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非遺”一詞重新活躍于大眾視線。
非遺並非一種沒有意義的堅持,而是以嶄新的面貌來面對當下的市場。當下人們更能理解非遺傳統和國風美學背後蘊含的文化自信,正是這種文化自信和身份認同,才能讓國人更好地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非遺大師奪獎,傳統文化煥發當代生機
如何平衡非遺的傳統性與現代的商業性,是非遺經濟不能避免的話題。非遺的傳承應符合現代的審美和生活方式,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才能綻放出時代光彩和文化魅力。
吉金佳懿作為一個集設計、推廣和零售的古法黃金飾品品牌,致力於傳承古法制金美學,強調手工匠人記憶與技藝的在場性與融入性,讓審美主體內蘊的經驗得以展現。吉金佳懿的非遺大師路榮星為1908年創辦的著名臨清老字號泰成銀樓的第四代傳承人,在金銀細工這個非遺領域已經深耕多年,擁有豐富經驗和獨特見解。
2023年,路榮星親手打造的「鳳凰于飛發冠」榮獲中國(蘇州)第七屆“蘇藝杯”工藝美術大賽金獎,此為金銀細工類目的最高榮譽,榮寵集于一身,加冕成王。
鳳冠以“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作為主題,雙鳳同飛加上花開富貴的意象,鑲嵌著16顆錯落有致的紅藍寶石。傳統的國風之美卻用上了現代的設計理念,是平衡非遺經濟的絕佳實例。
東方美學受到青睞,吹向非遺經濟號角
經歷了西方文化的多年洗禮,國人早對千篇一律且沒有文化底蘊的視覺衝擊感到疲累。而像吉金佳懿的非遺大師路榮星的獲獎作品「鳳凰于飛發冠」如此既具東方美學,又為現代設計的非遺産品正在受到廣泛的關注和認可。
一方面,中國本土企業需要文化底蘊的支撐,來開發更多引起國人情懷和東方審美傳統的本土産品;另一方面,中國的消費者消費力正在穩定上升,他們願意支援也願意消費本土産品,既能為我國的經濟添磚加瓦,也能增強自身的文化自信。
非遺經濟作為同時符合兩者需求的新型經濟模式,既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又惠益人民福祉,正在悄然受到市場的青睞。至此,非遺才真正“活”起來,“火”起來,成為新世代市場異軍突起的新生力量。
(會員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