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全國非遺處長齊聚杭城!一起揭開這裡的“非遺密碼”
發佈時間 | 2023-09-04 21:38:47    

  9月3日-4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財務司主辦,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承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杭州市上城區召開。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財務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有關負責同志、各省(區、市)文化和旅遊廳(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非遺處、財務處負責人、部分省級非遺館和綜合性國家非遺保護利用設施項目負責人參會。

1.png

  會議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司長王晨陽主持,杭州市上城區委副書記、區長惠海濤致歡迎辭,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柳河致辭。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內蒙古、浙江、湖北、廣東、貴州等省區進行交流發言。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司長王晨陽、財務司司長馬秦臨分別部署工作。

2.png

3.png

  9月3日晚,與會人員一行赴清河坊歷史街區考察調研上城區非遺活態館群建設情況。作為南宋皇城大遺址所在地和宋韻文化的承載地,杭州市上城區文脈綿長、底蘊深厚,擁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198項,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19位。上城區以清河坊歷史文化街區為主陣地,積極構建“111+N”工作體系,即“一館、一站、一街、N個數字非遺碼”空間佈局,打造集非遺、旅遊、觀光、住宿、度假、體驗于一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活態館群落。

3.png

4.png

  上城區非遺展示館作為集非遺宣傳、展示展銷、互動交流、數字化體驗為一體的公益性場館,全年開放300天,開館三年來累計接待近10萬人次,有效集聚了人氣,已成為遊客來清河坊街區的必打卡點。以非遺館為核心,聚焦非遺與旅遊、文創、商業的深度融合,在清河坊歷史街區還設有17個非遺工坊亭、30余家非遺店舖和N個數字非遺碼,遊客線上“掃一掃”即可雲上體驗兼有皇家古韻和市井風情的非遺旅遊線路,線下圍繞非遺景點打造、非遺體驗等內容,創設多樣化消費場景,實現街區間優勢互補、客流互引,激活實體經濟,構建非物質文化遺産館活態群落。參會代表還實地考察了胡慶余堂中藥文化、銅雕技藝、方回春堂膏方製作技藝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省級非遺工坊。

6.jpg

  9月4日上午, 與會人員實地考察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從2012年底,省委省政府明確建設項目並選址,2019年2月破土動工建設,2023年8月29日正式開館,整個工程項目跨越11年。整體建築為地下二層、地上五層,其中,展覽教育空間主要分佈在地下一層到地上四層之間,面積約1.5萬平方米。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館緊扣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定義,圍繞“生活”這一核心,將“人與過程”作為關鍵抓手,打造一座活態的、溫情的、流動的、無界的,並且具有未來生命力的展館。

  與會人員紛紛表示,杭州市上城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館活態群落和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各具特色、與時俱進、深入生活,彰顯出非遺歷久彌新的生命力。此次會議為全國同仁搭建了交流平臺,大家也將借鑒兄弟省的先進經驗,提升場館運維水準。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非遺的保護傳承,重在融入現代生活、展現時代價值。非遺館建設座談會的召開,將進一步推動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用非遺講好中國故事,用非遺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