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
關於深入貫徹《品質強國建設綱要》
加快建設品質強省的實施意見
(2022年12月31日)
為加強全面品質管理,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建設品質強省,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品質強國建設綱要》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五屆二次全會精神,以品質強國戰略為指引,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數字化賦能品質治理,牢固樹立品質第一意識,聯動推進品質強省、標準強省、品牌強省戰略,建設“浙江標準”,做強“浙江製造”,培育“浙江精品”,全面提升産品品質、工程品質、服務品質、環境品質,著力增強産業品質競爭力,著力提高經濟發展品質效益,著力提升全民品質素養,高水準建設品質強省,為我省以“兩個先行”打造“重要窗口”,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篇章提供堅實的品質支撐。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品質整體水準全面提高,多層次、高水準的地方特色標準體系更加健全,品牌建設取得更大進展,品質強省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1. 經濟發展品質效益持續躍升。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區域優勢更加凸顯,綠色低碳轉型穩步推進。産業發展新動能和品質新優勢顯著增強,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水準顯著提升,全球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現代産業體系初步建立。製造業品質競爭力指數達到92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5%左右,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3%,全員勞動生産率達到22萬元/人。
2. 高標準品質供給全面優化。産品、工程、服務和環境品質標準全面提高,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全面落實,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品質供給與人民高品質生活需求更加適配。農産品品質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到99%以上,基本藥物、集採品種抽檢合格率達到99.5%以上,製造業産品品質合格率達到94%以上,工程品質一次交驗合格率達到100%,服務品質滿意度達到90分以上,設區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4%以上,地表水省控斷面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比例達到95%以上。
3. 品牌發展影響力顯著增強。“品字標”等具有浙江特色的品牌建設體系更加完善,品牌建設對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作用顯著增強,企業爭創品牌、大眾信賴品牌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品質卓越、特色鮮明的品牌領軍企業隊伍不斷壯大,形成一批優勢明顯、美譽度高的名品優品,規上製造業品牌銷售佔比達到55%以上。
4. 品質基礎設施建設更加高效。品質基礎設施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數字化、智慧化、協同化、國際化發展邁上新臺階,支撐産業和區域發展更加高效。品質基礎設施能級不斷提高,積極爭創國家級品質標準實驗室,培育一批品質技術服務品牌機構,建設一批高效實用的整合服務基地。
5. 品質治理現代化持續走在前列。品質政策法規體系更加健全,數字賦能品質治理變革取得重大進展,新型品質監管和信用體系更加完備,重大品質安全風險防控機制更加高效。品質多元治理機制進一步健全,品質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全民品質素養不斷提高,品質發展環境更加優化。國際合作交流不斷深化,國際規則話語權進一步增強。
到2027年,品質總體水準再上臺階。經濟高品質發展動能和品質效益優勢全面增強,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4%,全員勞動生産率達到28萬元/人,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形成,“415X”先進製造業集群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製造業品質競爭力指數達到92.5以上;産品、工程、服務和環境品質顯著提升,高標準品質供給支撐共同富裕高品質生活更加有力;品牌綜合實力達到更高水準,培育形成一批産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規上製造業品牌銷售佔比達到57%以上;品質基礎設施佈局更加合理,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實現更高水準協同發展,對現代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支撐更加高效,建設品質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200個以上;品質治理體系更加完善,以數字化改革牽引品質變革實現更大突破。
到2035年,高水準建成品質強省、標準強省、品牌強省,品質文化、品質氛圍更加濃厚鮮明。
