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會整活的大學生又出發了,這一次他要從上海坐公交去漠河北極村
發佈時間 | 2024-01-17 16:04:31    

   大學生江夏又出發了。

  22年12月,他花9天時間從上海坐公交到北京。隨後的寒假,他又用76.8元從安徽合肥老家乘公交返回上海的學校。

  這是他的第三次公交旅行,這次他定了一個“更瘋”的目標——去漠河北極村。

  這次路線更長,全長3865公里,途徑10個省份,30多個城市,複雜的路況、惡劣的天氣每一個都是前進路上的阻礙。

  “但總要去看一下鵝毛大雪的。”南方人江夏這麼説。

  動身

  15日早上11點,江夏給交通卡充了950塊錢,從上海肇嘉浜路地鐵站出發了。

  在冬天去漠河好像是個自然而然的選擇。在高中的地理書上,江夏記住了中國東南西北“四極”:“東極”烏蘇、“南極”三沙、“西極”帕米爾高原、“北極”漠河。這次動身去漠河,也是江夏打卡中國“四極”的一個開始。

  前期的規劃並不好做,從12月24日考研結束後,江夏就一直在研究路線攻略。起先是通過地圖軟體、新聞、政府公告,結合之前北上的經歷做了完整路線圖。發到網上後又被當地網友指出了很多問題,查漏補缺,前後花了差不多半個月的時間。

  出發的時候行李很精簡,一些厚衣服、日用品、充電寶、兩本書,一本是用來記錄行程和日記的筆電,另外一本是塞斯佩德斯的《秘密筆記》,這本書江夏斷斷續續看了很久,剛好帶上準備在路上讀完。

  對於這次旅行,江夏計劃地比之前更週密,預算也多做了一些。路程前期比較趕,每天早上6點出發趕首班車,晚上一直坐到末班車停運。進入東北後多是長途大站,行程相對寬裕,也有更多的時間來體驗當地民俗風情。

  “最近不是哈爾濱比較火嘛,我也想在那裏停留一下,然後吃一下東北早市。”

  但公交出行的計劃並不是完滿的,在哈爾濱去漠河這一段,江夏放棄了公交,選擇坐綠皮火車K7039。

  “從哈爾濱到漠河,如果坐公交中間要換乘好幾段,歷時太久了,剛好這段有非常著名的‘雪國列車’,我就想體驗一下,看看結了霜花的車窗是什麼樣的。”江夏説,“坐公交對我來説是一種方式,並不是一個執念。”

  異同

  這次的路線還是繞不開北京,在之前的旅行中,北京是江夏的終點站,這次江夏把它作為轉机站,用來補給一些進入東北的物資。

  北上的路線和上次有一些不同。上一回過長江,江夏選擇從上海到常州,然後坐船過到對岸,這回他選擇了從無錫到江陰,然後乘坐跨江公交;同樣,上回進入山東後,江夏途徑淄博、濱州,再轉車去河北滄州,但這回過了濟南,他直接從德州坐直達車去河北衡水。

  “公交方案每天都在變,我也要進行優化調整,包括之前旅行的時候蘇州地鐵11號線還沒有開通,這次我就體驗了一下,非常方便。”

  在重復的路段上,江夏也有不一樣的感受。“同一段公交路線,它在不同季節、不同時間,甚至是坐在不同的座位上,感受都是不一樣的。我這次好多路線跟上次不是一個時間,看到的風景都是不同的。”

  跟隨路線變化的還有心境,第一次出行,江夏“被疫情憋壞了”,只想好好出去瘋一把,打破自己的舒適圈。但這一次,他覺得自己更像是一個探險家,幫大家探索一條鮮有人走過的路。

  體驗雖然不同,和不同問題迎面碰上這點卻是相同的。

  在揚州寶應,相距一條馬路之隔,江夏和自己的公交擦肩而過,接下來一步遲,步步遲,晚上沒能到達原先計劃的目的地,只能在高郵暫時落腳。

  另外就是如影隨形的孤獨。因為要節省電量,江夏減少手機使用頻率,經常和網際網路脫軌,一個人等車,在公交上睡覺、看書、寫日記,偶爾和司機乘客聊天,和路人打招呼,都是匆匆而別,這種感覺在公交停運後尤其明顯。

  “如果不和人交流一下,這樣走著太孤獨了。”江夏説。

  連接

  為了這次出遊,江夏在小紅書平臺加開了一個賬號,用來更新出行日常。

  和許多博主精心設計鏡頭的vlog不同,江夏發的視頻更有一種返璞歸真的參與感。有時候是一段在公交車上拍的風景,有時候是沿路收集的票根,有時候是幾張圖片,配上一點現在到了哪的簡單説明。

  在樸素的帖子下面,網友的互動卻非常熱烈。一些人稱他為“旅行青蛙”,更有人喊話江夏,邀請他在路過自己家鄉時來家裏吃個飯,江夏笑稱這樣算是一路“吃百家飯”了。

  在第一天到達江陰的時候,一位本地網友請江夏吃了無錫小籠包和當地小吃,他在貼文中寫道“味道真的超級好,和上海那邊的味道完全不一樣,沒吃過的一定要來嘗嘗”。

  “看到一些網友給我鼓勵,或者邀請我一起吃飯,特別暖心,大家都對我挺好的,有時候感動得會有點想哭。”

  在社交平臺的介紹中,江夏説自己是個“i”人(內向型人),儘管在路途中和許多人接觸、和網友見面,江夏也並不覺得自己變“e”(外向型人)了。

  “我做這些並不是在向‘e’靠攏,我本質上還是一個內向型的人。在交往方面我其實不太主動熱情,很多時候是網友們找的我。但是我也覺得現在的性格和思維可以再打開一點,不再像以前那樣內斂,應該真實地去表達內心的想法。”

  當然在與人分享的過程中,江夏也收到了負面反饋。一些網友評論他的舉動“浪費時間”、“沒意義”,在之前的旅行中,甚至有網友因為他染的發色留下惡意留言。

  對於這樣的留言,江夏做不到完全忽視,他會反思自己,理性地考慮網友的評價,對於那些“無腦黑”的內容,他説自己也不像以前那樣“玻璃心”了。

  “我不會因為他們説什麼而放棄自己想做的事,這樣不符合我的作風。”

  “就像這次出行前,有人嘲諷説,這樣坐車去漠河是不是要一年兩年的,但其實並不需要這麼久,到北京也只需要9天而已。我想用我的行動告訴大家,一件事你花時間花功夫去做,做成功後心裏的自豪感是很難描述的。”

  很多時候,困難並不如看起來那麼難以克服,路其實一直在我們腳下。

來源:潮新聞    | 撰稿: 李超然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