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浙江新一輪援疆幹部人才交接:紮根邊疆,續寫浙阿合作新篇章
發佈時間 | 2023-04-12 09:41:10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盛開在雪山之上,雪蓮做到了;不是每一棵樹都能屹立在戈壁,胡楊做到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來援疆,他們做到了。

  今年4月中旬,浙江第十批援疆幹部人才圓滿完成任務,第十一批即將進駐。

  3年多援疆,也是面對疫情防控的3年,1085名浙江幹部人才克服重重困難,紮根在祖國西北邊疆,奮力實施智力援疆、産業援疆、民生保障、民族團結、文化潤疆等工程,60多億元援疆資金注入阿克蘇地區和兵團第一師,助推當地經濟高品質發展,深化浙阿合作交流,續寫了新時代浙江援疆新篇章。

  做強“一帶一路”橋頭堡

  阿克蘇,遙遠的邊疆之地。

  3年前,省援疆指揮部産業組組長陳王進來到這裡,審視這個沙漠邊緣的綠洲城市時,卻有了全新的視野和見解:放到世界地圖中,阿克蘇處於通往南亞和中亞的通道上,正是一片孕育新産業的沃土。

  “激活當地的資源、區位優勢,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是我們這一輪産業援疆的重點。”省援疆指揮部指揮長朱林森説,3年多來,浙江實施援疆産業項目1093個,在建市場、引産業、促就業等舉措下,持續增強阿克蘇産業的“造血”功能。

  通過産業援疆強鏈補鏈,阿克蘇産業鏈的韌性更強了。浙江瞄準紡織、油氣、農産品深加工等當地特色優勢産業鏈,連續開展“百項百億集中招商”,招引項目435個,到位資金370多億元。

  伴隨隆隆機器聲,紅色滌綸四面彈力布從生産線上不斷“吐出”。在浙江援建的阿克蘇紡織工業城(開發區),杭州蕭山6家紡織企業投資80億元,“抱團”成立友聯紡織印染科技有限公司,帶動就業3500余人,補齊了阿克蘇在高檔布匹印染生産上的短板。

  在浙江的援助下,工業城內的紡織産業各個環節都有了工廠。棉花種植面積佔全國1/6的阿克蘇,實現了從一粒棉“種”到一件衣,從一朵花“鏈”成全産業,並形成聚合優勢。

  向東,是國內14億人口的市場;向西,是中亞及歐洲的14億人口市場;還有途徑阿拉山口的義新歐班列和規劃中的中吉烏國際鐵路……省援疆指揮部充分發揮阿克蘇區位優勢,著力招引浙商,建設各類專業市場。

  國內五金專業市場龍頭企業——浙江中國科技五金城集團,參與打造了阿克蘇輕工五金城。這個位於阿克蘇市郊的商城,2021年夏天開門迎客,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來自永康等地的五金機電、電動工具等一應俱全。“我們想以此為橋頭堡,把産品銷售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商城負責人胡宏亮説,今年要在“一帶一路”國家取得更大突破。

  針對在阿克蘇投資企業産品出疆出境物流成本高等問題,省援疆指揮部推動當地與金華交投集團對接合作,建立援疆貨運班列(阿克蘇—金華)運作機制,核桃、蘋果、鮮杏、棉布等,搭載一車車班列從阿克蘇出發開往全國各地。

  “越來越多企業到這裡投資辦廠建市場,阿克蘇的優勢正被釋放。”杭州援疆指揮部指揮長黃建正感慨。

  讓百姓生活更加美好

  新疆的夜,來得比浙江更晚些。

  晚8時許,托普魯克鄉尤喀克喀拉喀勒村,村民阿娜古麗·賽買提忙完一天工作回到家,全家人圍坐在院子裏吃飯。之前,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初中畢業後她沒找到工作。而現在,她在離村不遠的一家紡織企業當擋車工,每月工資2000多元,空閒時還能幫父母幹農活,務工、務農兩不誤。

  從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阿娜古麗·賽買提從生活的點滴變化中,感知著國家發展的最新進程。

  第十批援疆幹部人才剛進疆時,恰逢阿克蘇在南疆四地州中率先脫貧摘帽,但基礎並不穩固。他們的首要任務,聚焦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

  鄉村人口占比超過六成,是阿克蘇民生保障的重點,也牽動著整個地區的發展,因此成為浙江援疆的重中之重。這3年,浙江90%以上的援疆工作都與鄉村振興相關。

  來自東海之濱的鄉村建設經驗,被源源不斷地運用到阿克蘇。尤其是浙阿100多個村結對共建,在當地實施“百村提升十村示範工程”,打造了一批鄉村振興示範村,有效帶動了當地鄉村發展。

