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看守所,更是一個複雜的“江湖”。
如何讓這個“江湖”風平浪靜,讓在押人員能真正受到感化,認識錯誤,重新出發?這是擺在所有看守所工作人員面前的一個難題。
多年來,桐鄉市看守所著力創建“楓橋式公安監所”,創新管理、提檔升級,探索出了以愛“渡人”的“善治”之道。
多方聯動
打造溫暖“心靈港灣”
在桐鄉市看守所,“心靈廣播”是通過電波,讓在押人員傾吐心聲、流露真情的一方小天地。多年來,在押人員將情感傾注于筆端,寫出自己在押期間對親人的思念、改造時的改變等內容,再通過廣播感化更多人員。
“我們的心靈廣播以前主要側重於教育感化,較為單一,現在我們升級至2.0版本,內涵更豐富了。”據桐鄉市看守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初以來,該所在教育感化基礎上,成立“三新”法治學校,實施內外聯動,積極與桐鄉市司法、衛健、應急管理等單位及交警、反詐、禁毒等部門建立協作機制,開展外聘授課和一警一課制。依託所內心靈廣播室,改造升級監所硬體設施,制訂安排月度學習計劃表,通過影音、電教和心靈廣播,開展黨建歷史、時政新聞、心理疏導、衛生健康等知識學習,高品質打造“教育人、感化人、挽救人”的政治陣地、法治陣地、文明陣地。
今年3月25日,陳某因涉嫌幫助資訊網路犯罪活動而入所。剛入所時,陳某抗拒管理,認為自己的違法行為沒對社會造成危害。通過心靈廣播的專題法制宣傳、其他人的感悟分享、管教的心理疏導,他逐漸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不懂法、不守法讓我走進了這裡,現在我認識到了錯誤,也在這心靈港灣中感受到溫暖,出去後一定要努力融入美好社會……”
從抗拒到觸動心靈,從“刺頭”到模範引領,桐鄉市看守所多方聯動,從“以情感化”升級為“情理法”並重,打造“互信互助、身心兼治”教育感化體系,真正激發了在押人員想要改變的內驅力,做到了“脫胎換骨”。
科技賦能
構築安全“防護墻”
7月19日傍晚,敖某某在監室內突然暈倒,巡控中心民警接到同監室人員報告後,立即啟動“135”快速處置機制,經值班醫生初步診治後仍需要出所去醫院進一步檢查。看守所相關工作人員有序分工,很快辦好手續,將敖某某帶至桐鄉市第一人民醫院檢查,目前一切正常,正在繼續治療。醫生表示,病人送得及時,為治療贏得了寶貴時間。
“這得益於我們的監所110快速反應機制。”桐鄉市看守所所長沈衛東表示,該機制提升了處突能力,提高了日常工作效率,可以説是為監所構築了一道安全“防護墻”。
桐鄉市看守所的監所110快速反應機制依託現代化科技手段,巡指聯勤中心以看守所巡控室為主,設有專門負責人,實行常態化實體運作。“簡單來説,以前對安全隱患、突發事件的處理更多依靠人工,監所110快速反應機制的引入,讓人工和科技結合,同時也規範了流程和人員安排。”據介紹,該機制實行值班負責人點名制,貫通巡查指揮、在押管理、收押提審、感化教育等環節,統籌視頻、實地、系統、一所一評,結合所領導“三查六巡”等資源手段,對在押人員執行一日生活規範、遵守日程管理制度情況、公檢法司辦案人員執行制度情況、本所各崗位工作人員每日履職情況進行全方位巡查,對監所各類違規和安全隱患做到早發現、早處置、早排除。
專家“加盟”
爭做“矛盾終結地”
“既然我都進去了,你的錢也別想再拿到。”陳某因欠錢不還經法院裁決後,6月30日被桐鄉市人民法院判決司法拘留15天。他抱著反正15天后可以回家的心態,拒絕還款。後經看守所工作室調解員聯繫了轄區“老娘舅”和法院執行局相關人員共同對他進行開導,7月3日達成調解協議,一次性償還本金加利息共計27萬餘元,陳某被提前解除拘留。
為解決這些“案結事未了”(經調解不成功)等矛盾,桐鄉市看守所成立桐鄉市人民調解委員會駐所工作室及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專班,主動對接黨委政府、轄區派出所、法院執行局,內外聯動,共同調解特定矛盾糾紛。接入“桐鄉市風險警情一件事”系統終端,將矛盾糾紛化解、“案結事未了”案件有關資訊向相關單位傳遞,實現矛盾糾紛全域閉環流轉,努力打造矛盾調解“第二戰場”。
這些法律、心理、調解等方面的專家“加盟”,做到了“對症下藥”,能引起在押人員共情,讓看守所成了“矛盾終結地”。
來源:南湖晚報 | 撰稿:陳培玉 通訊員 徐飛燕 照片由桐鄉公安提供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