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浙江宣傳丨寧波幫是個什麼幫
發佈時間 | 2023-03-02 09:50:58    

   今年浙江省委“新春第一會”,提出深入實施“八八戰略”,開展三項“一號工程”,其中包括“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憑著“開放”二字,浙江向著碧海藍天,一次次為自己打開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浙江,要講述開放與出海的故事,少不了一個群體——“寧波幫”。

  林語堂先生有個假設:假如中國北方和南方各有一個孩子走出家門,闖蕩四方,20年後衣錦還鄉。那麼,北方歸來的遊子,可能是一位騎著高頭大馬的將軍;而南方歸來的遊子,可能是一位腰纏萬貫的商人。

  順著這個有趣的假設,我們不妨再往下想,這個南方人很有可能是個寧波幫。

  今天來講講,這個人為什麼可能是寧波幫?寧波幫又何以歷久不衰?

  一

  “一個寧波幫,半部近代史”。

  明清時期,中國大地上形成了晉、徽、粵、陜、魯、閩、寧波等商幫。到了清末民初,民間就廣為流傳著“無寧不成市”的説法。

  寧波幫從傳統徽商、晉商等十大商幫中脫穎而出,開辦了中國第一家商業銀行、第一家華商證券交易所、第一家汽車出租公司、第一家房地産公司……

  “邵逸夫星”“李達三星”“王寬誠星”“曹光彪星”……蒼穹之上,有6顆以寧波人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其中四顆就是“寧波幫”的代表人物。

  曾任浙江旅津同鄉會會長的張章翔認為,“寧波幫是以鄉誼為基礎,在業務上、生活上互相需要、互相結合的一個商業結合體”。

  向海而生的寧波人,天生敢闖敢拼。鴉片戰爭之後,上海逐漸成為新的經濟中心。寧波人出門闖世界,一般有兩條路徑:一條以上海灘為碼頭,北上天津衛,西抵漢口,走向全國;另一條南下香港,以香港為跳板,走向世界。

  一個“幫”字,也將親鄰相幫、同鄉扶持的感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鄞縣通志》記載:甬人“團結自治之力,素著聞于寰宇”。1910年,寧波人成立寧波旅滬同鄉會。這個團體彼此“照顧”,比較突出的便是銀行和錢莊之間互相控股、互相兼職、互相拆借、互相投資、風險共擔,相當於成立了一個“寧波幫”的大財團。這在當時的中國是前所未有的。

  在外闖蕩的寧波人,有著強烈的群體意識和凝聚力,從而使寧波幫得以不斷發展壯大。如今,從南美巴西到西非尼日利亞,從北歐港口城市漢堡到太平洋島嶼夏威夷,寧波幫遍佈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寧波何以商人輩出,成就卓越?這背後又潛藏了什麼樣的密碼?

  “港通天下、書藏古今”這八個字,足以説明寧波幫生存、發展、壯大的底氣。

  先説説地域。寧波背靠四明山,向東是大海,擁有三江之便,又攬東錢湖之勝,自古是水陸通衢之地。獨特的地理特徵,塑造了寧波人向海而生、敢於冒險的性格氣質。

  “要竄頭,海三灣。”這是寧波方言中的一句老話,意思是想要“出頭”,就要去“闖海闖世界”。一代代寧波人因航運的便利,不斷走出家門、走向世界。

  在上海,有兩條以寧波幫商界領袖的名字命名的道路——朱葆三路和虞洽卿路。

  比如,14歲到上海闖蕩的朱葆三,白天打雜站櫃檯,晚上打算盤、學英語、讀商業書籍,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終成一代商業巨子。同樣當過小夥計的虞洽卿,把事業從顏料轉向銀行、證券、航運等行業,並在洋人壟斷的中國航運界中,殺出一條血路。這幾乎就是近代寧波幫商人走過的創業路徑。

  再説説文化。從官方到民間,寧波自古以來就有崇文重教的傳統,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寧波幫崇尚開放、博納、相容的海洋文化。他們既從經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能量,又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不懈創新,從而贏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更深藏在寧波幫的靈魂之中。