  依幹其鄉巴格其村毗鄰多浪河和阿克蘇國家濕地公園,適合發展鄉村旅遊。但過去村裏缺少資源,也沒有産業。省和杭州指揮部先後投入1880萬元援疆資金,建起民俗風情一條街、葡萄長廊等,3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全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超2.3萬元。

  從2017年開始,浙江援疆工作就將“三大工程”作為重點,以促進當地鄉村産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如今,這“三大工程”不斷升級迭代,成為具有浙江特色的産業援疆之舉——

  “十城百店”工程,在浙江各地建倉銷售阿克蘇優質特色農産品,如今已升級為“百城百網千店”,吸引當地2萬多人從事電商産業,3年疫情期間銷量不降反增,惠及農牧民近15萬人;

  “百村千廠”工程,在當地鄉鎮、村建起大量衛星工廠(車間),帶動農民就業,如今不斷提質增效,且與村集體經濟消薄增收掛鉤,幫扶119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大量富餘勞動力邊看家邊就業、邊種植邊打工、邊學手藝邊掙錢;

  “萬畝億元”工程,在當地重點培植黑木耳種植産業,早已達成“萬畝以上生産、億元以上增收”目標,如今已升格為“一縣一品一鏈”建設,支援農業品種培優、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産,助推當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通過文化潤疆“走進來”和“送出去”,浙江還以村幹部、教師學生等為重點,著力培育一批“經濟型幹部”“鄉村帶頭人”,帶動當地幹部群眾創新創業,持續賦能鄉村振興。

  留下一支不走的隊伍

  4月初,阿克蘇風沙猛烈,家住阿依庫勒鎮昆其買裏村的71歲村民阿布力孜·乃麥提不停咳嗽,他的慢阻肺病又犯了。他不僅走幾步路就能享受到一級醫療機構頂級標準的醫療資源,鄉鎮衛生院裏還有手術室、全科病房和中醫館,可與市區的大醫院媲美。

  這樣的好事,幾年前還難以想像,當時看病還要趕到40公里外的阿克蘇市區。2020年12月,杭州投入2900多萬元援疆資金,改建了鄉鎮衛生院。由浙江醫療人才結隊、每週末和節假日到基層巡迴診療的“醫療大巴扎”,還能讓他在家門口找到浙江援疆醫生。

  針對偏遠鄉鎮群眾就醫、上學難題,省援疆指揮部改變“點對點”幫扶一家醫院、一個學校的做法,採用全新的“組團式”人才援疆舉措,以幫扶當地提升整體實力。

  多年來,浙江針對阿克蘇人才緊缺的領域,“打包”邀請浙江各類專家,專程到阿克蘇進行指導、培訓,通過“傳幫帶”培養當地人才,成為浙江援疆的特色經驗。

  “援疆工作不能大包大攬,最終要靠當地自身‘造血’。”省援疆指揮部人才組組長藍鄧駿説,通過智力援疆,為阿克蘇留下一支不走的人才隊伍,才是助推當地高品質發展的治本之策。3年多來,浙江共開展長期、柔性“組團式”援疆3000多人次,幫阿克蘇補上了不少專業領域的短板。

  雖是地區“老大”,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多年前曾因技術較弱,老百姓就醫滿意率不高。經過7家浙江省級醫院“以院包科”,99名浙江醫療專家先後來這裡支援,目前該院開展新技術新項目230多項,其中62項填補了南疆空白,危重症患者搶救成功率超88.3%,不比沿海地區遜色。

  “大聯盟”,也是浙江首創的援疆特色亮點,通過將浙江專家按學科、分專業組團,輻射整個南疆。如今在阿克蘇,醫療援疆已組成21個專科聯盟,教育援疆建立了21個學科基礎教育大教研聯盟,柔性援疆則重點向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等人才不足領域傾斜。

  當地缺什麼,浙江援疆就引進什麼。在醫療、教育之外,浙江將“組團式”援疆往文化旅遊、鄉村振興、勞動密集型産業等延伸,搭建各類型人才培養平臺,加快智力援疆成果的轉化。

  在溫宿縣城郊外,矗立著一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已成為當地農民心中的“寶地”。針對農技人才緊缺的問題,金華援疆指揮部投資1.2億元建園,每年從浙江引進專家,建起專家工作站和科創中心,指導農民高效種植林果、研發新品種等,吸引50多家企業入駐,曾經的荒地變成了區域農業發展“中樞”。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錢祎 施力維 陸斯超 通訊員 葉錫挺 駱林勇    | 責編:韓辰霄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