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浙江要專門培養萬名這類人才 透露什麼信號
發佈時間 | 2023-08-30 08:24:13    

   聽説過機械工程師、水利工程師,那你聽説過大數據工程師、智慧製造工程師嗎?

  高水準的數字技術工程師,可以説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支撐。

  最近,浙江省人力社保廳、省財政廳出臺《浙江省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實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末,要圍繞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工程應用領域,培育數字技術工程師1萬人以上。

  數字經濟的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不管是推進數字産業化還是産業數字化,關鍵都在人才。

  首次推出的這一培育項目,是浙江對數字人才的新一輪佈局,有哪些考量?

  1

  對於經濟大省來説,要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除了穩住傳統優勢産業,還要挖掘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上海、浙江、廣東、江蘇等經濟大省,幾乎都將數字經濟當作經濟高品質發展“續航”的重要抓手,制定了專門的計劃目標。

  為什麼不約而同?因為數字經濟真的有這個潛力。浙江2022年發佈的《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顯示,2017年至2021年,浙江數字經濟年均增長13.3%,兩倍于GDP年均增速。今年年初,浙江確定了新一輪小目標——未來五年,力爭數字經濟增加值和核心産業增加值突破7萬億元和1.6萬億元,實現新一輪“雙倍增”。

  人才增速,正是決定經濟增速的關鍵。

  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加速創新,催生了大量數字新職業。去年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共標注了97個數字職業,佔職業總數的6%,其中專門新增了“數字技術工程技術人員”小類。

  但面臨的問題也很現實——現有的數字人才數量遠少於實際需求。

  以紹興的積體電路産業為例。當地2021年發佈過一個數據,預測2025年紹興積體電路産值目標實現1000億元,2022年和2025年,行業人才需求分別為3.6萬人左右和7.2萬人左右。

  3年內,從業人員數量要翻一番,人才缺口可見一斑。其他數字産業也大同小異。

  靠自然生長是遠遠不夠的。於是,2021年,人社部啟動了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提出在2021年至2030年,圍繞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數字化管理、智慧製造、工業網際網路、虛擬現實、區塊鏈、積體電路等數字技術技能領域,每年培養培訓數字技術技能人員8萬人左右,培育壯大高水準數字技術工程師隊伍。

  這份《實施方案》,就是國家部署的省級層面落地。浙江還首批公佈了3家數字工程師培育項目培育機構,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和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分別對應開展區塊鏈、智慧製造、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相關培訓。

  2

  《實施方案》的目標很明確,要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為企業培訓“畢業即上崗”的人才。

  要實現這一點,需要拓展當前專技人員的成長路徑。

  專技人員走的是職稱序列。過去專技人員培養,主要是兩種模式,一種是職稱考試,一種是職稱評審,二者效力相同。相對來説,通過評定獲得職稱的會更容易被社會認可,因為相對來説,評審考慮得更綜合,能力、學歷、經驗缺一不可。

  但如果按照常規培育模式來就太慢了。比如中級職稱評定,碩士研究生或者雙學位獲得者,可以在從事工作二或三年後進行申請,如果是本科畢業,則需要從事相關技術五年以上。像人工智慧這樣需求暴漲的新興職業,市場新一輪爆發還不到十年,人才儲備肯定跟不上。

  所以《實施方案》裏明確,數字技術工程師要“多元化培養”,即“探索舉辦數字技術技能競賽、數字經濟技術人才論壇、數字人才專題研修等活動”。這樣的培育方式,能夠讓數字技術工程師的培育速度較常規加快1-2年。

  在聘的數字經濟領域高技能人才可申報相應層級的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培訓,取得專業技術等級證書後,可享受貫通專業技術職稱的政策。具體來説,取得初級專業技術等級證書的,可直接認定為助理工程師;取得中級專業技術等級證書的,可直接認定為工程師;取得高級專業技術等級證書的,可直接申報評審高級工程師。

  根據公開報道顯示,今年6月和7月,全國首張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專業技術等級證書、全國首張智慧製造專業技術等級證書分別在重慶和天津頒發。這兩張證書就是通過多元化培養的方式誕生的。

  當地媒體在報道時,都提到了“訂單班”模式。重慶採用的是“行政+市場”方式,為重點企業制定“一企一案”。而天津更是在全國首次實施高校、領軍企業、數字人才培育項目培訓機構三方協同的智慧製造專業産教融合“訂單班”模式,有些學員剛畢業,就被當地公司簽走併入職了關鍵崗位。

  3

  數字化技術發展和迭代非常快,一兩年甚至一個月就會更新一次。所以,數字技術工程師到底好不好用,還是要由市場主體來評價。

  由社會組織來職稱評價,浙江是有先例的。早在2018年,浙江就發佈《關於推進工程領域職稱社會化評價改革的意見》,針對工程技術職稱評價中存在的評價使用脫節、評價標準籠統、行政色彩濃厚等問題,進行探索嘗試,下放職稱評審許可權給社會組織。最終在數字安防、機電工程、汽車工程等10個專業領域,相繼授權7家行業協會和3家龍頭企業開展社會化評價改革試點。

  成效也很明顯,可以説讓工程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審從“學院派”走向了“工程派”,很多過去受限于論文、學歷的工程師有了發展機會。2016年全省申報特種設備高級職稱的企業人員僅3人,2017年授權省特種設備安全和節能協會評審權,當年企業申報人員高達117人,2020年達到133人。

  因此,浙江推行數字技能工程師社會化評價,本身就有比較良好的基礎。

  為了激發數字人才的積極性,《實施方案》還有不少亮點。比如,數字技術工程師,是第一批可以領取培訓補貼的工程師,首批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訓補貼從2200元到5200元不等。

  以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為例。初級要求培訓128小時學時,通過後可領取3300元補貼;中級要求128小時學時,通過後可領取3900元補貼;高級要求160小時學時,通過後可領取5200元補貼。

  這個數字不是隨隨便便制定的,差不多是培訓費用的70%左右,可以有效降低學員的學習成本。

  此外,參加數字技術培訓取得的相應學時,計入當年度繼續教育專業課學時,作為年度考核、晉陞和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

  只要有培訓意願,不管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自由職業者,還是高校畢業生、技工院校學生,都可以參與培訓。

  數字時代新職業發展主要經歷萌芽、成長、穩定三個階段。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測算發現,一個萌芽期職業能帶動10萬個以上就業機會,穩定期職業大概能帶動50萬個以上就業機會,按照目前職業發展的趨勢,數字時代未來5年有可能創造3000萬個以上的就業機會。

  在就業形勢緊張的當下,數字新職業,無疑是一個新風口。

  你會考慮做一名數字技術工程師嗎?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蔣欣如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