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嘉興 > 要聞 新聞詳情
嘉興:18年磨出一塊“生態招牌”
發佈時間 | 2023-07-03 09:13:40    

   什麼最能體現一座城市的顏值?是清水流淌的溪河,是葳蕤蔥綠的草木,還是纖雲不染的藍天?如果你用心觀察,會發現這些“高顏值”的城市樣貌在嘉興都能尋到蹤跡。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那些深邃的思想,總是歷經時間洗禮和實踐檢驗而愈顯光輝。

  2005年,湖州安吉余村的小會議室,“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從這裡傳播開來……

  前不久,嘉興召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全國水生態修復試點城市建設動員大會,正式吹響爭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號角。

  時機已至,使命必達。回首過去的18年,嘉興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以前所未有的大決心、下大力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呈現了一個活生生的實踐樣本。

  造綠為民——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嘉興東臨大海,南倚錢塘江,北望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運河縱貫境內,讓這個地處長三角腹心地帶的城市坐擁深厚生態家底,一次次上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

  水鄉嘉興也曾遇到過“無水可喝”的窘境。由於受上游和自身局限雙重污染影響,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曾是嘉興名片的一汪秀水,成了全市人民不堪言説的痛。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嘉興深入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和水系重構並重的治水新模式,努力實現水環境品質由類別改善向生態健康的蝶變躍升。如今,嘉興國控、省控、市控地表水斷面Ⅲ類及以上水體比例從2012年以前的0上升到2022年的100%,“讓老百姓喝上放心水”不再只是一句挂在嘴邊的話。

  眼下,嘉興“治水”開始變“智水”。比如,南湖區建立的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可以24小時線上遠端動態監測水質,及時預警潛在環境風險,掌握水體的水質狀況,有效完成水質變化監測,實現對全區域水環境品質實時監測。

  治水之外,嘉興繼續穩紮穩打固基礎,高標準打好藍天、凈土、清廢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市生態環境品質實現全局性、持續性好轉。

  1997年,海寧黃灣實施治江圍墾工程,在礦山上採石用於圍墾拋壩施工。工程結束後,原有山體形狀被完全破壞,留下了十多萬平方米的廢棄礦山邊坡和宕基,還有灰濛濛的天和塵土飛揚的山。

  黃灣痛下決心,啟動實施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程。通過礦山邊坡治理、宕區土地平整復墾、礦山復綠等工程,一舉關停了33處礦區,平整恢復了1292畝廢棄礦區用地,改造了1317畝礦區水庫,礦山生態治理成效顯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黃灣鎮又投資1680萬元,花費5年時間建成了鼠尾山休閒公園,讓礦山變景區。如今,大尖山景區一年四季瓜果飄香,上天可乘滑翔傘,下水可駕皮划艇,支起天幕圍爐煮茶……當地人民群眾開始享受“生態紅利”。

  十多年來,嘉興深入實施“生態立市”戰略,高品質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用行動描摹出了一幅“秀水泱泱、韻味江南”的美麗新圖景——

  市區空氣品質綜合指數達到2013年執行新標準以來的最好水準;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區)實現“滿堂紅”,連續3年獲評美麗浙江考核優秀,獲得“大禹鼎銀鼎”和全省首批“無廢城市”榮譽……

  守綠同行——

  全民參與環境保護

  在嘉興,有一群“守護海岸線”的公益志願服務隊伍,他們每週沿著海鹽縣海塘文化公園的海岸線,開展“清潔海灘 守護美麗海岸線”的公益活動;他們用實際行動,扮靚了海鹽53.48公里長的海岸線。

  在嘉興,有一支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民間力量,他們對鳥類的關注和保護,為本地發現鳥類物種的豐富性提供了有效參考,也為環境保護引導和科普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嘉興獲得“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稱號,併入選全球“自然城市平臺”,閃亮登上國際舞臺。

