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情懷VS困境,民辦博物館該往哪兒走?
發佈時間 | 2023-05-11 09:26:59    

   這些天,一則新聞打破了博物館的寧靜。

  5月8日,呂梁北武當古兵器博物館公眾號發佈公告稱:“高宇峰館長在離石區政府辦事時被區長張海文辱罵,推倒致傷……”

  5月9日,“呂梁發佈”公佈調查情況:高宇峰是呂梁市退休處級幹部,于2014年、2016年先後創辦民辦博物館“北武當古兵器博物館”和“呂梁山革命博物館”……高宇峰到張海文辦公室,要求解決博物館開展有關活動經費補貼問題,張海文當場打電話安排區委宣傳部提出資金補貼辦法提交區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高宇峰對此答覆不滿意……

  閉館一天后,山西呂梁山革命博物館于5月10日重新開館。

  目前,此事仍在調查之中,孰是孰非暫且不論。但是民辦博物館到府向政府部門“討債”一事,讓不少網友把視線轉向了民辦博物館的生存現狀和困境。

  民辦博物館,也稱非國有博物館。在博物館資源豐富的浙江,民間博物館的辦館之路走得怎麼樣?潮新聞記者採訪了多家省內民辦博物館和相關專家。

  民辦博物館,源於一股執著勁

  可千萬別小瞧了民辦博物館。

  有這麼一句話,今天創建的民辦博物館,很可能就是明天的著名博物館。其實,世界上不少著名博物館的前身都是民辦博物館,例如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等。

  實際上,民辦博物館的出現,正是社會經濟成分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在文化領域的反映。據浙江省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數據,截至2022年底,全省博物館總數共計435家,其中國有博物館184家,非國有博物館251家。據2018年數據,浙江省非國有博物館數量就已超越國有博物館。

  今天,民辦博物館已經成為博物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走訪發現,不少博物館從無到有,從默默無聞到漸具人氣,少不了民間文化愛好者的那股執著勁。

  麗水景寧,曉琴畬族民間陳列館臨水而立。這幢1300平方米的園林式倣古建築內,集中展示著畬族服飾、銀飾、傢具、農耕用具等珍貴藏品3萬餘件,館內的傳統畬族繡花、彩帶編織等表演,吸引了不少觀眾。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館裏接待遊客2000多人,年接待遊客超5萬人次。

  “原本的畬族傳統手工藝品可不是這般境遇。我以前下鄉參與某次民間文化普查,途中發現很多做工精緻的舊服飾、舊傢具像‘垃圾’一般被扔在河邊,我當時看著很心疼,畬族傳統工藝品要在‘懂它’的人手中才能釋放出最大的價值。”曉琴畬族民間陳列館館長陳曉琴告訴記者,前些年,她走遍縣裏的鄉鎮和村莊,還跑到附近的蓮都、松陽、文成、泰順等地尋找傳統畬族工藝品,籌建了縣內第一家民間博物館,並免費向公眾開放和提供講解服務,讓畬族傳統工藝品在景寧“安家”。

  陳列館裏還藏有民國初、清朝及更早時期的珍品500多件,以很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受到市民和學者的青睞。除館內展陳外,陳曉琴還經常帶著館內的優質藏品,到麗水、上海等多地巡展,致力於提升畬族傳統手工藝品的影響力。

  同樣誕生於麗水的浙江首家外銷瓷博物館,也是民辦博物館。館長宋周陽一直在外經商並創辦實業,但心繫家鄉麗水。20多年前,宋周陽在上海工作之餘,有幸與明清外銷瓷收藏家、鑒賞家經常交流過,從而與精美璀璨的明清外銷瓷結下不解之緣,開始潛心研究、收藏外銷瓷。

  展廳內型制各異、飽含東西方文化特徵的展品,每一件都積攢著宋周陽的心血和努力。比如一套擺放在展廳入口的伊伯利家族定制的成套徽章瓷茶具,宋周陽回憶起拍賣場景記憶深刻,為了拿下這套茶具,和對方競爭時,僵持了一個多小時,最後加了10萬元才拍賣成功。

  “瓷器是中華文明繁榮富強的見證,海歸外銷瓷博物館不僅填補了浙江省專題類外銷瓷博物館的空白,同時也彌補了全麗水市在彩瓷、彩釉瓷方面的欠缺,讓浙江省的瓷器文化百花爭艷。”宋周陽説,目前博物館已經收藏産品近三千件。

