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嘉興 > 要聞 新聞詳情
一張社保卡背後的一體化“幸福生活圈”
發佈時間 | 2023-08-03 08:49:16    

   “滴——”當清脆的刷卡聲響起,這是家住秀洲區新塍鎮洛東村的徐阿姨刷嘉興社保卡登上7617路公交車,去蘇州吳江桃源鎮探望孫子;或是在上海讀大學的陳同學刷嘉興社保卡在上海的醫院門診完成了一次醫保結算;抑或是嘉善西塘居民樂伯伯刷嘉興社保卡進入上海青浦的景區,享受到了“同城待遇”……

  在嘉興,每一天都有大量市民在不同的場景中使用社保卡。這張卡,是身份的證明,是民生的保障,也是支付的渠道。

  作為嘉興市民的重要證件,嘉興社保卡已經成為嘉興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全能卡”,它不僅是一個群體性的服務憑證,更見證著一座城市的發展記憶。

  三次迭代,數載變遷。一張社保卡不僅記錄了嘉興這座城市破難奮進的發展歷史,更展現了邁向長三角一體化目標的堅定步伐。

  

  習慣了當下便捷生活的市民,很難想像40年前的嘉興是什麼樣子。1983年,嘉興地區剛剛撤地建市,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除了現金,還需要攜帶各種“票”:從早期的糧票、布票、油票、火柴票,到後來的縫紉機票、自行車票、電風扇票、電冰箱票、電視機票……憑票購物,是當時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1984年的嘉興,城市規模還很小。為了方便市民出行,由南堰到百花的1路公交車和由東柵到老中醫院的2路公交車相繼開通,成為當時市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乘上公交車,用現金向售票員買票乘車,這件新鮮事吸引不少市民專程體驗。

  隨著時代的發展,憑票購物、買票乘車都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功能各異的“卡”——乘公交車有公交卡、去圖書館有借書卡、市民看病有就診卡、商場有購物卡……專卡專用,看似方便,卻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市民的使用負擔。

  改革,迫在眉睫。為了給老百姓提供更便捷的公共服務,2003年,嘉興開始籌建公共事務資訊系統,計劃發行一張市民卡,通過整合用戶數據,實現便捷辦事。這張卡,便成了嘉興社保卡的前身。

  萬事開頭難,嘉興市公共事務資訊中心承擔起了發行市民卡這項艱難的任務。

  “人手一張的市民卡,到底應該是個什麼樣子?”“公交公司能不能把公交刷卡的功能加入市民卡?”“各家單位願不願意分享用戶的基礎數據,避免基礎資訊的重復採集?”“還有哪些項目可以成為市民卡的核心功能?”……

  把眾多“問號”拉直的過程,嘉興經歷了兩個春秋。

  2005年12月,嘉興製作了首批含有金融、公交(含老年人優惠乘車功能)、借書等便民服務功能的市民卡B卡,繼杭州市民卡後成為全省第二張市民卡,為日後的嘉興社保卡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當時的B卡是一個試驗品,但是為我們進行下一步的探索打開了思路。”當時參與開發的員工李勇偉回憶道。

  實踐經驗顯示,想要做好民生服務,還需要更專業的團隊。2007年,嘉興市政府籌備組建嘉興市民卡服務中心有限公司,2008年,市民卡公司正式運營。

  市民卡公司的成立,標誌著由市社會保障事務局、市公共事務資訊中心、市民卡服務中心有限公司組成的集機構、網路、服務於一體的公共服務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正式形成。

  有了團隊的賦能,嘉興社保卡的推進速度更快了。2009年12月30日,嘉興在梅灣街廣場主持召開社會保障資訊系統上線運作暨嘉興社會保障·市民卡(第一代社保卡)發放儀式,1594名市民成為首批持卡人。

  二

  第一代社保卡的發放,給嘉興市民帶來了很多看得見的便利。“滴”一聲乘坐公交、“滴”一聲結算醫保、“滴”一聲借閱圖書……隨著發卡量的增加和社保卡功能的不斷擴展,“社保卡”逐漸成為嘉興市民生活中的高頻詞。

  一直以來,嘉興與上海在地理、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著密切的關係。接軌上海,不僅是多年來嘉興各級政府討論的重要議題,也是普通百姓關注、關心的大事。

  時間來到2011年1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導的全國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工作正式啟動,嘉興作為首批城市,在國內率先實現公交領域的一卡通應用。其中,嘉興社保卡在上海的跨地區應用又是全國首例基於住建部CPU卡技術規範的互聯互通應用實例。

  “由於上海公交行業車型多、數量大,升級改造難度高、週期長,經過兩年的緊張施工方才完成了公交、地鐵、輪渡的機具改造和軟體升級,具備了受理嘉興社保卡業務的應用環境。”嘉興市民卡公司服務部經理李勇偉介紹,隨著嘉興社保卡在上海公交領域的應用實測成功完成,嘉興市民到上海刷卡乘車的夢想終於得到了實現,首次享受到“同城待遇”。當時,嘉興市民卡公司還特意邀請市民赴滬參加“嘉興上海公交互聯互通體驗活動”,親身體驗“一卡通”給出行帶來的便利。

