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桐廬專題 > 要聞資訊 新聞詳情
桐廬獲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級榮譽
發佈時間 | 2022-11-21 14:47:49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國家生態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一項項榮譽訴説著浙江省桐廬縣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也彰顯著歷屆桐廬縣委縣政府對環境保護利用的重視。

  令人欣喜的是,近日,桐廬縣又斬獲一國家級榮譽——生態環境部對桐廬入選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進行授牌,。

  近年來,桐廬縣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健全生態制度、發展生態經濟、弘揚生態文化,持續擦亮“瀟灑桐廬郡•中國最美縣”城市品牌,努力繪就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走進富春江鎮蘆茨村,一側是綠水青山,一側是精品民宿,而中間的這條村道,則被當地村民親切地稱呼為“兩山大道。”

  過去,蘆茨村村民大多“靠山吃山”,以上山砍樹或賣炭為生。久而久之,山上的樹越來越少,村民的腰包卻沒有鼓起來。如何才能致富?美麗鄉村建設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給困境中的蘆茨村打開了致富之窗。隨著村莊環境提升,越來越多鄉村如蘆茨村一樣,發展起了鄉村旅遊業,將“風景”變為了“錢景”。

  如今,民宿已經成為桐廬縣旅遊的一張金名片。幾年間,桐廬縣民宿床位數實現從“千”到“萬”的規模化擴展,更成為中國國際民宿發展論壇永久舉辦地,去年實現營收突破5億元。

  歷經污染低效、治理增效、綠色轉型、生態賦能融合、生態經濟並重的發展過程,桐廬推動美麗建設從面子到裏子、從形態到實質、從見物到見人的遞進躍升,打造形成了農文旅融合、生態治理、特色發展、創新賦能、共建共用等具有桐廬特色的山區“兩山”轉化五大模式,走出了一條“鑄美富民、強産興縣”的綠色發展之路。

  2021年,全桐廬縣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7%,PM2.5濃度降至26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水質III類水比例達到100%(其中II水以上達到92%);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比縮小至1.63,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基本形成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良好發展格局。

  昔日灰山白水,如今綠水青山。作為“浙江石材之鄉”,桐廬縣鍾山鄉石材資源豐富、質地優良,石材産業發展興旺。然而隨著石材的開採,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生態破壞等問題接連出現。

  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

  “利用復墾土地發展藍莓、水稻種植等特色産業,將一畝畝‘斑禿’化作農民增收致富的良田。”“積極保護傳承‘鍾山石雕’技藝,大力推進石材行業整治,拆除‘低小散亂’石材企業。”“充分發揮鄉賢作用,招引虎嘯峽漂流、‘隴西生活’萌寵樂園、‘快遞之源’和歌舞生態茶園等農旅産業項目8個,吸收回流資金超5億元,帶動就業5000余人。”……桐廬通過打好“礦山復綠、工礦復墾、行業整治、文化傳承、鄉賢回歸”組合拳,實現“荒山變綠景、廢礦變良田、分散變集中、石材變石雕、先富帶後富”,徹底告別“灰”山,向“綠”而生。

  鄉村發展,關鍵在人,關鍵在地

  桐廬牢牢抓住“人”和“地”兩大要素,加大盤活閒置房屋、閒置待流轉土地、林地等資源力度,培育發展農村新興業態,創新實施“空心村二村創業”,通過“登記、收儲、修繕、流轉、招商”“五統一”,破解農村資源集約利用難、勞動人才集聚難、創業難等問題,全桐廬縣共招引空心村項目101個,吸納社會資金16.32億元,為60余個凋蔽空心村的振興帶來契機,真正把農村沉睡的“閒置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本”。

  生態保護是一場持久戰,需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桐廬堅持以法治思維、法治手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探索建立長效化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嚴格化生態執法機制、全民化生態參與體系,不斷提高黨員幹部和群眾生態文明素養。

  走在桐廬的鄉村,隨處可見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標語。桐廬將環境治理、垃圾分類、五水共治等納入村規民約,引導村民自覺參與生態環境保護。並通過開展宣傳教育、舉辦主題活動、打造監督品牌、實施積分保障等,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黨建紅”引領“生態綠”行動品牌。

  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深入桐廬黨員幹部與廣大群眾心中,一次次保護生態環境、推動致富增收的生動實踐如雨後春筍般,在桐廬遍地開花、碩果纍纍。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汪傑菲 通訊員 陳藝琨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