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數字浙江,“網”事很精彩
發佈時間 | 2023-11-07 08:38:59    

   發展路徑的選擇,從來不是偶然的。它往往穿越時空,指引未來。

  2003年1月16日,新落成的浙江省人民大會堂內,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省委書記、代省長習近平同志作政府工作報告。

  “數字浙江是全面推進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資訊化、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的基礎性工程……”政府工作報告中,全面闡述了“數字浙江”的構想,浙江由此進入數字化建設的新賽道。習近平同志作出的一系列部署,鳴響了“數字浙江”的發令槍,指引浙江率先開啟數字化發展的先行探索。

  20年來,浙江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持續推動“數字浙江”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標誌性成果。

  經濟增長主引擎

  錢塘江上,手持“薪火”的數字火炬手“弄潮兒”,踏著滾滾錢江潮,伴著錢江兩岸的璀璨燈光,朝著杭州亞運會主場館“大蓮花”奔去,最終點燃亞運會主火炬。

  前不久,杭州亞運會上這一幕,驚艷全球。除了數字火炬手,大型綜合性運動會首個元宇宙平臺、首創性推出電子身份註冊卡、首次探索使用5.5G新技術、首個“雲上亞運會”、首次全面應用雲轉播技術……本屆亞運會上,“數字”元素滿滿。

  可以説,這是浙江數字經濟的最新應用,驚艷而生動。

  杭州是講述“數字浙江”建設繞不開的城市。2003年4月28日在杭州調研時,習近平同志為“天堂”杭州刷新了內涵:過去是“風景天堂”“西湖天堂”,下一步是“矽谷天堂”“高科技天堂”。20年前已起步的“數字浙江”,在此次杭州亞運會上得到了精彩驗證。

  對浙江而言,“數字浙江”拉開了浙江經濟新的發展格局,啟動了浙江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在這裡,數實融合層層遞進。

  恰如“歷次工業革命,都是從車間開始的”,浙江製造車間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位於嘉興桐鄉的新鳳鳴5G工廠,各種智慧機器人在生産線上扮演重要角色。有了機器“工人”的協助,該工廠每人平均年産量可達800噸,是行業平均水準的兩倍。“記得首屆烏鎮峰會時,各類數字智慧技術剛起步,有的甚至只是一個概念。如今,不少已成為製造企業的標配,比如5G技術、人工智慧等。”新鳳鳴集團未來工廠經理楊忠傑説。

  從“機器換人”到智慧化改造提升,再到“未來工廠”+“産業大腦”,在一輪又一輪數字技術迭代的加持下,浙江的製造工廠、車間越來越聰明。數據顯示,截至當前,浙江建成未來工廠52家,智慧工廠(數字化車間)601家,浙江産業數字化水準已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

  在這裡,數字産業聚鏈成群。

  在數字經濟土壤肥沃的杭州高新區(濱江),一座“中國數谷”正在加速向前邁進。這裡集聚了以海康威視、浙江大華、宇視科技等數字安防龍頭為核心的智慧物聯産業集群,成為浙江正全力打造的萬億級産業集群之一。

  與此同時,圍繞建成世界級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群總目標,浙江正對智慧物聯、高端軟體、積體電路、智慧光伏等千億級特色産業集群實施“一群一策”。同時,積極培育壯大人工智慧、光晶片、未來網路、第三代半導體等“新星”産業集群和未來産業先導區。

  今年1至9月,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集群規模達10699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高端軟體、積體電路、智慧光伏3個特色産業集群營收分別同比增長8.3%、9.1%和29.8%。

  在這裡,數字經濟日新月異。

  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從2014年的2854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8977億元,年均增速13.6%,是同期GDP增速的兩倍以上。今年1至9月,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達7361.4億元,同比增長10.2%,高出去年同期3.5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1個百分點。

  截至目前,浙江30.7%的高新技術企業、27.1%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都屬於數字經濟領域,浙江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超50%、居全國各省區第一。數字經濟已成為浙江搶佔産業新賽道、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最重要力量。

  “20年沉澱,為浙江推動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接下來,浙江將圍繞打造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強省總目標,努力培育建設世界級數字産業集群。”浙江省經信廳副廳長厲敏表示。

  創業創新主陣地

  11月初的杭州雲棲小鎮,和天氣一樣火熱的,是蓬勃涌動的數字人才。歷經八載,今年雲棲大會的參會者已從最初的2萬多人增至8萬餘人。

  雲棲魅力不減,源於其始終根植于浙江數字經濟這片創業創新的黑土地。

  20年來,浙江持續厚植這片黑土地,使數字經濟成為浙江一張閃亮的金名片。

  一批批數字人才向這裡加速集聚。

  22年前,當海康威視誕生於杭州時,它的創始團隊是28名技術人才。而今雄踞全球視頻監控領域第一的海康,擁有員工超過3萬人,絕大部分是數字領域的技術人才。

  從28人到3萬餘人,這是一家浙江數字企業的成長壯大史,也是浙江吸引數字人才的縮影。持續擦亮數字經濟金名片、持續大力培育數字經濟主體,使得浙江成為數字經濟領域人才的匯聚地。

  今年以來,浙江新增數字經濟領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51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5306家。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創新主體,靠的正是充沛的數字人才資源作支撐。而創新主體的層出不窮,又將吸引更多數字人才來到浙江創新創業。

