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藝術之光照亮鄉村共富路
發佈時間 | 2023-12-14 14:10:19    

  12月9日,千島湖·梓桐第八屆書畫文化節開幕式上,在杭州做直播帶貨的向惠、張會麗等3人被授予梓桐農民書畫作品優秀推介官;10位土生土長的梓桐農民現場展示了他們創作的書畫作品,並被評為梓桐“十佳農民書畫家”;舞臺一側,梓桐書畫集市響起了開市的鑼聲……

  受邀專程從北京趕到淳安梓桐鎮,參加書畫節活動的文旅部直屬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董振禮由衷地感嘆:“梓桐為我們展示了一道‘荷鋤耘良田,揮筆舞丹青’的亮麗風景,這裡不僅有五穀豐登帶來的豐衣足食,更有詩和遠方。”

  以藝術之名 入振興之境

   早上8點,71歲的徐曉紅準時出現在梓桐書畫院二樓的畫室,簡單和大家打了聲招呼,就開始投入工作,蘸水、吸墨、落筆……也就半個多小時,一幅“柿柿如意”的國畫小品便完成了。

  “原先是跟著老師練著玩玩,沒想到現在還能靠畫畫賺到錢了。”曾經當過10年村黨支部書記、從來沒有和藝術搭上邊的她,從2019年開始學習書畫,如今已是當地小有名氣的“農民書畫家”,她説,根據畫的尺寸不同,她一天可以畫4-9幅畫,一個月下來可以收入2千到3千元,“這段時間畫外面賣得特別好,都來不及畫。”

  書畫是刻在梓桐人血液裏的文化基因。在梓桐,民間愛好書法、繪畫者眾多,農民在農耕之餘都喜愛揮毫潑墨,也讓梓桐成為淳安唯一的市級“民間書畫之鄉”,像徐曉紅這樣的“農民書畫家”已是群體存在。

  “現在參與到書畫藝術中的人越來越多,這也説明政府搭建的書畫藝術很受老百姓的歡迎。”年過七旬的梓桐書畫院負責人胡錦帆現在是越幹越有勁。

  打造以“書畫”為軸心的文創産業,是梓桐鎮從工業小鎮轉型之後一直在努力探索的綠色發展路徑。2019年,梓桐鎮在書畫的基礎上提出了打造藝術小鎮,以藝術賦能鄉村振興,通過吸收和引進高端藝術人才,培育藝術村、藝術館以及寫生基地等,從而把書畫等藝術轉換為群眾的生態經濟獲得值。

  浙江師範大學文化創意與産業研究中心副主任、梓桐黃村藝術基地總監許忠文是到梓桐打造寫生基地的第一批響應者。“2019年我們就接待了約8000人次的學生到梓桐寫生、研學,目前我們基地已經與省內外20余所高校簽訂了長期的合作協議,接待學生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作為“新梓桐人”,許忠文除了組織高校學生到梓桐采風之外,更是將寫生基地所在的黃村村變成了“漢字水墨村”,還辦起了德隱陶局,同時又以淳安縣人大代表的身份,借助人大代表的力量,共同推動梓桐藝術賦能鄉村振興。

  比許忠文早一年“落戶”梓桐的,還有梓桐藝術館館長錢光明。2018年,錢光明以梓桐新鄉賢的身份入駐藝術梓桐創新産業基地後,先後參與府前街書畫院、梓桐藝術館等藝術展示展覽場館建設,還聚集了一批國內書畫界知名人士到梓桐創作交流書畫藝術。日前,他又有了一個新的頭銜——新安文化展示館館長,以書畫藝術為紐帶,拓展文旅新路。

  而作為梓桐當代藝術打卡點蟻巢藝術館的策劃人,浙江省文旅廳美育村評審專家、致力於藝術鄉建的寧波大學嚴淵博士,不僅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改造成了藝術村落,還培養了“玉米姐姐”蔣小琴等一批頗具當代藝術范的梓桐“農民畫家”。2020年初,梓桐鎮在上海舉辦的農民油畫展,蔣小琴創作的油畫《玉米》以7500元的價格被當場拍走,“玉米姐姐”也由此走紅。