二、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品質效益型發展
(三)強化品質發展創新驅動。構建“産學研用金、才政介美雲”十聯動創新生態,激發協同創新活力。圍繞“315”戰略領域,開展品質領域基礎性研究。聚焦提升品質保障和競爭能力的關鍵環節和關鍵領域,實施一批産業鏈供應鏈品質攻關項目,加快取得一批重大標誌性成果。大力實施數字經濟“一號發展工程”,推進品質管理數字化賦能行動,加大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在品質數據採集、研判和決策中的應用,提升全生命週期數字化品質管理水準,打造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品質智控”試點項目。全力推進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産業化,打通品質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渠道。深化智慧財産權保護“一件事”改革,形成智慧財産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全鏈條。
(四)增強品質發展區域協調優勢。一體推進品質強省、品質強市、品質強縣(市、區)、品質強業、品質強企建設,推動區域品質發展與“一灣引領、四極輻射、山海互濟、全域美麗”空間格局深度融合。發揮杭州、寧波“雙核驅動”效應,打造區域高品質發展引擎,引領四大都市圈城市群開展品質協調發展試點,建設國家品質創新先導區,率先探索品質效益型發展路徑。推動不同類型城市實施有特色的城市品質發展戰略,促進城市精細化、品質化、智慧化發展,爭創一批品質強國標桿城市。打造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強化品質資源要素集聚和政策傾斜,“一縣一策”推動山區26縣高品質發展,促進支柱産業改造升級和品質振興,培育形成品質發展比較優勢。推動設區市國家高新區全覆蓋、工業強縣省級高新區全覆蓋,積極爭創全國品質品牌提升示範區。加強長三角品質發展合作,推進長三角品質標準一體化建設。
(五)擦亮品質發展綠色底色。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範。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高標準實施碳達峰方案,高效協同推進“6+1”領域綠色低碳變革。深度調整産業結構,開展重點行業和重點産業資源效率對標提升行動、製造業淘汰落後攻堅行動,全面實行“區域能評+産業能效技術標準”準入機制,培育建設省級綠色低碳工業園區。推進新增百萬畝國土綠化行動、千萬畝森林品質精準提升工程,開發利用生態系統碳匯。深化綠色生産生活標準化指引和綠色認證整合改革,健全統一的綠色産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全面推行綠色設計、綠色製造、綠色建造、綠色流通,促進綠色消費轉型。
(六)深化品質發展普惠共用。嚴格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全面加強農産品食品藥品品質安全監管,完善“浙農碼”“浙食鏈”“浙苗鏈”等數字化應用,提高農産品食品藥品品質安全水準。開展品質惠民行動,強化農産品營養品質評價和分等分級,推動企業加快産品創新、品質升級、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産,加大“品字標”優質消費品供給,滿足多樣化多層次消費需求。制定重點工業産品品質安全監管目錄,強化品質安全監管。推進數字生活新服務行動,推動商業、文化、旅遊、健康、交通、時尚等消費跨界融合,加快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著力打造優質消費場景,打響“浙裏來消費”品牌。提振消費信心,深化“放心消費在浙江”行動,提升消費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加快推進産業品質變革,增強産業品質競爭力
(七)打造品質卓越産業集群。圍繞加快建設全球先進製造業基地,聚焦打造“415X”先進製造業集群,加快推動品質創新、品質基礎設施升級,建設産業品質標準創新合作平臺,營造産業集群品質發展良好生態。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産業鏈為紐帶,推動産業鏈上下游精準對接和資源要素集聚,推進品質管理協同、品質資源共用、企業分工協作,提升品質管理水準。實施製造業大平臺能級提升行動,推進“萬畝千億”新産業平臺建設。依託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舟山群島新區、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省級新區等,打造技術、品質、管理創新策源地,放大産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優勢。
(八)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聚焦三大科創高地和十大標誌性産業鏈,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工程化突破和産業化應用。開展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攻堅行動,改進關鍵品質性能指標。推進數字孿生、人工智慧、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發展,推進設計、生産、管理、服務一體化,全面提升智慧化生産和精益化管理水準。支援通用基礎軟體、高端工業軟體、新興領域軟體工程化開發,推進研發設計、生産製造等領域知識顯性化、模型化和標準化,提升軟體産品的易用性、相容性和可靠性。加強産業亟需的標準研製、計量測試、檢驗檢測、認證認可、智慧財産權等基礎能力建設,加快産業基礎高級化進程。
