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前,三家做雨傘、掃帚和竹器的作坊合併而成的小電錶廠,到今天多個産業集團公司組成的多元化投資民營企業集團。位於杭州余杭的華立集團,從1999年起就將國際化定為未來30年的主攻方向之一。
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佈局的實施過程中,華立從最初建設單一海外工廠,到如今搭建海外工業園,實現了從中國産品走出去到中國産業走出去的跨越。
從産品“走出去”
到産業“走出去”
華立集團1987年起就涉足國際貿易領域。“走出去”的第一站是泰國,從簡單推銷産品,到投資建廠。在異地他鄉艱難的摸爬滾打中,華立人發現,企業首先碰到的困難就是對東道國法律法規、人文環境不熟悉、語言溝通障礙等,投資建廠容易走彎路,交了不少學費。
華立集團CEO肖琪經説,隨著從産品“走出去”向産業“走出去”的跨越,一定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赴海外投資建廠,他們都會遇到華立曾遇到過的問題。“能不能在他鄉的土地上,建一個屬於中國人的工業園,相當於‘工業唐人街’,讓中資企業抱團出海呢?”
在他鄉的土地上
建個“工業唐人街”
始建於2005年的泰中羅勇工業園,便是華麗轉身的第一步。該園區是泰國唯一被中國政府批准的“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規劃總面積12平方公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泰中羅勇工業園已建成5平方公里,已有近90家國有、民營製造業企業落戶並投入生産經營,帶動中國對泰投資超25億美元,解決當地就業2萬餘人,成為中國傳統優勢産業在泰國的産業集群中心與製造出口基地。
“對初來泰國的中資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來説,我們提供的一站式中文服務尤為雪中送炭。”泰中羅勇工業園副總裁吳廣雲説,從最初的目標市場調研分析、産業政策諮詢、法律法規解讀,到投資優惠政策爭取、投資註冊審批代辦、稅務及金融服務策劃,再到勞動力招聘,園區都提供全天候一站式服務。
園區還不定期邀請泰國海關、稅務、勞工、電力等政府部門的官員與專家來園區與企業進行交流,現場解答或解決企業投資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一個人走得快
一幫人走得遠
從泰中羅勇工業園入園企業的實踐看,沒有一家企業是“舉家外遷”至泰國的,而是為了開闢或擴大泰國和東盟市場,都是在做市場增量。
比如杭州中策橡膠入園前,輪胎産品從中國出口歐美市場頻頻受到反傾銷的打擊,幾乎完全退出。在園區投資輪胎生産廠後,既利用了當地豐富的天然橡膠資源,又以泰國的産地證出口歐美市場獲得了有利的競爭優勢,同時還輕鬆地獲得了東盟市場份額。
基於羅勇工業園打造的寶貴經驗,2015年10月,華立的第二個海外工業園北美華富山工業園聚焦于墨西哥,旨在為中國企業規避貿易壁壘和限制、打開美國市場乃至整個美洲市場提供便利。華立集團還計劃在其他地區啟動工業園區建設,為中國製造業提供輻射歐洲、非洲、中東市場的産業平臺。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離不開製造業的輸出,而海外工業園模式,成了這種輸出的可靠承接載體。“想走得快,要一個人;想走得遠,要一幫人。一個人走遠路,難免會害怕;一群人一起走,就不怕了。”肖琪經説。
來源: 浙江線上 | 作者:何晟 | 責編:楊薇 審核:俞舒珺/汪傑菲
電子信箱:184042016@qq.com 諮詢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