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激發城市活力,體現城市品格。其中,群眾文化對促進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
近年來,普陀區高度重視群眾文化發展,以人為核心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通過對基層文化人才的培養,使群眾文化隊伍步入良性有序發展軌道,群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
目前,普陀區以滿足轄區廣大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搶抓文化大發展機遇,促進文化資源向基層拓展,激發群眾文化創造力,壯大非遺發展生力軍,讓群眾文化更具活力。 圖片由普陀區文廣旅體局提供
百花齊放 多途徑培育業餘文藝團隊
今年10月,一場由群眾業餘文藝團隊為主角的展演——“幸福普陀情·同譜共富曲”2021年普陀區“三團三社”展演在普陀大劇院舉行。來自普陀全區17支業餘文藝團隊共同展示的一場精美絕倫的表演,獲得在場觀眾陣陣掌聲。近年來,普陀區“三團三社”文藝團隊蓬勃發展,為全區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文化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鄉村文藝團隊建設的實施意見》(浙文公共〔2018〕22號)》,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致力鄉村文化復興,如今,普陀區在原有業餘文藝團隊基礎上進行梳理整合,重點推進“三團三社”(合唱團、民樂團、藝術團、文學社、攝影社、書畫社)建設,進一步豐富文藝團隊門類,實現“三團三社”各鎮(街道)全覆蓋,助力提升鄉村精氣神、活躍群眾文化生活。
此外,普陀區積極搭建交流互鑒平臺,2020年和2021年期間分別策劃舉辦“幸福普陀 夢圓小康”、“幸福普陀情 同譜共富曲”普陀區“三團三社”展演活動,吸引以“三團三社”為核心的文藝團隊踴躍報名參與,讓基層文藝團隊登上了普陀大劇院,全面展示群眾文化建設成果和群眾文化風采。
普陀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普陀區“三團三社”的建設,變“送文化”為“種文化”,讓“文化輸血”變為“文化造血”,有力地補充了基層文化力量的不足。目前,普陀區正通過推進“三團三社”建設,打通服務群眾文化生活的“最後一公里”,讓群眾參與各類文化活動更加便捷,更多的群眾能夠在家門口直接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
自2010起,普陀區對全區的漁農村業餘文藝團隊進行了重新登記,確定了“普及業餘文藝團隊,發展特色文藝團隊,培育品牌文藝團隊”的原則,推動區、鄉鎮、社區(村)三級文藝團隊網路建設,促進群眾文化繁榮發展。根據最新統計,目前普陀區業餘文藝團隊達到459支,成員14174人,普陀全區各鎮、街道和管委會均有分佈。
健全管理 好政策讓團隊更具“活力”
業餘文藝團隊是群眾文化的主體,是業餘文藝愛好者通過一定的社會關係自願結合進行文藝活動的結合體,如今已成為普陀區群眾文化活動的骨幹力量和生力軍。
為進一步提升普陀區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培養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引導和扶持業餘文體團隊良性發展,2014年普陀區文廣旅體局制定了《舟山市普陀區業餘文體團隊管理暫行辦法》並於2018年進行重新修訂。
“一方面我們通過健全管理做好業餘文藝團隊備案並進行動態跟蹤,另一方便我們每年也會對這些團體進行綜合評定,並進行一定的經費補助。 ”據普陀區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普陀區規定各業餘文藝團隊必須到所屬鎮(街道)、管委會進行登記備案,各鎮(街道)、管委會每年2月份前向普陀區文廣旅體局報送年度團隊花名冊,同時普陀區文廣旅體局做好團隊基本資訊、團隊展演情況、團隊獲獎情況等內容的動態跟蹤。
此外,每年普陀區都會對業餘文藝團隊開展等級團隊評選,評定標準從管理制度、隊伍規模、獲獎及參加業務培訓、公益文化活動情況等多方面對已登記備案的業餘文藝團隊進行綜合評定(評定分一級、二級、三級),根據考核等級每年給予最高4000 元的經費補助。在獲評一級團隊後,獲評團隊可進入區級業餘文體團隊年度考核(考核結果分一、二、三等獎),每年給予最高30000元的經費補助。
“有了團隊評選,大家平時訓練更積極了。”東港海濱炫舞藝術團負責人表示,“獎勵”也進一步提高了團隊的參賽熱情和活動積極性。同時,為明確補助資金必須專款專用,這些獎勵資金也主要用於硬體設施更新、人員培訓、活動開支等。“以2020年為例,我們共評選出達到三級以上標準團隊64支,並從一級團隊中擇優評出一等獎5支、二等獎4支、三等獎6支。 ”普陀區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普陀區以較強力度的政策激勵了文藝團隊的品質化發展。