  在這些人的努力下,不少民辦博物館已經成為當地的文化“標識”。

  溫州甌海,原本冰冷的石頭,被能工巧匠賦予溫度,也能成為千姿百態的石刻藝術。不久前的五一假期,青燈石刻藝術博物館旁,為期六天的青燈市集吸引了約20萬人次前來。在其周邊,還有頗具人氣的琺瑯彩藝術館、東經紙文化藝術館、博山美術館等多座民辦博物館。

  正如原始森林中,不僅有蒼天大樹,也有草長鶯飛。民辦博物館不僅促進博物館更加融入和豐富我們的生活,也及時搶救著大批新的收藏門類。出於興趣與責任,民辦博物館的收藏範圍,往往是國有博物館沒有注意到,或者無暇顧及的領域,因而使博物館文物的藏品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他們的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

  民辦博物館的B面,館長們的“煩惱”

  民辦博物館越辦越多,也有人看到了它的B面。

  作為成長中的新事物,民辦博物館既有其新鮮積極的內在成長因素,又有一些自身的缺陷和環境制約因素。

  宋周陽向記者傾訴了自己的“煩惱”,目前租賃的館舍在建設規劃方面存在缺陷,同時又因場地面積狹小,嚴重制約了博物館的進一步發展。

  曉琴畬族民間陳列館也受條件限制,陳列館僅安裝監控數臺,除銀飾等産品在玻璃櫃展陳外,大部分木雕床椅、櫃子等藏品存放在庫房或露天展示。由於缺乏恒溫恒濕的專業展櫃和專業科學的保護措施,大部分文物藏品受潮發黴,受損明顯,畬族銀飾表面大多被氧化,銀飾上的珍貴點翠技藝被銷蝕,木雕製品也被蟻蠹啃咬破壞等。

  此外,該館向公眾免費開放,隨著藏品不斷增加,場地、養護等問題日漸凸顯。館長陳曉琴專門成立了畬山鳳民族工藝品開發有限公司,陳列館的日常開支費用,主要靠公司的收入維持。陳曉琴給記者算了筆賬:“陳列館的投資額1200余萬元,刨去水、電、空調等日常開支外,展品存放轉移、藏品整理分類、藏品布展鑒定、藝人表演,館內服務講解工作人員開支等運營管理成本一年要花費20多萬元。”

  長期以來,資金問題一直是阻礙民辦博物館發展的主要難題,因此各地政府針對民辦博物館出臺的政策,都不約而同地關注資金問題。

  作為民營經濟活躍地區,溫州社會辦文化現象持續火熱,近年,建成開放的民辦博物館達到58家,其中登記在冊30余家,而承擔展覽、教育等博物館功能的民辦展覽館、陳列館、美術館、民俗館等至少有150家。

  2022年,溫州提出打造“中國民辦博物館之城”,相關補助扶持政策相繼出臺,符合條件的民辦博物館最高拿到300萬元一次性建設補助,博物館獨立策展或組織本館藏品赴外地展出,可拿到最高20萬元的獎勵性補助。民辦博物館舉辦各類文創市集、節日雅集,最高可拿到50萬元的獎勵。

  潮新聞記者對話溫州多位民間博物館館長,看到了非國有博物館扶持政策的B面。館長們普遍認為,政策扶持下,還應強化服務保障。

  溫州維日康樹賢藝術博物館,帶有企業文化IP性質。館長林禎樂介紹,該館主要展陳剪紙、書法、國畫、無人飛機等八個專題館共4200平方米,主要對預約團隊對及接待學生團隊,年人流量5萬人次左右。

  該館去年拿到了政府10萬元資金補助,用於人力薪資補助等。但林禎樂認為,政府扶持還更應在專業人員的培養、專業團隊的扶持上發力,“博物館的講解、介紹等專業人員的要求其實不低,需要有一定的藝術水準,目前民辦博物館的類型多樣,專業團隊的建設是行業發展的支撐。”他説。

  位於甌海澤雅鎮的龍溪藝術館正式開放于2021年9月,是一家鄉村民辦館,館長沈中傑從北京來到溫州,聯合團隊開辦展覽,為鄉村帶動不少人氣,近年周邊開辦的餐飲店、民宿增多。該館日常人流量40至150人左右,收取一定費用門票,並不足以維持館內運營;去年藝術館拿到了政府20萬元資金補助,但對辦展投入來説也是“杯水車薪”。

  “實際上,我們更多訴求在於鄉村配套設施,鄉村藝術氛圍的打造,將帶來源源不斷的人氣。”沈中傑表示,資金補助在於一時,長遠看更希望形成民辦博物館的良好生態;社會辦文化人員與政府之間也要形成良好的溝通機制,才能促進公共文化相輔相成發展。

  情懷之下,如何突出重圍?

