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蓄能新質生産力 助推浙江高品質發展
發佈時間 | 2024-04-22 11:23:28    

  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近年來,浙江因地制宜推進傳統産業改造提升,以新技術激發新活力,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努力推動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從“1到10”的産業化突破、從“10到1000”的全鏈條突破,通過搶抓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用新産業佈局新未來,蓄能新質生産力,助推浙江高品質發展。

  以創新驅動全要素生産率提升,優化新質生産力結構

  浙江聚焦增強科技創新驅動力,加快推進新技術新産業新模式發展,完善現代化産業體系,建強高能級科創平臺,打造原創性科技成果,以釘釘子的精神,做好創新深化這篇大文章,將全要素生産率作為根本考核依據,逐步淘汰低成本生産的商品和服務,積極響應國內外市場所需,牢牢抓住“人工智慧+”的時代機遇,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産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産力順暢流動,不斷優化新質生産力結構,增強科技創新驅動力 加快推進新技術新産業新模式發展。位於杭州五常街道的湖畔實驗室是浙江省唯一一家由民營企業承建的省級實驗室,由阿里巴巴達摩院牽頭建設。2023年8月,湖畔實驗室宣佈免費開放100件AI專利許可,覆蓋了圖像技術、視頻技術、3D視覺等諸多AI技術領域,這是我國人工智慧規模最大一次專利開放行動,也是浙江在新質生産力大膽實踐與探索。隨著湖畔實驗室、之江實驗室、浙大超重力大科學裝置等科技重器的相繼發力,浙江正在蓄能更廣泛的新質生産力,承載更高要求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

  以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暢通,優化新型生産關係

  教育是國之大計,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三者能否有效融合發展直接關係到新型生産關係的構建,更直接影響到新質生産力的進一步提升。新型生産關係的優化需要打通束縛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浙江聯動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強省建設。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人才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協同育人平臺;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以及科技評價體系,整合政府、市場、社會各方面力量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通過高素質幹部隊伍、高水準創新型人才和企業家隊伍和高素養勞動者隊伍“三支隊伍”的不斷壯大,來進一步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暢通,加快破解高品質發展仍然面臨的資源要素缺乏、發展動能減弱、發展空間受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

  以科技成果高效率轉化,助推浙江高品質發展

  浙江將科技成果高效率轉化作為催生新質生産力的關鍵舉措,開創了先免費使用後付費轉化的方式,降低了科技成果的轉化風險,大大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高校科研院所是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生産力的醞釀地,也是科技創新突破的重要策源地,更是助推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位於杭州臨平區的算力小鎮是人工智慧、積體電路、生物計算等高端業態的高能級産業創新綜合服務體,以算力産業為主攻方向,積極發揮政府、企業、高校在成果轉化不同環節中的作用,促進産學研用深度融合,在人工智慧發展中搶佔先機。浙江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校(院)企的協同創新,以解決産業發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具有先發優勢的關鍵技術、引領未來發展的基礎前沿技術為目標的聯合創新,逐步形成創新合力,最終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的“最後一公里”,推動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提升科技成果高效率轉化,進一步助推浙江高品質發展。(中國計量大學“一帶一路”區域與標準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專家 王嘉玨 )

來源:中國網    | 撰稿:王嘉玨    | 責編:張逸彬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