  “聚焦打造‘藝術小鎮’特色品牌,梓桐的藝術門類現已由傳統書畫延伸至油畫、雕塑、陶藝等,藝術展覽、繪畫培訓、寫生研學、農創直播間、鄉村藝術體驗、鄉村旅拍基地等文創産業相繼落地,20余位藝術家簽約入駐,‘文化體驗、藝術熏陶、首選梓桐’的共識日漸深入人心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道路也越走越寬。”梓桐鎮鎮長管海波説。

  借藝術之力 行共富之路

  如今大多數時間都生活在梓桐的浙江雕塑學會理事樸守帆,是梓桐鎮最早一批駐地藝術家,參與和見證了梓桐從書畫小鎮到藝術小鎮整個的蛻變過程。

  “從原來是單一書畫,到現在的藝術小鎮,不僅僅是讓梓桐鎮的藝術實現了多元化,更重要的是拓寬了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途徑。”樸守帆説,如今,梓桐在藝術鄉建的業內已經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藝術鄉建的影響力也在逐漸增強。“有時候提到千島湖,有人就會問那裏是不是有個梓桐藝術小鎮,我説我就在梓桐,這種感覺真的挺自豪的。”

  現在樸守帆正和另一位梓桐的駐地雕塑家一起,參與設計製作安放在千島湖湖岸線上的雕塑作品,用他的話來説,這是梓桐的雕塑藝術開始走向全縣了。

  經過近4年的努力,梓桐的藝術小鎮已成功實現多維度立體化的呈現,並走出了一條與其他鄉建之路截然不同的更開放、更當代的共富之路。同時,改變梓桐的藝術之力也不僅僅停留在梓桐的藝術知名度上,更多的是已經融入梓桐百姓的生活。

  “根據我的觀察,每年1萬多人次的學生到梓桐寫生,為小鎮帶來人氣的同時,也給鎮上的老百姓帶來了兩個最明顯的變化,一個是大家的思想觀唸有了很大變化,主要是在商業頭腦上比原先強了許多,另外一個就是老百姓的文化自信增強了。”許忠文舉例説,距離寫生基地不遠的超市,每次寫生的學生過來,生活用品、零食以及飲料直接就被買斷了貨,後來超市的經營者就經常來打聽,什麼時候有學生過來寫生,他們可以備足貨源。“現在甚至有人想把奶茶店、燒烤店開到我們基地裏來。”

  此外,許忠文還特別提到,一些高校在把學生送到梓桐的同時,還與梓桐的一些村結對共建,主動為梓桐的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助力,學生們也在寫生之餘,利用自己的特長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

  “梓桐的藝術鄉建已經形成了一種迴圈,首先它從外界輸入了文化資源,有駐地藝術家,有培訓機構,有藝術基地等等,其次它有藝術助力鄉村振興這方面的成熟經驗,然後還有藝術的輸出,比如出去辦展覽,去做藝術的推廣,輸出自己的藝術影響力。”作為長期關注藝術鄉建的學者,嚴淵認為,實現“三農”現代化首先是農民要現代化,而美術培育能夠最快最方便讓農民接近現代生活,因此,美術培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既是藝術鄉建在各地興起的重要原因,也是藝術助力鄉村振興的核心要義所在。

  “各種藝術形態在這片墨香氤氳土地上繽紛綻放,帶來了百花齊放的鄉村藝術新態勢,釋放出強大的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能力與魅力。”梓桐鎮鎮長管海波表示,將以千島湖—黃山毗鄰合作區文化旅遊産業發展為契機,進一步壯大藝術産業規模,鼓勵更多老百姓從文化藝術産業中獲得收益,讓藝術之光照亮梓桐的共富之路。

來源:杭州日報    | 撰稿:程海波 汪毅華 淳安微融圈 張璐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