  鋒芒初露的第一代嘉興社保卡,不僅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授予“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應用試點單位”,還榮獲了“國家金卡工程優秀成果金螞蟻獎——優秀應用成果獎”。

  “一張卡的迭代週期在10年左右,但迭代的籌備工作往往會提前好多年開始。”嘉興市民卡公司事業部經理鄭青青向記者介紹説,隨著人社部社會保障卡標準的制定,第二代社保卡亟待出現在市民的生活中。

  2016年11月24日,具備金融功能的第二代社保卡首發儀式在嘉善舉行,標誌著嘉興社保卡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長三角一體化的進度條也隨之“載入”。

  醫療是民生之需,健康是民生之要。近年來,長三角異地就醫利好頻傳。2017年,人社部建成了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全國近萬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了住院刷卡結算。2019年5月30日起,嘉興在異地住院結算基礎上,又率先實現了長三角跨省異地就醫門診醫療費用直接結算,我市參保人員可以憑嘉興社保卡在上海217家定點醫療機構進行醫保門診費用直接結算。

  2019年,嘉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開始全面接管社保卡相關工作,負責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攜手嘉興市民卡公司,開啟了社保卡事業高歌猛進的新時代。

  繼上海之後,嘉興市又全面實現與江蘇省南京、蘇州、無錫三市異地就醫門診費用雙向直接結算。2020年8月24日,上海市青浦區、嘉興市嘉善縣、蘇州市吳江區三地率先實現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就醫一卡通“2.0版”,示範區內三地群眾看病刷社保卡更加便捷,異地門急診就醫無須備案即可直接刷卡結算。

  在二代卡的基礎上,2021年5月28日,嘉興第三代社保卡正式發佈,在原有人社待遇發放、醫保就醫購藥、公共交通出行、圖書借閱繳費、企業門禁管理、財政補貼發放等功能基礎上增加一晃而過的非接觸支付功能。實現功能更強大,安全性更高,應用場景更多。

  

  應用不斷升級、功能不斷完善、服務不斷跟進。嘉興社保卡已經陪伴嘉興市民走過14個年頭,覆蓋生活出行方方面面,緊密融入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

  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第三代社保卡在居民服務“一卡通”工作中也被賦予了新的使命。

  在2020年8月召開的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三省一市要探索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遊觀光、文化體驗等方面率先實現“同城待遇”。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探索“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的重要指示,嘉興進一步推進社會保障卡建設,開展第三代社會保障卡換發工作,探索實現長三角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

  嘉興市人力社保局積極協調各相關應用部門,多輪次召集座談會,規劃相關應用系統和應用終端改造,升級相關應用環境,同時積極對接長三角區域周邊地市服務平臺,進一步推進社保卡在嘉興市域的“一卡通”應用和與長三角城市的互聯互通。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開展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應用試點方案》,一大波試點紛至遝來:卡碼融合應用平臺,以電子社保卡為載體的“嘉興人才碼”,公共自行車通借通用服務平臺,圖書通借通還服務平臺,市民信用通用共用服務平臺,水、電、氣等公用事業一窗受理平臺,城市惠民旅遊休閒卡,長三角PASS卡……無不展現著社保卡的無限可能。

  在嘉善西塘景區,來自上海的楊先生拿著相機,準備隨時留住這盛夏光影。看到記者,楊先生開心地説道:“我72歲,景區門票全免,乘公交車也能享受本地老年人的免費待遇,真的太棒了!”

  據了解,第三代社保卡整合了長三角“敬老通”試點應用,出行、文旅、社區生活等越來越多的功能都歸集到了這張卡上,長三角地區老年人來嘉善遊玩,只要帶上第三代社保卡,就能享“同城待遇”。

  “現在,人社部門的各類待遇補貼,比如養老金、失業金等都通過社保卡金融賬戶發放。今後,政府部門的各類惠農惠民補貼,也都將直接打入社保卡個人金融賬戶。”嘉興市人力社保局資訊化管理處處長沈琦介紹説,第三代社保卡擁有全國醫保就醫及時結算、交通聯合全國通用等功能,真正發展成為嘉興老百姓生活出行的一張“全能卡、便捷卡”。

  2022年9月下旬,長三角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同步審議通過《推進長三角區域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規定》,于10月1日起同步施行。

  “這意味著,以社會保障卡作為載體,在長三角區域內已經初步在交通出行、旅遊觀光、文化體驗以及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金融服務等領域實現一卡多用、跨省通用。”沈琦説。

  如今,嘉興全市域已制發社保卡550余萬張,基本覆蓋全市域人群。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嘉興正在繼續加快社會保障和數字化步伐,同時堅持政府主導地位,合理利用社會資源,充分發揮社會保障卡覆蓋人群廣、服務渠道多、線上線下融合應用的優勢,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服務管理模式,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用。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小小的社保卡,還將實現無限可能。

來源:嘉興日報    | 撰稿:記者 苗楠鈺 通訊員 李沛遠 李關偉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