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商維權中心 > 熱點聚焦 新聞詳情 A- A+
供給側改革的深化之年 浙江實體經濟如何更上層樓
發佈時間:2016-12-18 09:39:03    

  定調中國2017年宏觀經濟政策走向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著力振興實體經濟”。這讓很多堅守實體經濟的浙江企業家備感振奮,被不少經濟界人士認為是“給實業家們撐腰和鼓勁”。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新的一年,供給側改革如何深化?在關注實體經濟的浙江企業家看來,振興實體經濟是主要任務之一,而如何讓政策、資本、企業家等真正回歸實體經濟則是重中之重。

  用強化預期提振實體經濟

  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五大任務之一為“幫助企業降低成本”。作者查閱資料發現,有關實體經濟的描述集中出現在這一部分:要降低社會保險費,研究精簡歸併“五險一金”,要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金融部門要創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環境,為實體經濟讓利……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用更多筆墨強調振興實體經濟,提出要堅持以提高品質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擴大高品質産品和服務供給。要樹立品質第一的強烈意識,開展品質提升行動,提高品質標準,加強全面品質管理。

  實體經濟是強國之本、富民之基。過去幾年,由於需求疲軟、産能過剩、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下降等原因,造成經濟出現脫實向虛的傾向。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先海教授認為,中央力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是希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並以此來引導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

  作者梳理相關資料發現,近年來美國等發達國家推動本土製造業的重振,金融、不動産等面臨瘦身化,已是全球大趨勢。

  堅守製造業幾十年的西子聯合控股集團董事長王水福認為,一定要讓浙江的實業家們正確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這一群體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正向預期。因為,只有樹立信心、明確方向,將發展方向鎖定在新興領域、創新領域,才能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並更好帶動小微企業發展。

  “不論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實踐都證明,製造業是經濟的根本。而在網際網路時代,傳統浙商更應該做的,是利用網際網路,通過個性化設計、柔性化製造、網路化行銷,以模式創新促進傳統産業煥發生機。”王水福説。

  政府加強預期引導,給實體經濟以真正的信心。做了20多年的打火機、直至全球行業領先的寧波新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隱形冠軍”企業,董事長黃新華希望政府為企業發展提供一個公平透明統一的競爭環境,“就是讓企業生産出市場需要的東西,要讓企業安心於此”。

  用産品品質對衝成本劣勢

  清理庫存、去産能、處置僵屍企業……今年以來,中央到地方多次重申和強調,要加快落後産能淘汰和僵屍企業退出——在實體經濟面臨産能過剩和優質供給不足的情況下,振興實體經濟首要任務是去産能。

  去産能又與去庫存、去杠桿等問題密切相關,不但和金融領域直接相關,更需要金融的深度介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産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這意味著,虛擬經濟將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資本“脫實向虛”的現象有望得到有效遏制。

  “金融風險如果得到較好防控,就能確保整個經濟轉型的穩定和順利推進。”浙商銀行經濟分析師楊躍説。

  “消費者為什麼喜歡往國外跑?”近兩年來國人消費外流嚴重,企業家們正意識到這一點:消費者是用腳投票的,這説明國內有效供給不足。

  浙江華之毅時尚集團總裁張華明認為,就服裝行業而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原創設計,真正做到把中國和地方的特色文化融入到産品中,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做更美麗的産品,提高吸引力,進而打造有獨特辨識度的品牌。

  人力等成本上升的劣勢只能用産品品質實現對衝。基於此,浙江製造已經展開了新一輪趕超。對標國際一流供給體系,我省將設計、標準、品牌作為提升供給品質的三大支撐,提升工業設計、打造浙江標準、培育自主品牌,著力提高供給品質,推動高端消費回流。

  “只有創新才能實現高標準,才有高品質,才能高端化,才能爭取實現産品品質‘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省質監局局長高鷹忠説。

  用制度供給激發雙創活力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對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認識,也要在實踐中不斷深化。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我國經濟運作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週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迴圈不暢,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努力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

  不論學界還是業界,一個普遍的共識是:當前,我國供給體系並非總量問題,而是結構性問題,總體上是中低端産品過剩,高端産品供給不足,從而導致供需錯位。比如做産品,做什麼産品是企業自己拿主意,政府可以做的是,通過制定政策等手段提升企業的積極性,為企業降低各類成本——既要降顯性成本也要降隱性成本。

  我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正是如此:以高效的制度供給和開放的市場空間,激發微觀主體的創新創業潛能,從而塑造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新動力。突出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今年以來,我省遵循市場規律,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著力加大精準性、組合型政策供給,努力降低交易成本,不斷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供給環境。

  以改革釋放供給側“紅利”。2016年,我省聚焦“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全省行政許可事項從去年的554項減少到516項,並率先取消非行政許可事項;行政審批仲介服務事項減少41項……

  以政策創新為供給“減負”。今年11月1日(費款所屬期)起,我省暫停向企事業單位和個體經營者徵收地方水利建設基金。此舉每年至少可為企業減負130億元。

  以要素優化配置促進供給升級。我省正在全國率先開展企業畝産效益綜合評價和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採取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措施,有力促進低端落後産能淘汰。截至今年9月,全省87%的縣(市、區)、84%的規上企業已開展企業畝産效益綜合評價工作。明年,這一改革將繼續全面鋪開、深入推進。

來源: 浙江線上    | 作者:劉樂平    | 責編:楊雲寒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