全民學藝 多層次培育拓展文藝團隊“影響力”
今年夏天,2021年“幸福生活·全民學藝”公益培訓暑期課程受到了市民的熱烈歡迎。
此次培訓包括曳步舞、合唱、攝影等10門課程,內容較以前更豐富、涵蓋面廣、專業性和趣味性兼具。從2013年起,以普陀區文化館為主陣地持續開展“幸福生活 全民學藝”公益性大培訓,面向基層,面向廣大文藝骨幹和群眾,設置聲樂、舞蹈、書法、美術等各培訓項目,針對性地推進藝術普及和修養提升,激發群眾參與文化的熱情,在無形中厚植了基層文藝團隊發展壯大的土壤。
“去年我們設置了漁民畫、書法、攝影、合唱、二胡、禪舞等培訓項目,參加培訓人員達到1.4萬餘人次。 ”據普陀區文化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普陀區文化館還免費向鎮(街道)、社區和業餘文藝團隊提供藝術輔導課、文藝節目輔導、文化活動策劃、排練場地及演出服裝道具借用等多種服務,通過系統性、專項性的培訓輔導,業餘文藝團隊素質提升迅速,近年來多次在各類比賽中獲得佳績,2016-2020這5年間共獲得省級以上獎項43次。
“楊柳帶愁,桃花含恨,這花朵兒與人一般受逼淩……”每週一晚上,蝦峙靈和村文化禮堂總會傳來陣陣悅耳動聽的歌聲。“晚上我們都會到靈和文化禮堂來唱一唱。”據靈和村文化禮堂曲藝團隊的林立尚介紹,蝦峙靈和村文化禮堂曲藝團隊成立於2013年,到現在已有7個年頭,每年的文化下鄉活動基本都有他們的身影。
近年來,圍繞“文體幸福”工程,以各重要文化活動舉辦為契機,通過各級各類文化惠民工程為其提供展示機會。如今年上半年普陀區組織的送戲下鄉、送培訓下鄉及2021普陀非遺主題日活動。其中,2021百姓文化藝術節、越野東海開幕式、2021舟山普陀·寧波海曙文化走親暨文旅推介會等品牌文化活動中均有優秀業餘文藝團隊參與演出。
此外,普陀區還積極吸納各個等級團隊、基層文化骨幹加入普陀區文化館志願者服務隊,開展文化諮詢、應急救護、文明倡導、便民服務等志願服務工作。通過多層次的交流展示和服務平臺搭建,有效的提高業餘文藝團隊的活躍度和輻射力。
保培結合 多渠道壯大非遺發展生力軍
普陀區蘊藏著豐富的海島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目前有各級非遺項目107項,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1項、省級12項、市級31項,區級63項。而傳承人作為非遺項目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也一直是非遺活態傳承的關鍵。
為進一步加強對代表性傳承人的保護,目前普陀區出臺了《普陀區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傳承人(民間藝人)補貼實施辦法》等政策,對各級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進行認定和命名,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的社會地位和榮譽感,支援、獎勵有突出貢獻的傳承人及傳承團體。此外,普陀區還進一步加強了對非遺傳承人的傳承工作進行補助,並擴大覆蓋範圍,鼓勵和支援優秀民間藝人開展授徒傳藝等活動。目前,普陀區共有50位各級非遺傳承人,其中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人、省級6人、市級16人、區級27人。
為進一步加強對非遺發展人才的培養,目前普陀區進一步加強了傳承人理論培訓。採取積極措施,對傳承人進行與非遺相關的各類培訓,増強其對自己所掌握技藝的認識和理論昇華,更新其傳承、發展理念和思路,並讓其了解非遺相關的法規和政策。2021年,普陀區組織參加了全省非遺與文創融合發展培訓班、全省曲藝綜合藝術及融合提升培訓班等各類培訓5場次。推出“名師帶徒”活動,並對結對師徒進行補助,創造良好的傳承氛圍。“我們還通過人才引進,聘請杭繡和柯城剪紙2個區外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來普陀開班培訓指導。”普陀區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普陀區還積極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讓更多非遺資源進入校園進入課堂,培養更多小傳承人。
同時,為加強對非遺傳承人作用的發揮,近年來,普陀不斷創新媒介傳播、展示非遺的方法,進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展覽、教學,舉辦了2021年普陀區非遺保護成果大薈萃雲端悅展、“穿越千年?美在方寸”戎峰雷藝術盤扣展等活動10余場次。創造更多走出去的機會,搭建更多展示、展演和銷售平臺,普陀區還組織非遺傳承人的優秀作品參加義烏文交會、深圳文博會、非遺走親等活動,提高非遺從業人員的知名度和經濟收入,擴大普陀非遺的影響力推動旅遊發展,也激發更多年輕人參與非遺傳承的動力。
來源: 舟山日報 | 撰稿:翁青青 通訊員 王潮楚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