(九)增強産業品質競爭動能。加強數字經濟制度和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建成以“産業大腦+未來工廠”為核心的數字經濟系統。深化農業、工業、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品質導向,推進産業鏈、創新鏈、服務鏈與品質標準聯動提升。開展對標達標提升行動,以先進標準助推傳統産業提質增效和新興産業發展。加快現代農業全産業鏈標準化試點,大力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産。深入實施品質提升攻堅行動,持續推進製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提升産業品質競爭力。做優做強資訊技術、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等生産性服務業,拓寬數字化、柔性化、整合化、共用化融合路徑,推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能級服務業創新發展區。
四、深入實施品質提升行動,全面優化品質供給
(十)全面提升産品品質,打造“浙江製造”品質新優勢。實施重點産品品質階梯攀登工程,構建覆蓋重點産品的“浙江製造”標準體系,推進重點消費品、重要工業品、重大技術裝備品質邁向高端。開展消費品品質提升行動,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標準改造提升産品品質。引導企業更好適應個性化、 差異化、品質化消費需求,創新生産模式和産業組織方式,開發高品質、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新産品,推動消費品品質向消費端適配型轉變。對標國際先進標準,推進“同線同標同質”行動,推動優質産品消費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擴大優質産品供給。聚焦提升高端裝備製造能力和品質水準,加強技術 研發和品質攻關,實施品質可靠性提升計劃,促進品質升級。加強重大工程設備監理,保障重大設備品質安全與投資效益。
(十一)全面提升工程品質,鑄就“浙江工程”卓越品質。實施建設工程品質管理升級工程,全面推進工程品質管理標準化。完善全過程工程品質責任體系,嚴格執行工程品質終身責任制,強化工程建設全鏈條品質監管,健全品質責任追溯追究機制。加快傳統建材升級換代,大力發展綠色建材,完善綠色建材採信機制,推進裝配式建築構件部件標準化,推動從生産到施工全鏈條的建材品質提升。強化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在建築領域的整合應用,積極推行智慧建造。構建現代工程建造品質管理體系,強化全生命週期品質管理。強化工程設計源頭管理,加大前瞻性建造技術研究和研發投入,完善工程設計審查論證機制。大力發展全過程工程諮詢和專業化服務。加快發展高星級綠色建築。實施“平安百年”品質工程行動,打造“浙江建造”精品樣板。
(十二)全面提升服務品質,擴大“浙江服務”高品質供給。實施服務品質提升工程,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結構優化、競爭力強的現代服務業新體系,推進生産性服務業高端化、專業化發展和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化、精細化提升。健全服務品質標準體系,推動建立優質服務承諾、認證、標識制度,爭創一批國家級綜合服務業標準化試點。推行服務品質監測評價,優化完善評價指標體系,定期發佈服務品質滿意度結果。實施服務品質升級計劃,在軟體和資訊、科技、現代物流、創意設計、檢驗檢測等領域開展品質標桿企業建設行動。推進公共服務數字化改革,強化公共服務多元化保障,加快建設“15分鐘公共服務圈”,高水準打造“浙有善育”“浙裏優學”“浙裏就業”“浙裏健康”“浙裏安居”“浙裏康養”“浙有眾扶”“浙裏檢”“浙裏藥店”等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公共服務優質化均等化。
(十三)全面提升環境品質,樹立“浙江環境”最美標桿。打造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總結推廣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模式和典型案例。建立健全“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推動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基本消除中度污染天氣。深化“五水共治”,推進“美麗河湖”“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推動飲用水安全和水環境品質持續改善。深化土壤污染源頭精準防控,加強土壤分類管理、風險管控和修復,加快構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控治”體系。深化全域“無廢城市”建設,推進固體廢物全過程閉環管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構建全過程、多層級生態環境風險防範體系,提高生態環境風險應對能力。實施海岸線保護與整治修復行動,加快“藍色海灣”建設。全面推行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推進生態系統生産總值(GEP)核算應用體系建設,完善與生態産品品質和價值相掛鉤的財政獎補機制。
五、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提升企業品質和品牌發展競爭力
(十四)強化品質技術創新應用。實施企業技術創新趕超工程,引導企業建立創新突破與國際同步、産品品質與國際接軌的品質技術創新體系。加強産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省重點企業研究院等重大創新載體和研發平臺建設,推進品質設計、試驗驗證以及可靠性工程等先進品質技術的研發應用。支援創新型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或産業創新聯盟,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打造“領軍企業+中小微企業”創新生態圈。引導企業持續完善企業技術標準體系,構建技術、專利、標準聯動創新機制,促進原創技術成果轉化為標準,推動高水準企業標準向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轉化,打造標準創新型企業。鼓勵支援中小微企業推進高端智慧裝備升級換代,實施技術改造、品質改進、標準創新、品牌建設,提升企業品質技術創新能力。