  以金融業為例,晚清時期,傳統錢莊面臨如何向現代銀行轉型的問題。稱雄上海金融業的寧波商人,以“領頭羊”之姿,率先向近代化轉型。1897年,嚴信厚、朱葆三、葉澄衷等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商業銀行——中國通商銀行,一舉打破了外國銀行獨霸中國金融市場的局面。

  最後説説商業。寧波幫注重誠信為本,商行天下、義行天下,處處展現了義利並舉的理念。寧波幫人士常説:“什麼生意都可做,但不義之財一文莫取。”

  中華老字號企業同仁堂,其創始人樂顯揚祖籍便是寧波。創立之初,“同仁”二字就成了企業之魂。歷經三百餘年,同仁堂仍然長盛不衰,最重要的就是誠信不欺,“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省物力”。

  “師古而不泥古”,既開放又穩健,浸潤著儒商基因和海派文化,這使得寧波幫敢於求變、勇於破局、搏擊商海。

  

  寧波籍作家馮驥才曾這樣形容寧波幫人士:“他們很聰明,恪守誠信、苦幹加巧幹,闖蕩天下獲得成功後,又惦記自己的家鄉,幫助自己的家鄉,這種幫鄉愛鄉的天性,也促進了寧波與外地的交流。”

  寧波幫,幫寧波。一代代“返航”的寧波幫,與這座城市的發展緊緊地“綁定”在了一起。

  1984年,鄧小平同志在北戴河詢問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的發展情況,特別點將“寧波幫”,併發出號召:“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

  很快,寧波便迎來了“紅色資本家”盧緒章回歸故土。他在寫給鄧小平同志的信中説:“加快寧波開放,促進寧波繁榮,是我余生最大願望!”而這,也是千千萬萬海內外寧波幫人士共同的夙願。

  出生在寧波海邊的包玉剛,年過30歲到香港另闖天下。66歲時,他率全家和包氏家族成員,回到了闊別30餘年的家鄉,並送上了一份“厚禮”——出資創辦寧波大學。

  寧波人最唸唸不忘的,當屬他為使寧波成為計劃單列市而幾經奔走,並最終功成的這段佳話。包玉剛説:“我是寧波的大使,寧波的事也是我的事。我願意為寧波跑腿。”

  邵逸夫先生被譽為“華夏捐資興教第一人”。殊不知,這位從寧波走出的“影視大王”第一次向大陸捐資,就是跟包玉剛等人一起,出資修建母校中興中學。據報道,截至2012年10月,邵逸夫基金連續為內地教育事業捐資達47.5億港元,以至於“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樓”。

  無論走得多遠,寧波始終是他們的根。在港澳回歸的過程中,寧波幫也發揮了獨特作用。包玉剛、王寬誠等人在《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諮詢委員會擔任要職,眾多寧波幫人士對區旗、區徽設計方案提出中肯意見……

  今天,寧波幫反哺家鄉的故事仍在繼續。比如,2018年,世界“寧波幫•幫寧波”發展大會匯聚全球甬商,簽約53個項目,金額高達2094.7億元。

  樹高不忘根。在寧波幫身上,“創業闖世界,合力興家鄉”成為一種共識。他們詮釋了浙江開放精神的持久活力,也體現了當藤蔓延伸向四面八方時,它們對根與塊莖的反哺與滋養。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今天,這份歷經百年淬煉的赤子精神,如何更好地散發光華?正在各個領域嶄露頭角的新生代寧波幫,如何傳承寧波幫的優良傳統?百年變局下,廣大寧波幫和幫寧波人士,如何把寧波的故事、浙江的聲音帶出去,把新的發展動能帶回來?這些無疑也是值得思考的課題。

  相信,百年寧波幫,寧波人最為自豪的集體記憶,不可能僅僅只是記憶。這部宏偉巨篇,還將續寫新故事、新傳奇。

來源:浙江線上    | 撰稿:辛文    | 責編:彭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