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聚焦今年防汛抗洪形勢:入汛偏早,應對汛情如何以早制早?
發佈時間 | 2023-05-12 09:53:58    

   從3月24日入汛以來,全國從南向北正陸續進入汛期。近期南方多地發生的暴雨洪水,提醒人們防汛已進入實戰階段。接下來哪些河流可能出現較重汛情?今年入汛偏早,應對汛情如何以早制早?記者11日採訪了相關政府部門。

  入汛偏早:當前防汛抗旱形勢呈現四大特點

  依據水利部《我國入汛日期確定辦法》中的入汛標準,3月24日我國進入汛期,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4月1日)偏早8天。

  “入汛以來,我國江河汛情總體平穩,南方部分地區發生暴雨洪水,局地強降雨造成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廣東、廣西等6省區50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較近十年同期偏多四成。”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督察專員尚全民説。

  應急管理部應急指揮專員徐憲彪表示,當前全國防汛抗旱形勢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降水時空分佈不均,局地暴雨強度大;二是南方多地中小河流超警,全國主要江河水位較常年同期偏低,汛情總體平穩,未發生編號洪水;三是西南地區持續乾旱,雲南等地尤為突出;四是局地災害損失重,受災人次偏多。

  專家指出,目前部分地區主雨季尚未到來,大江大河水位總體偏低,近期極端天氣影響下的中小河流洪水、中小水庫安全以及山洪災害應引起特別關注。

  專家預測,今年西南、華北雨季開始時間將較常年偏早。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高輝表示,5月至9月我國氣候狀況總體為一般到偏差,旱澇並重,區域性、階段性旱澇災害明顯。雨季進程方面,預計西南雨季開始時間較常年(5月27日)偏早,南部雨量較常年偏多,北部接近正常;華北雨季開始時間較常年(7月18日)偏早,雨量較常年偏多。

  汛情演進:汛期多地可能發生暴雨洪水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5月11日至13日,廣東、廣西、海南島、雲南等地的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

  據水利部預報,受此次降雨影響,預計廣西西江及支流柳江、鬱江、桂江、賀江,廣東北江、東江,海南南渡江等主要河流將出現漲水過程,廣西、廣東等省區暴雨區部分中小河流可能超警,相關地區須做好應對準備。

  針對華南新一輪強降雨過程,國家防總于5月11日18時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並派出兩個工作組赴華南相關省份指導防汛工作。

  從較長時段來看,全國雨情、水情和汛情將如何演進?高輝表示,6月至8月,南北方均有多雨區,預計松花江流域、嫩江流域、黃河中下游、海河流域、珠江流域降水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多,暴雨過程較多,可能有較重汛情;遼河流域、長江上游和下游東部、太湖流域降水略偏多;長江中游降水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可能出現區域性氣象乾旱。

  水利部水文首席預報員王金星説,6月至8月,預計黃河中下游,海河流域大清河、子牙河、漳衛河,松遼流域嫩江、松花江、黑龍江,珠江流域北江、東江、韓江等可能發生較大洪水,遼河、第二松花江以及浙江、福建、海南、雲南等省河流可能發生區域性暴雨洪水;湖北大部、湖南北部、重慶大部、四川東北部、新疆東部北部等地可能出現階段性夏旱。

  以早制早:確保防禦措施跑贏水旱災害發展速度

  面對偏早到來的汛情,相關部門未雨綢繆、關口前移,提早防汛備汛,做好防禦準備。

  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廳和自治區氣象局5月11日16時聯合發佈山洪災害氣象預警:預計11日20時至12日20時,玉林東部發生山洪災害可能性很大(紅色預警),梧州東南部發生山洪災害可能性大(橙色預警),賀州東部和西南部可能發生山洪災害(藍色預警)。各受影響區應注意做好監測、巡查、預警和轉移避險等山洪災害防範工作。

  “水利部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措施,貫通雨情、水情、險情、災情‘四情’防禦,將‘防’的關口前移,以贏得防禦先機。”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資訊技術處處長王為説,防汛備汛方面,水利部門將加強水文監測,滾動更新洪水預報;強化會商研判,及時向防汛責任人和社會公眾發佈江河洪水預警;對水工程調度過程和洪水演進情況進行動態模擬預演,為洪水防禦提供科學決策支援;根據洪水預演結果,更新防汛預案,預置巡查人員、技術專家、搶險力量,確保防禦措施跑贏水旱災害發展速度。

  記者了解到,國家防總辦公室組織氣象、水利、自然資源等9個部門開展了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桌面推演,進一步完善協同工作機制。水利部已分別組織開展了2023年長江、海河、珠江、松花江和太湖流域防洪調度演練,黃河和淮河流域也將開展防洪調度演練。

  應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綜合處處長呂行説,針對今年汛期的預測形勢,國家防總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將加強監測會商和研判部署,壓實汛期防汛責任,督促各地切實強化巡查防守,落實預警與應急響應聯動機制,指導做好轉移避險和搶險救援,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産安全。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撰稿:劉詩平、劉夏村、黃垚    | 責編:韓辰霄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