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或騎行在慢行道上,讓生活慢下來,將城市的喧囂隔絕於外,成為很多城市人忙裏偷閒的享受;隨著慢行系統不斷完善,“步行+騎行”的出行慢生活,有時甚至比開車更加快捷,免於堵車的煩惱。
慢行系統建設是城市治堵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我市注重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需配建,全力推進城市慢行交通建設。記者從市治堵辦了解到,截至11月底,我市今年新建改造城市綠道或慢行道44.04公里。
無縫駁接,提高綠色出行分擔率
“城區的慢行道斷斷續續,有些窄有些寬,舒適度也不是很高,有時還會被違章車輛佔用。”關於城市慢行系統,椒江市民李先生深有感受,他是個熱衷於綠色出行的市民,公共自行車是他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但是,他認為老城區受道路寬度等客觀條件制約,市民慢行出行的品質較低,這也是市民不願意選擇綠色出行的原因之一。
《台州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十四五”實施規劃》指出,台州市慢行道路系統建設過程中,網路內慢行道路功能定位及斷面設計缺少系統性考慮,導致路段慢行設施不完善,其中老城區由於道路資源缺乏,設計老舊等方面的歷史遺留原因,慢行交通問題較為突出。
“事實上,慢行交通的發展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城市普遍存在的非機動車道被侵佔、慢行路網不連貫、慢行品質不高等問題。”台州市治堵辦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我市通過加強慢行配套設施建設,如強化公交與公共自行車站點的無縫駁接、建設立體過街設施等,打造安全、舒適、連續、便捷的慢行交通出行環境;通過開展“把道路還給行人”的專項整治活動、解決違停佔道等問題、完善步道人行道建設,不斷提高慢行交通出行率和品質,保障慢行交通者的路權;通過大力倡導綠色交通出行,開展各類綠色出行活動,引導市民轉變出行方式,提高綠色出行分擔率,從而減少過度依賴小汽車出行的局面。
連點成片,提升系統舒適度
“早晨到小區門口租借一輛共用單車,然後沿著河邊綠道一路向南,不知不覺就到了單位。”她説,這兩年,椒江把慢行道修到了小區附近,出門即慢行道,逛著去上班,沿路還能坐下休息,這樣低碳又休閒的出行方式成了她上班的新選擇,特別是早晚高峰時期,出行效率甚至有時比開車高。
近年來我市加快慢行系統建設,在連點成片的基礎上,逐步提升慢行交通的舒適性。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身邊的慢行系統悄然變了樣子,逐漸兼顧騎行、跑步、散步、休閒等戶外活動功能于一體。
“早上起來到家附近的江北公園走走,然後沿著人行天橋步行至永寧江南岸,租一輛公共自行車騎到單位門口。”市民李先生説,這幾年黃岩慢行交通系統逐漸完善,在充分滿足市民出行需求的同時,顏值和舒適度也提升不少,“家裏的汽車成了‘閒置物’,也算是少給城市交通添點堵”。
緩解城市擁堵的重要途徑之一是綠色出行。“官河古道、東官棧道的建設,將慢行系統延伸到每家每戶的門口,兼具功能性與美觀性,給交通治堵帶來極大的促進作用。”黃岩區治堵辦副主任鄭慶力説。
暢通無阻,提升系統接續性
提升慢行系統,我市堅持規劃先行,推進開展《台州市治理城市交通擁堵五年實施規劃》,分區控制,研究制定改造和新建道路慢行控制條件,推進慢行品質的提升,打造慢行友好型城市。
椒江海門河兩側居民區密集,河邊慢行道的使用率較高。記者在老糧坊附近走上慢行道,一路向南便到了解放橋,這時候綠道逐漸下行,變成了橋下通道。
“橋下通道的設計,有效連接城市慢行系統,使得慢行道有接續性,市民出行暢通無阻,緩解和分散路面交通壓力的同時,也解決了行人橫穿馬路的安全問題。”市民張亞妮對於橋下通道的設計很是贊同,她説橋下通道通過美化顏值飆升,也成為了城市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近年來,我市慢行交通發展也通過連通慢行路網,保障慢行路權等方式不斷提升慢行品質。黃岩青年西路上的一座“9”字型人行天橋,連接起了西江大橋兩側,將道路兩側的城市綠道串聯起來。東官棧道則橫跨環城南路、橫街路、青年路、縣前街、環城東路、東官河路等城區主要路段,不僅為覆蓋區域提供一處人行景觀通道,也為周邊市民日常通勤出行提供了新選擇。
市治堵辦工作人員介紹,通過人行天橋、空中棧道、地下通道等立體過街方式建設,可以提升城市慢行系統的接續性,為市民提供更加快捷的慢行通行方式。
接下來,我市將通過完善慢行交通路網、保障慢行路權、加強慢行配套設施建設等手段補齊設施短板、平衡設施發展,優化慢行品質,滿足慢行交通基本出行需求。
來源: 台州日報 | 撰稿:鄭紅 洪佳禎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