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年1月11日
地點:湘家蕩農業數字化工廠
在沒有土的盆裏播下一顆種子,能夠長出一串串紅色、粉色、橙色的小番茄;偌大的溫室大棚裏,無須工人看管,用手機和電腦就可以24小時“照顧”……
時值深冬,北風颼颼,落葉紛紛。昨天上午,記者來到了湘家蕩農業數字化工廠,這裡卻是一派春意盎然、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一串串小番茄挂滿枝頭,工作人員穿梭在大棚裏,或坐著軌道採摘車收穫成熟的小番茄,或按照統一要求為小番茄“盤頭整枝”。
空中懸著除蟲設備,地下鋪著施肥管網……在這座鋼結構和玻璃組成的3萬平方米溫室內,綠油油的番茄藤蔓叢裏延出一條“H”形軌道,一輛升降車從軌道上緩緩滑出,工作人員正站在車上,將莖蔓從架繩上取下,再小心放到落蔓架上。
走進這座“農業夢工廠”,讓人最直觀的感受是“清新”:沒有傳統菜園裏的泥濘,白色是整個基地的主色調,一排排番茄秧苗統一生長在一塊密封的長條形栽培基質上,每株秧苗根部插有一根小細管。整個種植區非常乾淨,幾乎看不到灰塵。
“我們採用的是椰糠基質栽培、營養液灌溉的方式進行培育,生産的是全程可追溯的高品質果蔬,全部實現智慧化、標準化。”湘家蕩農業數字化工廠工作人員陳寒介紹,與傳統種植不同,一個個新技術將整個大棚“全副武裝”起來,這裡的番茄從育苗到結果,全週期都實現了數字化,做到每一個細節都可控,而且産量非常可觀。而科技感滿滿的設備也讓工作人員在勞動時完全不用彎腰,如果要爬高,又有自動化升降機。
“在這裡幹活真不賴,不出遠門就能掙份工資!”大棚裏番茄植株上一個個紅透了的番茄,映紅了正在工作的李建英的笑臉,“自從到這裡上班以來,才發現田居然還能這樣種,現在同樣是在‘種田’,但是跟過去相比,手腳都不會弄臟。”
記者留意到,在番茄林中,還有裝著熊蜂的箱子。陳寒告訴記者,傳統農業中,授粉是通過人工點激素進行的,可能産生激素殘留現象。現在智慧農業採用從以色列引進的熊蜂給番茄授粉,就能夠避免這種問題。
在記者參觀的玻璃溫室大棚中,種植的是黑巧、黃葡、紅莓、金橙、咖寶等10個品種的小番茄,猶如一座“番茄森林”,空氣中還瀰漫著沁人心脾的果香。如今,長勢旺盛的番茄已進入熟果期,番茄藤上碩果纍纍,一串串果實圓潤飽滿、層層疊疊,員工們正忙著採摘、包裝、發貨,上下飛舞的蜜蜂不時落在番茄花蕊上。
“不用洗,直接就可以吃的,我們不打農藥。”陳寒説著摘下一顆番茄遞進了嘴裏,一口咬下,汁水從嘴角沁出,還未咽完,又把手伸向了藤蔓。
除了令人“驚艷”的技術,這裡出産的水果還有“驚艷”的畝産值,“數字+農業”在這裡碰撞出大數據時代的新火花。
“我們這個番茄進入熟果期之後,基本上一週就可以收穫一次,每年可以結40多穗果,産量及産值是傳統溫室的5倍以上。”陳寒介紹,“現在的訂單主要發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消費者遍佈全國各地,深受高端市場歡迎,臨近春節,更是供不應求。”
【記者手記】
小小番茄裏,藏著滿滿“科技味兒”。傳統大棚變成了現代化蔬菜工廠,人工種植變成了智慧管理,湘家蕩農業數字化工廠是南湖區農業數字化轉型的生動樣板。近年來,南湖區加快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應用,大力推進農業種養基地數字化改造,助推農業資訊數字化、農業生産自動化、農業管理智慧化。
來源:嘉興日報 | 撰稿:記者 鐘鑫媛 通訊員 李巧輝 攝影 鐘鑫媛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