(十五)加強全面品質管理。鼓勵企業強化以質取勝的發展戰略,將品質管理運用到研發設計、生産製造、供應鏈管理、行銷服務等全流程,推進小微企業品質管理體系認證提升 行動。引導企業加快建立以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為基礎的品質管控體系,推動全員、全要素、全過程、全數據的新型品質管理體系應用,全面提升品質管理成熟度。加強供應鏈品質管理,充分發揮“鏈主型”企業的帶動作用,將品質管理成功經驗和先進方法向産業鏈兩端延伸推廣。
(十六)爭創國內國際知名品牌。推動企業開展以誠信為基礎、以品質為內涵的品牌建設活動,提高品牌管理運營能力。深入實施“千爭創萬導入”等品質管理活動,梯次培育産業領航企業、單項冠軍企業、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等優質企業,積極參與中國品牌創建行動,爭創中國品質獎、中華老字號等國家級品質品牌榮譽,打造“百年老店”。實施浙江精品培育行動,集中財力支援“品字標”品牌建設,完善品質標準體系,培育打造一批“浙江製造”“浙江農産”“浙江服務”精品。推動區域內企業申請註冊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加快標準協調、創新協同、業務協作,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影響力強的區域公共品牌。開展品牌基礎理論、價值評價、發展指數等研究,建立品牌價值測算指標體系和發佈機制。支援企業加強品牌保護和維權,依法嚴厲打擊品牌倣冒、商標侵權等違法行為,營造品牌優質發展的良好環境。
六、建設高能級品質基礎設施,增強品質技術支撐能力
(十七)健全品質基礎設施發展體制機制。突出品質基礎設施戰略資源地位,充分發揮政府統籌規劃與監督服務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和分級分類管理。圍繞“415X”先進製造業集群和十大標誌性産業鏈合理佈局品質技術服務機構,建設系統完備、結構優化、高效實用的品質基礎設施。深入推進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和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綜合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檢驗檢測機構市場化改革,深化計量技術機構改革創新,協同推進技術創新、品質基礎設施建設和産業競爭力提升。加強能力驗證比對技術監管,強化重點領域計量、標準化、檢驗檢測、品質認證監督檢查,開展品質基礎設施運作監測與綜合評價,提升品質技術服務機構管理水準,促進行業規範發展。
(十八)提升品質基礎設施能級水準。實施品質基礎設施升級增效工程,提升品質技術支撐保障能力,培育、扶持一批技術能力強、服務信譽好的技術機構成為行業品牌。完善省域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和量值傳遞溯源體系,加快推進各級各類計量標準改造升級,拓展測量範圍,提高準確度等級,提升智慧化水準。制定高品質高效益的“浙江標準”,完善標準化公共資訊服務平臺,提升管理服務數字化、智慧化水準。建設檢驗檢測數字化服務平臺,增強檢驗檢測數字化服務供給。完善“標準+ 認證”為手段的“品字標”品牌建設制度體系,大力推行高端品質認證和新型服務認證。優化品質基礎科技創新資源配置,建設國家級品質標準實驗室,鼓勵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品質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不同市場主體供需要素流通。
(十九)提高品質基礎設施服務效能。實施品質基礎設施賦能行動,圍繞科技創新、優質製造、綠色低碳發展等重點領域提升品質基礎設施技術服務,推動數據、儀器、設備等資源開放共用。深化“標準化+”行動,體系化推進標誌性産業鏈標準化建設,促進全域標準化深度發展。搭建國際化商品二維碼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全球二維碼遷移計劃示範區。實施品質基礎設施拓展夥伴計劃,構建協同服務網路,深化線上線下融合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建設和運作,打造一批標準化、數字化品質基礎設施整合服務基地,為促進廣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品質創新提供優質服務。推動省市縣三級計量、標準、認證、檢驗檢測要素跨層級跨區域融通協同。建設技術性貿易措施公共服務體系,打造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紅綠燈”。加強品質基礎設施國際交流與銜接,優化合格評定對外貿易採信機制,助力內外貿一體化和統一大市場建設。
七、強化數字化改革牽引,推進品質治理現代化先行
(二十)深化品質法治體系建設。完善地方品質法規,推動開展浙江省品質促進條例立法研究。縱深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完善品質執法監督機制,推動跨行業跨區域監管執法合作,推進行刑銜接和行紀銜接。支援開展品質公益訴訟和集體訴訟,嚴格執行商品品質懲罰性賠償制度。健全産品和服務品質擔保與爭議處理機制,探索品質安全責任保險制度,推行第三方品質爭議仲裁。加強品質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營造良好品質治理法治環境。
