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知名高校一次性擬撤銷31個專業,這些年近萬個專業點成“絕版”,看看你讀的專業還在嗎?
發佈時間 | 2024-07-21 10:33:50    

   知名高校一次性擬撤銷31個專業,這些年近萬個專業點成“絕版”,看看你讀的專業還在嗎?

  日前,四川大學教務處將2024年度本科專業調整情況進行公示。因同時撤銷31個專業,這一舉措引發關注。另據教育部官方消息:2012年以來我國高校撤銷和停招了近1萬個專業點。畢業這些年,你大學的專業還在嗎?

  據四川大學官網消息,這31個擬撤銷專業為:音樂學、表演、動畫、保險學、廣播電視學、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公共事業管理、電子商務、應用物理學、核物理、生物技術、材料物理、材料化學、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保密管理、工業設計、網路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環境科學、城鄉規劃、工程造價、風景園林、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紡織工程、冶金工程、安全工程、資訊安全。

  川大此次擬申報的新專業為生物質技術與工程。5個擬預備案專業有:中國古典學、智慧資訊工程、智慧建造、智慧工程與創意設計、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

  過半曾是“熱門”專業

  據升學規劃專家梁挺福介紹,四川大學撤銷名單中的31個專業,過半是曾經的“熱門”專業,包括廣播電視學、電子商務、網路工程、工業設計等。

  在他看來,四川大學此次大規模撤銷專業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首先是開設本專業的院校過多,供過於求而導致就業壓力過大而需要適應社會發展主動撤銷,如公共事業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

  另一方面,四川大學今年擬撤銷的一些專業,事實上並不是直接撤銷而不再招生了,而是為了適應大學“寬口徑、厚基礎”的培養模式創新,或因為AI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在新一波學科交叉的興起下,進行專業合併重組為新的專業(類)進行大類招生了。

1.jpg

  圖源:四川大學官網

  “如當下擬預備案專業——‘智慧建築’類專業往往包含了‘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環境科學、城鄉規劃、工程造價、風景園林’等專業。這樣的改變的確會使得部分家長和學生簡單認為某某專業被撤銷了,不再招生了,會存在這樣的誤區。”梁挺福説。

  四川大學是985、211、“雙一流”知名高校。據其官網介紹,該校學科門類齊全,現覆蓋文、理、工、醫、經、管、法、史、哲、農、教、藝等12個門類,有131個本科招生專業和35個學院。

  也就是説,即使撤銷了31個專業,四川大學的本科專業數量依舊保持在百個以上。

  高校專業調整越來越多

  記者注意到,近日還有三所“雙一流”高校公示了2024年專業設置調整的消息。

  東北林業大學本科生院2024年擬撤銷漢語國際教育、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兩個本科專業。

  根據天津工業大學教務處官網的資訊,該校2024年擬撤銷本科專業包括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光源與照明、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經濟學。

  寧波大學2024年擬撤銷城鄉規劃、人文教育、海洋資源與環境三個專業。

  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介紹,從去年開始,我國高校進入了“學科專業密集調整期”。

  熊丙奇説,今年3月,教育部公佈了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併發布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當年本科專業增設、撤銷、調整共涉及專業布點3389個,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

  極目新聞記者梳理教育部官網此前三年公佈的數據發現:2020年度我國普通高校新增審批本科專業名單177個,撤銷本科專業名單518個;2021年度新增審批本科專業名單188個,撤銷804個專業點;2022年度新增審批本科專業名單176個,撤銷專業925個。

2.jpg

  圖源:成都商報教育發佈

  另據教育部2022年2月24日消息:2012年以來,教育部聚焦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變化,支援全國高校增設了1.7萬個本科專業點,撤銷和停招了近1萬個專業點,推動高等教育專業結構不斷優化。

  多個專業成為撤銷榜單的“常客”。據媒體統計,在2015到2021年的7年時間裏,共有90所大學撤銷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84所大學撤銷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76所大學撤銷了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

  專業優化調整內涵是關鍵

  在專業增減的背後,既反映了一些高校專業設置中存在的問題,也蘊藏著高校專業設置的邏輯和原則。多位專家在接受採訪時指出,一些高校新增專業存在盲目擴張、跟風趨同、利益本位、缺少規劃、粗放發展等問題。

  突出的表現便是一些專業“設置快、停招快”,甚至出現新設專業尚未有學生畢業,即已停招的情況。例如,在今年大數據持續火熱的背景下,就有學校撤銷了2018年開設的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顯然,這不是專業不被社會需要,而是學校的辦學實力、特色等不足以辦好該專業。

  一些高校的專業設置還存在“撒胡椒粉”現象,缺少統籌規劃,粗放式發展,貪大求全,重量輕質,一哄而上,新增專業與高校的辦學定位、發展特色及長遠戰略不相匹配,而且缺乏相應的學科佈局和培養條件作為基本支撐。

  熊丙奇認為,在優化調整專業時,應轉變追逐熱門的專業觀。他觀察到,高校新增專業仍大多為輿論關注的“熱門專業”。

  教育部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498所高校開設了人工智慧本科專業,209所高校成功備案或申報智慧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

  “高校開設人工智慧專業,是順應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需要,但是,如果高校不顧辦學定位、辦學條件,一哄而上舉辦這些熱門專業,就會出現在有的學校這些專業辦學品質缺乏保障,以及由於同一類專業招生規模大,社會需求跟不上而出現‘熱門變冷門’的問題。”熊丙奇説。

  同濟大學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樊秀娣則提到,有教育專家認為,今天高校“砍”專業,其實是過去大量“增”的必然結果。

  樊秀娣表示,業內流行一句話:教育改革的深處是課程,課程改革的深處是教師,教師改革的深處是教材。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也提醒,調整專業的同時也要優化老師,避免“新瓶裝舊酒”,比如,一些教師數十年如一日地上同一門課,教材和教學大綱一成不變,並拒絕更新教學內容、開設新課程。再如,還有不少電腦專業仍然在教授不再流行的C語言等課程,而目前程式員流行使用的Python等語言,則需要學生畢業後自學。

  “專業調整絕不僅僅是改個名字那麼簡單。”馬亮認為,首先要精心設計新增專業的培養方案,重點考慮學生未來升學就業的知識結構和技能需求,特別是推動培養寬基礎和深專業的T型或複合型人才。其次,在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的同時,建議進一步打通轉專業和轉學校的通道,使不同學校和學科專業能學分互認。更重要的是,高校應該以學科專業改革為突破口,帶動高校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體系的全方位改革。説具體點,就是高校在撤銷一些專業點的同時,也要“刀刃向內”推動師資結構調整和課程內容改革。

 

來源:極目新聞    | 撰稿:辛文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