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平湖草莓“共富工坊”讓不會種草莓的人也能輕鬆種
發佈時間 | 2023-03-17 09:50:56    

   紅紅的草莓,不長在地裏,而是一排排懸挂在空中。初春,位於平湖農開區的佳莓·共富工坊,已浸潤在草莓“瀑布”的芬芳甜蜜裏。

  清晨,我們聞香而來。一手提著籃子,一手伸直胳膊。抬手間,一顆顆草莓就“跳進”了籃子裏。

  見到村民潘根明時,他正有條不紊地拾掇草莓苗枯葉。攀談後我們了解到,他就住在附近,騎自行車也就只要10分鐘。去年8月,賦閒在家的他通過村裏介紹,來到這裡上班。

  雖從未接觸過草莓種植,可現在的潘根明儼然已是“老手”,培土疏葉、鮮果採摘,樣樣在行。“不累,每個月還能拿3000多元的工資!”潘根明的嘴角一直上翹著,連稱沒想到家門口也能找到這麼好的工作。

  如今,像他這樣就近就業的農戶有20多人。嘉興佳莓農業科技公司副總經理王亞菲説,“共富工坊”通過草莓産業發展帶動村民增收,目前山塘村26戶低收入家庭通過土地流轉、入股等方式參與了草莓園的建設。“股東”不僅能按照股金10%獲得保底分紅,還能根據營收穫得利潤分紅。“每年光保底分紅就有3000多元,日子甜著呢!”山塘村低收入農戶老張説。

  “滴,滴……”幾聲鳴笛聲,打破了大棚的寧靜。“走,送技術去!”當天,是他們公司“草莓共富大篷車”發車的日子。原來,自2021年落戶平湖,公司負責人、博士尹淑萍就建立起了一支“博士+技術骨幹+莓農+新農人”的指導隊伍,初衷就是將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送到田間地頭,送到大棚基地,同時現場為莓農解惑支招,幫助他們提高收益。

W020230316246531613314.jpg

  驅車10分鐘,來到了前港村。剛下車,莓農施其寶就迎了上來。“病蟲害多,收成不好,愁得很!”幾天前,她通過鎮裏聯繫上了佳莓公司,希望能派技術人員去看看。拉起大棚入口的薄膜,二話不説,王亞菲套上雨鞋就進了大棚。“壟裏埋滴灌管了嗎?”“壞葉爛果多久清理一次?”蹚著水,王亞菲一邊走一邊提問,不時還蹲下身子翻看一下。一圈下來,王亞菲找到了最大的癥結所在:底肥厚施,肥力過剩燒壞了不少苗;壞葉壞果清理不及時,造成蟲害治理不到位。“施肥澆水得再精準,裝滴灌管吧!價格也不貴。蟲害發生時,大棚整理工作更要及時、徹底,不要捨不得。”

  “別看都是草莓苗,身價卻大不同。”穿梭在大棚,王亞菲不忘科普。他説,傳統的土壤栽培,容易産生根腐和炭疽等土壤病害,成活率一般在80%。2021年,佳莓公司投資2億元在平湖建設起了長三角草莓種質種苗研發中心。針對“苗成活率低、掙錢沒保障”等困擾莓農的問題,佳莓專門成立“草莓博士黨員工作室”,讓更多莓農享受到草莓三級脫毒育苗技術帶來的“致富經”。與一般普通草莓苗相比,經過脫毒技術、基質培養的草莓苗,不僅無病蟲害、成活率更高,成活率可達95%以上,並且上市時間更早。

  草莓種成“瀑布”,水肥智慧化管理,也是佳莓提高産量的“法寶”。王亞菲現場演示,“一鍵”調整栽培槽的高度和種植的層數,“一鍵”澆水施肥。他解釋道,利用這種“草莓天瀑”系統生産的草莓,産量是傳統方式的兩三倍,畝均增收可超3000元。

  “莓農要增收,種苗、種植方式都很關鍵。”回程路上,王亞菲説,佳莓的草莓苗如今已經“飛”到了遼寧、上海、雲南等10多個省市。

  “今年預計種苗總量達500萬株。我們希望讓不會種草莓的人也能輕鬆種草莓。”談及草莓種植的未來,王亞菲的眼睛裏滿是期待。(圖片來自浙江線上)

來源:浙江線上    | 撰稿:肖未 市委報道組 劉維佳 通訊員 姚樂萍    | 責編:彭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