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嘉興 > 垃圾分類 新聞詳情
分類在“嘉”·宣教有方| 嘉善:宣教基地小而精 宣傳效果好又準
發佈時間 | 2023-11-28 15:17:22    

   在嘉善縣,生活垃圾分類宣教基地遍佈各街道,深入社區,以其小而精的特點,充分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發揮著精準的宣傳效果。

  為中學生量身打造的“農場”基地

  嘉善縣西塘鎮貞觀路588號是一座專門性的中小學生垃圾分類宣教基地(良壤有機農場)。基地按照“一園兩區四堅持,打造有機農業”進行建設,一園為整個農業迴圈體系的有機莊園,兩區為種植區和體驗區,堅持有機的種植,堅持保護生物多樣性,堅持垃圾分類,堅持創造生態迴圈性,打造有機良性迴圈的産業生態圈。

  進入基地,學生們可以開啟一場垃圾分類的奇妙之旅,每個點都是不一樣的知識點,參觀後,讓他們會領悟到:“有機”是構成良壤的基本要求,而“無圾”是建設城鎮的必然要求。

1.jpg

  孩子在其間參與農務勞動、親近土地、園藝栽培等活動,通過“土壤日記”形式,記錄植物生長的過程,可以深刻領悟到垃圾分類可以保護土壤資源和空間資源,可以擁有花園般的世界。

圖片2.jpg

  從餐桌到農田,讓迴圈概念深入人心。垃圾分類無疑是維持生態迴圈的一大方法,將分類後的易腐垃圾經過微生物的發酵處理後,生成富含有機質及多種營養元素的堆肥,然後再施入土壤作用於作物。通過農業生態迴圈法,在原生態沃土種植著大批的有機玫瑰和有機瓜果蔬菜。

  通過開展有機種植、農務勞動、生態教育、手作體驗等不同形式的勞動課程,讓學生在多元化、課程化的勞動類研學課程中,充分進行“有研、有趣、有思、有悟”的勞動教育新體驗,引導學生參與垃圾分類系列活動,尋訪大自然的和諧共生,樹立綠色生態和垃圾分類意識。

  中小學生垃圾分類教育基地通過宣傳交流、互動體驗等形式,將垃圾分類理念進行體驗式灌輸,將分類宣傳融入學生們的休閒娛樂中,真正實現垃圾分類宣教陣地化、常態化。

  藏身街道的“麻雀”基地

  嘉善開發區(惠民街道)垃圾分類體驗中心,有積分兌換區、教育展示區、工藝品展示區、遊戲互動區、酵素製作區以及視頻播放區。

3.jpg

  展廳進門,映入眼簾的是前臺左邊的積分展示區,陳列櫃上擺滿了可積分兌換的有多達27種生活用品可供居民選擇。讓居民真正地從光喊口號轉變成良好的習慣。

  教育展示區説明瞭垃圾給人類帶來的危害以及分類的意義。在工藝品展示區,陳列著居民們用各種舊物改造而成的手工藝品,這些都是利用回收物製作而成的,用瓶蓋和木板做的棋盤、用油漆桶塗鴉做成的凳子、用瓜子殼粘貼出的挂畫等等,讓居民進一步認識到垃圾其實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在遊戲互動區,有夾彈珠遊戲和投乒乓球遊戲。夾彈珠的同時按照工作的人員指定的垃圾品類(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説出一種對應的生活垃圾名稱,時間結束根據夾出彈珠數量進行排名獎勵。投乒乓球遊戲,參與遊戲者隨機拿出30個寫明瞭生活中的某種垃圾的乒乓球,參與者站到距遊戲桶1米處把乒乓球投入到對應的四分類垃圾桶內,按投入正確球的個數獎勵。

圖片4.jpg

  工作人員利用“廚余垃圾變廢為寶”的契機,將水、紅糖、果蔬皮(切小片)按照1:10:3的比率混合起來,密封放入瓶中發酵,製作了5瓶環保製品——酵素。酵素不但可用於護膚美容、驅蚊止癢、外傷皮膚處理等,還能美化環境,點亮生活。

  在展廳還設置了視頻播放區,視頻上播放垃圾分類相關問題,參與者點擊回答,回答正確進入下一題,回答都正確即闖關成功,然後可以使用跳舞毯來健身。

  垃圾分類體驗(科普)館的建成,不僅增加了一個垃圾分類公眾宣傳教育的前沿陣地和參與平臺,也為廣大群眾打造了一個強化環保意識、培養分類習慣的教育基地。(圖文由嘉善縣分類辦提供)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