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新酒飲的頭個10億品牌,梅見做對了什麼
發佈時間 | 2023-11-06 14:48:35    

在資本熱的助推下,新酒飲賽道在2020年和2021年全面打開。

其中的佼佼者梅見青梅酒(下稱“梅見”),2022年在零售市場總規模超過25億元,從廠家端計算,已獲得超10億的營收,是新酒飲賽道跑出的頭個10億級品牌。

據中國酒業協會的數據調研,估算新酒飲整體規模在80億左右。遺憾的是,資本熱和産品熱並未形成新酒飲的持續增長,更未實現品牌熱,甚至多數産品和品牌已經從市場落幕。因此梅見的成功,都十分值得關注:梅見怎樣成為了“明日之星”,人們能找到可以複製它成功的有效方法嗎?

據梅見透露,2014年左右,他們便成立了新酒飲事業部,雖然品牌與産品未定,但已經明確埋頭研發青梅酒等品類。2019年,梅見作為“成果”上市。

同年,“新酒飲”一詞開始進入行業視線,梅見不僅是新酒飲的定義者和踐行者,更像是引領者,打開了更廣闊的消費環境,並迅速在青梅酒銷售市場佔據頭牌。在不到4年時間內,作為新品類、新品牌、新産品“三新”的梅見,就交出了10億的成績。重要的是,梅見並無庫存週期,是真正的市場看得見的暢銷、快消酒品。此外,梅見還行銷全球19個國家。當它在日本、南韓、新加坡等本土新酒飲品牌繁榮的市場盡顯鋒芒後,我們看到這個品牌持續增長的潛力。

這樣的成績背後,梅見做對了什麼?

品質上的努力和突破

梅見內部人士透露,産品正式上市前,就拿出了兩三百款産品面向用戶做口感測試,這是源於2014年左右就研發高粱酒基酒與青梅泡製的準備工作。

這裡需要科普一下,梅酒當前主要通過泡製、發酵和調配三類工藝釀造。三種工藝中,發酵工藝需要人工添加酵母進行糖化處理,但青梅酸度高、含糖量低 ,富含的有機酸使得酵母難以存活,無法像葡萄酒一樣通過自然酵母發酵。因此泡製成為了世界主流的梅酒生産工藝。“泡製”揭示了一瓶好梅見的創造有兩個因素,一是追求的純凈基酒,與青梅的匹配度更高;第二個是更核心的貢獻風味的優質青梅。在梅見極盡嚴苛的工藝標準中,我們可以窺見,雖然它處在競爭激烈的新酒飲賽道,但從企業經營底層邏輯來説,創新、創造需要時間與耐心,欲速則不達,一瓶高品質梅酒的釀造並非想像中簡單。

風味上的苛刻追求中國有近200種梅種,誰更能滿足消費者的期待?梅見團隊為此跋山涉水精研梅種,進行了1700余次風味測試,最終從100多個青梅品種中甄選10個梅種,也完成了四川大邑、廣東普寧、福建詔安和雲南洱源四大青梅基地的佈局。除了研究種植、培育,為了最大程度確保不同青梅的風味在酒中釋放其特質,深入青梅基地的一線團隊和當地果農手工採摘青梅,確保梅果完整無傷;青梅運送到釀造酒廠之後,還要經過6次嚴格的人工挑選,淘汰掉果徑不足32mm、成熟度低於90%的青梅,留存下來的梅果才能進入最終的泡製環節。一瓶梅酒也需要時間的滋養,很多人忽視了陳化為梅酒帶來的風味複雜性。梅見發現,榮昌古法陶壇作為容器長時間浸泡,提升酒體的氧化作用並揮發燥辣的低沸點物質,會帶來更好的陳化效果,最終達到柔滑醇香的口感。

這不僅有技術壁壘,還有原料壁壘,更有創新壁壘,形成了梅見的“品類、品質”競爭力,這也是好産品的充要條件。

消費上的場景構建

梅見通過紮根線下餐飲場景打造視覺磁場;通過梅見夜宴和家宴等進行消費觸達,實現了終端即媒介的場景再造。

在“人-貨-場”的構建中,場是最難的,梅見的場景更在於以産品為紐帶,通過餐飲搭配、文化導入,更大程度連結起消費者的情感。梅見最終也以此為依託,為終端提供了道具和解決方案。

目前,梅見已覆蓋商超、便利店、餐飲店等重要場景,線下貢獻了穩定的業績,同步也拉動了線上的佔比。2022年,梅見在天貓梅酒品類總銷售中佔比56.5%,全場景覆蓋構建了其在梅酒品類的頭部優勢。

最後則是文化的象徵化。

中國人最崇尚的喝酒境界,是兩個字——微醺。也就是説“我們要喝,但是我們不能失態。”梅見所代表的微醺經濟的新酒飲勢力,不僅是對中國歷史的挖掘,也是進行國際地位的正本與爭奪。

基於2000多年的青梅酒發展史,梅見本身就是“中國味道”的象徵。除了産品依託“東方文化”進行研發和推出,傳遞了中國浪漫和風雅的文化,也率先成為中國佐餐酒的選擇品牌,目前在法國為代表的19個國家風行。

(推廣)

來源:信陽日報    | 撰稿:梅見    | 責編:谷晟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