三大産區之一。最出名的“軟條白沙”枇杷,更是屢屢斬獲國內各大獎項。

  然而,塘棲枇杷天然的種植環境優勢,卻間接成為阻礙品牌發展的一道坎。

  當地枇杷大戶告訴記者,塘棲枇杷已是“價格洼地”。由於塘棲枇杷種植散戶較多,枇杷總是難以統一定價,甚至往往陷入內部的價格戰。而周邊産地的枇杷多是種植大戶,今年協會統一定價時,幾乎每斤超過65元,高於塘棲。因此,塘棲本地的大戶甚至擔心一些周邊産地的收購商會到塘棲以低價收購枇杷,再回到當地以高價銷售。

  枇杷亂象的背後,也有客觀原因:不少農戶沒有銷路,或者現有銷路收益過低,於是動起了秤的歪腦筋。

  如何進一步暢通銷售渠道,破解枇杷散戶銷售難問題,最大化保障果農的收入,是重中之重。

  從2015年起,臨平開始探索枇杷低溫氣象指數保險試點。目前,保險費用由區財政補貼70%,剩餘30%由農戶自行繳納。根據保險條款,今年,當地果農可以以每畝900元的價格獲得理賠,減少部分損失。

  在兜底的同時,塘棲也在做強品牌,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連結農戶與市場,讓消費者能夠直接買到正宗的塘棲枇杷。

  今年4月,枇杷電商培訓在當地啟動。塘棲請來專業人員,為農戶、商家、主播進行短視頻技能提升培訓,併為一些農戶開通賬號,教授直播帶貨等內容。

  為了優質優價,差異化銷售,塘棲也實施産品分等分級。在水岸錦城,當地設立了枇杷産銷服務站,由塘棲枇杷行業協會、塘棲枇杷專業合作社組織採購、分銷枇杷,統一分等分級、統一包裝。一方面,枇杷散戶不愁銷路,另一方面,統一的價格、保質的産品,也讓市場更加安心。

  明確標明重量、品質,讓消費者明明白白,也避免了“被刺”的風險。

來源:潮新聞    | 撰稿:王逸群    | 責編:韓辰霄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