  在嘉興,有一堂關於環境保護的知識宣講,平湖市攜手杭州師範大學附屬乍浦實驗學校舉辦“青·自然”課堂活動,讓學生們身臨其境地體驗海洋文化,了解濕地生態系統多樣性……

  環境保護,非一人之力可為,需要凝聚全社會之力。

  十多年來,嘉興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提升生態滿意度為契機,積極動員市民參與環境監督。在今年的“六五環境日”活動上,嘉興成立了“綠動嘉禾”聯盟,推動全社會之力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建設美麗嘉興夯實穩固社會基礎。

  50歲的王萬玲是“綠動嘉禾”聯盟成員之一,也是“民間河長”“民間聞臭師”,兩年前,她認領了南湖區南湖街道農翔社區轄區河段,每天早晚都會去河邊“逛”。她帶領志願者團隊穿梭在社區的各個角落,拾撿垃圾、普及環保知識,用實際行動帶動身邊人共同參與美麗嘉興建設。

  早在2007年,嘉興就探索建立了環保公眾參與的嘉興模式, 先後打造了“嘉興市民生態探訪”“市民環保論壇”“禾小禹”等生態環境宣教品牌,全市參與生態環境活動人數超3.2萬人。全市2600多名“民間河長”“民間聞臭師”常態化發現和解決問題近6000個。

  環境保護,最終的落腳點還是民生福祉。

  如今,走在嘉興的街頭巷尾,有花紅柳綠、綠水環繞的人居環境,有隨處可以親近大自然的休閒綠地,還有井然有序、整潔清新的城市大道。

  生活於此,可謂愜意自在,與綠意撞了個滿懷。

  點綠成金——

  探索新路實現綠色共富

  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經營主體激發澎湃動力,但企業在生産過程中難免會給區域環境帶來壓力。

  如何在服務企業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之間尋求平衡,嘉興真的是“絞盡腦汁”。

  2007年11月10日,嘉興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了排污權交易制度,開啟了以經濟手段治理污染的嘉興模式。

  創新讓改變看得見。排污權交易制度及環境資源要素配置體系的建立健全,有效促進了環境資源流向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行業,讓嘉興企業工藝裝備和污染治理水準也普遍提高。

  資源環境承載力有限,如何合理配置有效賦能經濟發展,嘉興繼續“出招”。

  今年6月,嘉興市桐鄉時代鋰電和湖州市長興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簽訂排污權交易合同,標誌著浙江省首筆跨地市排污權交易在嘉興成功落地。

  跨設區市排污權交易,不僅為全省排污權交易從縣域、市域這個小迴圈邁向省域大迴圈打開了新局面,也為真正實現全省排污權交易統一大市場作出了新示範。

  點綠成金,“低碳之路”勢在必行。嘉興堅持探索“兩山”轉化新路徑,從而實現生態資源向資産、資本的高水準轉化。

  比如,全市首個EOD項目“嘉興南北湖未來城EOD項目”被成功納入國家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EOD)試點項目庫,項目圍繞“山-湖-海”生態環境保護主題,強化重要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通過工程項目實施,將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經濟價值內部化,為産業發展築牢良好的生態基底。

  再如,在全國首創“煤樣一鏈管”平臺,企業可以使用平臺記錄入煤量數據,並實現碳排放數據追蹤。全流程的數字化記錄和影像監督,實現煤樣數據“線上監管”。桐鄉一企業在“煤樣一鏈管”的助攻下,年度碳排放量與國家給予的碳配額相比略有盈餘,拿到市場交易後獲得了600萬元的收益。

  這樣點綠成金的故事,在嘉興還有很多……

  今年,嘉興再次吹響集結號,動員全市上下高處再攀高,全力爭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全國水生態修復試點城市。

  18年久久為功,為嘉興爭創“國字號”打下了紮實基礎。重整行裝再出發,嘉興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標準不降,將繼續擦亮具有嘉興辨識度的“生態招牌”。

來源:嘉興日報    | 撰稿:記者 黃建東 通訊員 黃妙妙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