(二十一)完善品質政策制度。完善省市縣三級政府品質激勵機制,鼓勵各地加大資金統籌力度,按有關規定實施品質獎勵。完善高品質發展指標體系,研製品質競爭力指數、品牌發展指數和區域品質指數,系統開展品質統計監測。加快完善優質優價的政府採購和招投標制度體系,健全覆蓋品質、標準、品牌、專利等要素的融資增信體系,加大對企業品質創新的金融扶持力度。實施品質披露制度,及時公示品質領域抽檢資訊和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等信用資訊,鼓勵企業實施品質承諾和標準自我聲明公開,推動相關資訊通過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實現“多報合一”。將品質內容納入中小學義務教育,推進品質標準相關學科專業建設,支援有條件的高校成立品質和標準化學院、高端智庫。完善品質專業技術技能人才職業培訓制度和職稱制度。建立品質政策評估制度,強化結果反饋和跟蹤改進。
(二十二)創新品質數字治理。以建設全國市場監管數字化試驗區為契機,全面迭代“浙江品質線上”等數字化品質 治理應用系統,用數據鏈串起監管鏈、風險鏈、責任鏈。全面推行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網際網路+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完善市場準入制度,深化工業産品生産許可和強制性認證制度改革。實施品質安全監管築堤工程,深入推進産品品質全流程監管“一件事”改革,建立健全重點産品品質監督抽查、風險監控、品質安全追溯、事故強制報告、缺陷産品召回等閉環監管機制。建立健全産品品質信用風險分級分類機制,根據信用風險水準實施差異化監管,對高風險主體加大産品品質監督抽查頻次。探索開展品質安全“沙盒監管”等包容審慎監管模式試點。嚴格進出口商品品質安全檢驗監管。加強市場秩序綜合治理,加大假冒偽劣打擊力度。
(二十三)推動品質社會共治。創新品質治理模式,健全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社會參與的多元治理機制。推動向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賦權品質管理職能,共同參與品質治理。弘揚新時代工匠精神,大力推進“技能浙江”行動。建立健全企業首席品質官、標準總師制度,加快品質工程師、品質技術能手隊伍建設。建立完善品質資訊公開機制,鼓勵開展商品品質安全評價、比較試驗、消費評議和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加強社會品質監督。完善品質安全多元救濟機制,健全品質保證金制度,推行先行賠付,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辦好“品質月”“中國品牌日”等活動,定期舉辦全省品質大會,傳播品質文化,提升品質意識。
(二十四)強化品質國際合作。深入開展品質領域教育培訓、文化交流、人才培養等國際化品質合作,支援我省品質領域專家到國際組織交流任職、國外品質領域專家申報“鯤鵬行動”計劃。圍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實施等,建設計量技術轉移平臺和標準資訊平臺,推動品質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依託金磚國家標準化研究中心等平臺,支援具有國際化優勢的專業機構和企業組建國際標準聯盟,開展貿易品質爭端預警和協調機制研究,制訂國際標準、認證規則以及技術性貿易措施規則。支援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國際化發展,爭取獲得國家實驗室認可CNAS證書等,提升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服務能力。建立跨區域消費爭議處理與執法監管合作機制,開展品質監管執法和消費維權雙多邊合作。
八、實施保障
(二十五)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對品質工作的全面領導,確保黨中央、省委對品質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充分發揮品質強省工作領導小組對品質工作的統籌協調作用,健全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工作機制,紮實推進品質強省建設。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建立品質工作統籌協調機制,努力推進品質強市、品質強縣(市、區)建設。各地各部門要結合實際,統籌好本實施意見主要目標任務與國民經濟 和社會發展規劃、其他專項規劃的關係,制定落實年度推進舉措,加強産業、財政、金融、科技、貿易、環境、人才等方面政策與品質政策協同。
(二十六)完善責任體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品質強省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來抓,強化品質建設的屬地管理責任,黨政一把手對品質建設重點工作親自部署、重要任務親自督辦。強化品質建設的行業管理責任,各職能部門在承擔推動主管行業發展職責的同時,對行業品質提升、品質安全負責,對行業內出現系統性品質問題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二十七)加強考核評價。加強品質督查工作,形成有效的督促檢查和整改落實機制。優化品質工作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強化品質工作督查考核,將考核結果納入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內容。建立品質強省建設評價體系,品質強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對本實施意見的落實情況開展督促指導,配合國家做好品質強國建設綱要實施情況監測評估,適時發佈品質強省建設年度評估報告,重要情況及時向省委、省政府請示報告。對在品質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按有關規定給予激勵。
來源:潮新聞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