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第10個!杭州官宣邁入超大城市,“大國大城”別有使命與紅利
發佈時間 | 2024-01-29 13:45:52    

   杭州GDP站上兩萬億之後,又一個重磅消息傳來:進行中的2024杭州市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城區總人口突破千萬,實現從特大城市到超大城市的跨越”。

  這是中國第十座,也是浙江第一座超大城市,“大國大城”的角逐進入新賽段。

  根據國務院對城市規模的劃分,城區人口300萬以上為大城市,500萬以上為特大城市,1000萬以上為超大城市。目前,我國城區人口突破千萬的城市有10個(不含港澳臺地區),其餘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天津、東莞、武漢。

  一個人選擇一座城市,就是選擇了一種人生。當一個又一個年輕人,拖著行李箱來到杭州時,無異於對杭州投出了信任票。這些年輕人,最終匯入了杭州快速增長的人口數量,讓杭州在我國人口增長由正轉負的背景下,也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長。

  人間天堂,不負熱愛。晉陞超大城市這一躍,同樣是杭州統籌經濟高品質發展與城市內涵式發展的必然結果,它既刻錄了城市的成長,也承載了千萬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對人口規模巨大的中國式現代化的一次生動作答。

  超大城市緣何晉陞

  吸引人口的根本還是産業

  一個城市的規模等級,看的不是全市常住人口,也不是戶籍人口,而是城區人口。

  根據住建部《2022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杭州城區人口709萬,城區暫住人口293.1萬,城區總人口突破千萬,晉陞超大城市。

  為什麼要用城區人口判斷城市規模?在我國,城市更多是一種行政區劃概念,既有“城”,也有大量縣、鄉鎮。因此,在定義城市規模時,以相對嚴格的城區人口為基礎,更能客觀評價一座城市的能級。

  杭州城區人口總量,有幾個重要的分水嶺。

  第一個是2015年。在此前,杭州城區人口增長緩慢,從2006年271.81萬,到2014年385.67萬,8年只增長了約113萬人。

  到了2015年,杭州城區人口增長138萬人,正式升級為特大城市。“行政區劃調整及産業發展是重要因素。”杭州市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湯海孺説,當時富陽撤市設區,給杭州城區人口帶來快速增長。事實上,在全國超大城市中,北京、成都、重慶等城市,都曾經歷行政區劃調整帶來城區人口快速增長的階段。

  第二個是2016年,峰會效應和亞運籌辦效應,讓杭州人口迅猛增長。2020年,杭州城區人口810萬;2021年,杭州城區人口993萬人……在第七次人口普查時,杭州已經替代上海,成為了十年間長三角人口總量的“增長之王”。

  可見,G20峰會和亞運會,不僅讓世界打開了一扇認識杭州的窗,也讓國內的年輕人開始重新認識杭州。

  人口總量每邁一道關,分水嶺只體現了表像,人口增長的根本原因還是産業。

  “特別是數字經濟加速集聚發展,頭部企業加速擴張,為高技能年輕人才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湯海孺説,過去10多年,正好是杭州數字經濟崛起時期,電商平臺交易量和第三方支付能力全國第一,智慧安防産業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

  “更重要的是,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生産型服務業,通過引入數字經濟人才,再帶動家庭人口流入,最後産生生活型服務業需求,又提供了大量的創業就業機會。”浙江大學人口學數據與政策倣真研究基地主任米紅教授説。

  如作為杭州數字經濟的主要承載地,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人口顯著增長,目前已有常住人口約90萬人,過去五年平增長率約8%。其中,20-44歲人口占57.67%,超過總人口的二分之一,人口年輕化、高知化、國際化特徵明顯,成為了杭州城區人口增長的重要增長極。

  轉變城市發展方式

  支撐未來人口可持續增長

  10年前,米紅和團隊曾做過一項調研,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他們基於GDP、年末人口、分區域重心經緯度坐標,計算出杭州的經濟重心和人口重心,分別在西湖和富陽,存在一定偏差。

  經濟重心和人口重心的偏離,是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個普遍現象,反映了區域之間發展的不平衡——這也是杭州向超大城市晉陞過程中,一直在破解的問題:通過統籌城市內涵式發展與經濟高品質發展,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支撐未來人口可持續增長。

