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藍豐香榧 > 香榧文化 新聞詳情
香榧歷史典故
發佈時間 | 2023-11-24 14:26:32    

   香榧作為一種可口的堅果,更是一種珍貴的植物,在中國歷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僅是一種食材和林木資源,更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典故。

  秦始皇禦口封“香柀”

  傳聞秦始皇東巡,途徑諸暨,登會稽山,令宰相李斯刻石記功,世稱“會稽刻石”。當地縣官奉上特産珍品香榧,未見其果,香味已撲鼻而來,秦始皇金口一嘗,松脆可口,又香又甜又鮮,龍顏大悅,問道:這叫什麼果?縣官答曰:回聖上,鄉民叫它“柀子”(當時稱榧子為柀子)。始皇曰:“此果異香撲鼻,世上罕見,叫香柀如何?”眾人臣齊聲謝曰:“謝聖上龍恩賜名。”從此,會稽山一帶的鄉民叫柀子為“香柀”,後改叫“香榧”。

  西施巧計破殼嘗榧子

  相傳西施小時候,與鄰傢夥伴一起走進一家商店,見一堆碩果上插著“香榧”兩字,同伴便問了一句:“多少錢一兩?”店主看她們是小女孩,指嫩力薄,便笑著説:“你們誰要是用兩個手指頭捏得破,我就隨你們吃,不要錢。”姑娘們聽了爭先恐後拿起香榧,但是用盡吃奶的力氣也捏不破。

  西施仔細看了看香榧,見香榧殼上生著兩個白點,好像是兩隻眼睛,便心領神會,用食指和拇指輕輕一捏,榧殼就“啪”的一聲裂開了縫。店主笑呵呵地説:“還是這位姑娘聰明,你們隨便嘗吧。”原來香榧外殼上的兩個小白點是排泄孔,兩邊是香榧生長的中縫,用拇指和食指在眼睛處用力一捏,中縫就自然裂開了。

  宣太公慧眼識香榧

  宣姓太公當年隱居到此時,先到的黃姓太公利用當地山多的優勢種了上萬株棕櫚,並揚言:我有萬株棕,子孫不受窮。棕是古時的生活必需品,人們絞繩、抽床、制山襪、紡蓑衣都少不了它。稍後的李姓太公也同樣開荒種植,種了一千株桐樹,並説:我有千株桐,能抵萬株棕。桐樹結籽可榨油,是油漆的必備原料,還可用於照明。

  等到宣太公定居時,只有一塊狹窄的地方,且山陡岩險,宣太公便開始犯愁,只好在住宅周圍種點雜糧來糊口。到了秋天,山裏的香榧果實熟了,這榧果的美味吸引了他。於是,他下苦功移植了上百棵榧樹,並像當地居民那樣進行了嫁接管理。幾年以後,榧樹可以收穫了,他自豪地宣告:千株桐,萬株棕,哪及我百株香榧不受窮!

  香榧承載了古代的文化智慧和思想寓意,以及地方文化的豐富內涵。同時,它也是文人墨客們創作詩詞歌賦的靈感源泉。如今,香榧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仍在一些地方傳承和發展。香榧産業的發展也是對歷史文化的延續。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