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在阿里巴巴的倡議下,全球首個“大數據打假聯盟”在杭州成立。阿里巴巴與首期入盟的約20個創始成員發佈《共同行動綱領》,致力於依託大數據和網際網路技術,讓打假更有力、更高效、更透明。(1月16日新華網)
自有商品以來,假貨就與真貨一直如影隨形,畢竟,假的一旦傍上真的,身價立刻就會大漲,由於假貨節省了樹立品牌的時間、精力和財力等投入,甚至還有用料、品質上的偷工減料,利潤自然也就水漲船高。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很多假貨的倣真度也越來越高,你有特殊設計,我就倣出個同樣的設計,你有特殊的口味,我就調出個特殊的口味,你有特殊的防偽,我也可以做出個一模一樣的防偽來。
更重要的是,貿易的發展,商品流通範圍的不斷擴展,假貨所能到達的地域越來越大,所造成的危害也越來越大。這裡的危害,不僅是對真貨而言,更因其品質等方面的缺陷而給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隱患。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打假不僅是在維護智慧財産權、凈化市場環境,更是在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對假貨的打擊就是對真貨利益的維護,而這對於激發社會創新活力,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情,也有極大的積極意義。
不過,傳統的打擊假貨的方式,雖然在凈化市場環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有其很難克服的局限性。比如,公安、工商、食藥監等政府部門進行了打假行動,往往局限于一地,在發現問題方面,很大程度上倚重群眾舉報,使得跨地域的造假或未被舉報的造假很難被打擊到;由公民個人進行打假維權,往往只能對單個的造假者形成打擊,而且很難是毀滅性的;由所謂的“職業打假人”進行打假行動,由於摻雜了過多利益訴求因素,加之打假對象的選擇性,這一群體本身就毀譽參半,效果更是可想而知。
假貨的生産線上下,但為了盡可能地擴大銷路,它們往往會進入線上銷售,而一旦觸網,便不可避免地要留下各種可供分析的痕跡。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讓通過對商品交易數據分析,達到甄別假貨、追溯源頭甚至徹底消滅造假行為有了實現的可能——利用電商擁有的交易、評價、發貨、退貨、商品文字、圖片描述、維權投訴等海量數據資訊,通過智慧追蹤識別、數據抓取與交叉分析、大數據建模等技術,將涉假侵權資訊剝離出來,然後通過登陸IP等資訊搜尋到假貨銷售、分銷、造假窩點所在地,讓假冒侵權行為無處藏身。
類似“大數據打假聯盟”的出現,既有利於凈化網路商品流通、交易空間,也有利於維護電商和品牌自身的利益,更重要的是,這也是電商平臺和品牌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而這正是此類聯盟出現的最大的意義所在。換言之,打假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打假本身,更在於讓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建立起強烈的責任意識。
筆者希望有更多的電商平臺和品牌加入這樣的聯盟,共同承擔起凈化網路商品流通、交易環境,進而凈化整個社會商品流通市場的責任。當然,打假絕不是電商平臺自己的事情,也不可能單靠電商平臺自己就可以完成,徹底消除假貨,還需要這股基於網際網路大數據的強大力量與公安、工商、食藥監、智慧財産權部門等政府部門打假力量相結合,與群眾的維權力量相結合,線上線下一起發力,各方合力形成更大的“打假聯盟”,才能共同打造一個“天下無假”的社會。
來源: 廣西新聞網 | 作者:張楠之 | 責編:鄧一鳴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