  探索一直在進行。兩年前,杭州進行了新一輪行政區劃調整,罕見全部涉及城區,要破解的正是城區之間區域空間不協調、産業佈局不合理、人口密度不均衡等問題。

  行政區劃調整之後,杭州的優化調整並未止步。從“未來科技城+雲城”被定位為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到舉全市之力建設臨空經濟示範區,再到支援杭州高新區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一個“多中心、網路化、組團式、生態型”的新型空間格局持續優化。

  這樣的優化,顯然是呼應的是城市內涵式發展與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協調統一,讓生産力佈局與人口佈局、空間佈局更協調。

  “如果是工業城市,在産業騰籠換鳥後,可能還來不及調整空間結構,人口就跟著遷移了。”米紅説。比如東莞,雖然更早進入超大城市行列,但並沒有維持人口高速增長的態勢,2023年其人口已首次出現負增長。

  杭州緊跟晉陞超大城市後,對於人口增長持續性,專家們持樂觀態度。事實如此,2023年,杭州僅35歲以下大學生就流入39.7萬人,同比增長9%,依然處於歷年的最好水準。

  增長的不竭動力,依然是來自城市發展方式的轉變:杭州堅定統籌城市內涵式發展與經濟高品質發展,不僅在持續優化空間結構去匹配生産力佈局,還在優化超大城市治理為各種職業的人員提供生活空間、生存機會。

  前者如城西科創大走廊,雖然已經成為杭州人口增長的重要一極,但依然處於發展初期,一旦成熟之後,會像杭州高新區那樣,源源不斷地吸引各路人才來到杭州。

  後者如杭州近年來諸多民生創新,藍領公寓、小哥驛站、嵌入式幼兒園等等,這些為高層次人才、網約車司機、外賣小哥等新經濟、新業態群體,提供了留在杭州的理由。

  “這是一種用安居帶動樂業的‘杭州模式’,以一流環境吸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辦一流企業,城市發展邏輯從‘産人城’變成‘城人産’。”湯海孺告訴記者,一直以來,杭州將創業、生活和休閒融為一體、和諧發展,形成了杭州特色的“和諧創業”模式。只要事關機會、宜人、幸福的方方面面,都是這座新晉超大城市打動人心的恒久力量。

  人口與産業集聚中

  “大國大城”別有使命與紅利

  全國人口大盤見頂,在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擴容時,人口分佈的分化同步進行。

  看向有數據可查的全國2700余個縣(市、區),常住人口減少的有近1500個。同時,山西、安徽等省份也在推進人口小縣機構改革試點工作。

  所有信號,都在説明“大國大城”的時代來了。從全球來看,這也是大國城市經濟發展的規律:美國人口數量排名前十的城市,集聚了該國約8%的人口;而日本東京都一座城市的人口,就佔了該國總人口的11%左右

  “大國大城”,別有使命。早些年,當有些人還在討論大城市承載力過載時,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在《大國大城》一書中旗幟鮮明地提出,只有在聚集中經濟發展才能走向均衡,才能充分發揮出大國的競爭力,並提升全體人民的公共利益。事實也説明,當下人口規模所帶來的正效應,已遠超其所産生的負效應,這種力量就主導了人口流動方向。

  正因如此,我國不少省份,都推出了強省份戰略。如成都、武漢入列超大城市,就是源於強省會戰略的推行,進一步提升了省會的人口集聚度。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雖成都人口已超過了2000萬人,但在四川21個市(州)中,只有8個出現人口正增長,其餘都變成了凈流出。

  相對於強省會虹吸周邊,杭州算是“大國大城”的一個特例。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浙江11個城市全部實現正增長,説明作為浙江省會,杭州人口的高速增長並不是靠虹吸周邊城市。”在米紅看來,這幾乎就是一種奇跡,在全國各個省份都不多見,充分説明瞭杭州對全國人口的吸引力正在不斷增強。

  “隨著杭州經濟重要性和社會影響力在全國的地位上升,尤其是成為超大城市後,杭州已經不能局限于一個城市的發展,也不能局限于帶動省域發展。”湯海孺感覺到,國家賦予杭州的重任在不斷升級。2023年,杭州都市圈規劃獲國家批復,正式晉陞為國家級都市圈,也是全國第三個跨省的都市圈。

  杭州對自身的定位也在不斷升級。從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到努力培育國家中心城市,再到構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一個個對標世界級、國家級的城市目標,將讓杭州進一步加速集聚人口,建立更具競爭力的産業體系、實現更高效的城市運作、釋放更深厚的民生福祉,為人口規模巨大的中國式現代化作出超大城市該有的解答。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張留 劉健 唐駿垚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