  民辦博物館出現的生存和發展問題,不僅在於民辦博物館經營本身,同時也在於社會,有賴於整個社會環境的發展。

  強勁的民營經濟促成了浙江民辦博物館的強大,許多非國有博物館正是背靠大企業才能生根發芽。西扎操刀設計的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便是例子。副館長宋新新告訴記者,博物館前期投入巨大,早在30年前,集團管理層就從教育普及的需求,有意識地按照美術史脈絡收集藏品。

  “説實話,從2020年11月份對公眾開放以來,我們現在仍舊是試運營狀態,還沒有辦法自我造血。”宋新新説,自己也在摸索,研發教育産品聯動集團産業、拓展藝術機構不同條線項目合作等方式。比如今年,博物館將與鄞州區文聯等合作,共同策劃全國民營美術館創新發展論壇。

  宋新新調研了上海、北京等地的非國有博物館、美術館,她認為這些機構的發展,和當地文化需求是相輔相成的。作為運營者,宋新新還是寄希望於政府部門,能夠細化引導和推進,也讓扶持政策更加多樣化。“民營機構只是一個點位,沒辦法把老百姓的需求串起來。比如在東錢湖,除了我們,還有寧波美術館分館、韓嶺美術館等等。如果當地大力推廣東錢湖藝術遊線,博物館的人流量也會提升。”宋新新説。

  浙江省出臺過許多扶持非國有博物館的辦法與條例,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舟山市徐正國博物館便是成功案例。浙江省博物館學會理事長嚴洪明是見證者,“許多非國有博物館的館長都是有情懷的,比如徐正國是位普陀籍收藏家,早前在杭州搞收藏,後來舟山市博物館搬遷了,館區就免費供他使用,市文旅局又給了每年80萬的補貼。現在這個博物館,發展得非常有影響力。”嚴洪明説。

  博物館行業的專業人士,更關注非國有博物館的 “規範化”。嚴洪明透露,此前考慮過評選全省十佳非國有博物館,但由於許多不規範問題,只好作罷。

  比如藏品來源是否合法。由於主管部門沒有權力強制要求非國有博物館備案登記、公佈藏品目錄,所以這些博物館的藏品數量與相關情況無法被確切掌握。

  浙江省文物鑒定站站長黃斌表示:“一方面,非國有博物館的所有者出於情懷,通過收購、拍賣、受贈等渠道獲得文物、收藏文物,但是有些收藏品,往前追溯幾道,確實也無法保證文物來源是合法的。另一方面,也出於謹慎心理,害怕漏出‘家底’,精品文物被國有博物館‘盯上’乃至徵購,也限制了他們全面報備或公佈藏品資訊。”

  浙江省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楊新平認為,合法合規地辦一個博物館,不僅需要持續不斷地資金鏈支撐,還需要大量文博人才支援。

  如藏品鑒定環節,就有人才稀缺的問題。黃斌告訴記者:“國內現有的21個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管理處、鑒定站等,平均在編人數僅在10人左右,根本無法滿足國有博物館的藏品鑒定定級和徵集鑒定評估工作,更別提有效涉足非國有博物館的藏品鑒定。”所以,目前非國有博物館藏品鑒定多由社會相關評估機構和專家進行,所謂“體制內專家”參與極少。

  黃斌補充道:“即便加上各省的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平均每個省50人左右,也就一兩千人。這些人需要鑒定全國的文物藏品、處理涉案文物,工作量可想而知。”

  浙江省文物局也在摸索鄉村博物館與非國有博物館之間的轉化。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希望已建成的鄉村博物館具備良好的造血功能,可以通過文創産品展售、手工體驗、風物特産供應、拓展教育、課程會議等運營機制來實現收支平衡,但非國有博物館還是以公益性為主。”若要將運作良好的鄉村博物館轉型為非國有博物館,仍有功課要做。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李嬌儼 郭婧 王艷瓊 楊世丹 鄔敏 實習生 單予晴    | 責編:韓辰霄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