  為了支撐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浙江計劃到2027年實現數字技能培訓累計達100萬人次以上,數字高技能人才總量達25萬人以上,把浙江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數字技能人才集聚地。

  一批批數字應用在這裡率先誕生。

  這些年,從電子商務平臺到直播帶貨;從線上消費到移動支付;從區塊鏈到元宇宙;從雲計算大數據到AI人工智慧……最新最熱的數字應用場景,總會在這裡率先誕生。這些年來,圍繞數字經濟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浙江層出不窮。

  當前,浙江大力支援企業開展人工智慧創新應用,目前已推進264項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建設,阿裏雲通義千問、網易玉言、新華三百業靈犀、幻方量化的深度求索、實在智慧的塔斯、宇視科技的梧桐、浙大“TableGPT”等大模型加快落地應用。

  一項項領先數字科技在這裡被一舉攻克。

  在電影《阿凡達》中,雙腿癱瘓的美國前海軍陸戰隊成員傑克,在先進的腦機介面技術的幫助下重新站立,成為行動自如的阿凡達。電影中的這一幕,正在接近現實。前不久,李強總理視察的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正是研究“非侵入式腦機介面”,通過技術讓大腦和機器建立連接,實現資訊交互,從而為殘疾人康復提供解決方案。

  以科技創新引領數字經濟長足進步,是浙江20年來一以貫之的做法。從引進華為公司,到打造城西科創大走廊,再到之江實驗室的成立,圍繞數字經濟領域,浙江不斷鍛造數字經濟創新策源地。

  如今,新一代“百億級”神經元類腦電腦、飛秒鐳射誘導複雜體系微納結構新機制等34項硬核科技成果先後在這裡誕生。同時,浙江數字經濟領域進口替代成果達234項。

  富民惠民主跑道

  嘉興桐鄉的桐信種苗未來農場裏,65歲的張如鳳坐在智慧嫁接機前,嫺熟地嫁接番茄苗。借助機器,她每天能嫁接苗種3000株,這是她以前戴著頭燈和老花鏡,埋頭苦幹一天一夜也完不成的數量。

  龍遊溪口未來社區村民劉樹立,經常會去鄉村圖書館看書,這裡24小時開放、村民刷臉進門。作為浙江首個鄉村未來社區,這裡還有共用菜園、共用食堂、共用禮堂、智慧運動場等多個“來自未來”的場館,當地群眾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正在發生改變。

  麗水市民徐蕾在手機上申請租房提取公積金,幾秒鐘後資金就到賬了,而以往她要專門請半天假去辦理。徐蕾體驗的“智慧秒辦”背後,是浙江已實現涵蓋公積金、醫保社保、教育就業等八大領域上百個高頻事項。

  ……

  數字化,浙江人對此再熟悉不過。從“最多跑一次”到數字化轉型、再到數字化改革,網際網路已如江南煙雨般,浸潤浙江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和省域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

  在浙江,全民暢享的數字生活日益健全。

  猶記得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期間,在烏鎮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40多位老人圍站螢幕前,通過視頻通話,與“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的智慧烏鎮展臺進行了一次遠端互動,伴隨著他們燦爛的笑容,講述了被網際網路扮靚的老年生活。

  如今,烏鎮已擁有1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4家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實現了烏鎮所有村(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形成烏鎮網際網路智慧養老服務平臺。

  擁有數字化改革和數字經濟先發優勢,浙江通過數字技術推動百姓美好生活:

  比如,浙里民生“關鍵小事”智慧速辦應用,涵蓋了出生、入學、就業、生活、救助和養老等個人全生命週期6個階段50件“關鍵小事”;

  “浙裏基本公共服務”應用,匯聚2.3億條多維人口數據,14.66萬個公共服務設施的佈局、規模、服務能力,服務超1000萬人次。

  在浙江,共同富裕的數字紅利充分釋放。

  起源於衢州的“碳賬戶”走紅全國。對當地百姓來説,參與垃圾回收、辦理線上政務、搭乘公共交通出行、節水節能等行為,都會轉化為個人碳賬戶中的碳積分。在“浙裏辦”和“雲閃付”APP上,碳積分高的個人碳賬戶,會獲得金融機構的綠色授信——比如個人貸款産品利率最高可降低20個基點。目前,衢州市個人碳賬戶數量約215萬個,佔常住人口數量的93%。

  此外,衢州還有工業、能源、農業(林業)、建築、交通碳賬戶。截至今年8月,這些碳賬戶覆蓋了2766家工業企業、1000家農業主體、98家能源企業、129家建築主體。對居民來説,它是綠色生活的風向標;對企業來説,它是節能降碳的指南針;對政府來説,它是區域發展的加速器。

  搶抓數字變革機遇,山區發展新空間正在打開。類似于衢州“碳賬戶”這樣的數字場景還有很多。仙居“親農線上”平臺,整合農機購置補貼、農技指導等服務,讓小農戶搭上現代農業“順風車”,激活楊梅、茶葉等山區特色産業發展內生動力。還有磐安“浙中藥”、龍泉“益林富農”……

  數字技術架起了一座橋,當資訊流、物流、人流在其上充分流通時,山區26縣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愈發暢通。2022年,浙江山區26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首次全部超過5億元,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與全省平均比穩步提高。

  在“數字浙江”,不僅有美好生活,還有對未來更美好的期許。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夏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