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泰順遊客同比增長50% 亮相春晚的《碇步橋》現實中有多美?
發佈時間 | 2023-01-28 09:32:14    

  1月21日晚,舞蹈《碇步橋》亮相總臺《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網友直呼:“太美了!怎能不憶江南?”

  2023年春晚舞蹈《碇步橋》畫面

  《碇步橋》靈感取材于溫州市泰順縣仕陽鎮仕水碇步橋。用節目編導李佳雯的話説,“碇步橋是一種最富有詩意的橋梁形式,流水間隔著石橋,行走間時間變得很慢很慢,卻看見了綠水橫波、青山做伴”。

  “碇步橋”是一種古老橋梁的統稱,在浙江、福建等地都能看到這種“簡易又詩意”的石橋。

  《碇步橋》帶火泰順

  遊客同比增長50%

  “春節這幾天,碇步橋上游人如織,仕陽鎮的遊客量翻一番都不止,達到了2萬人次。整個泰順縣旅遊人數跟2022年春節同比增長達到了50%,超過了28萬人次。”泰順縣文廣旅遊體育局局長沈海青説,特別是正月初四當地的國家級非遺碇步龍在全國文保碇步橋上表演,真的是珠聯璧合,賞心悅目。

  據悉,仕水碇步橋始建於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一字形淩波延伸,是世界上最長的“古碇步”,2006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碇步橋全長133米,共233齒。

  仕水碇步由兩塊平整條石砌成,平行分高低二級,高級為白色花崗石,低級為青色花崗石,高低寬近兩米,可供三人平行來往。

  為保護碇步不被洪水沖毀,碇步上下兩側河灘均用卵石砌成,每隔數十米,埋有木樁和木框架,用橫木搭架,構成井字形,藉以加固灘埠基礎。

  據《重修仕水碇步序》記載:“石板其堅,計永年也;色取青白,昭利涉也。”矴步南岸豎著十二塊青石碑文,詳細記載著當年的修建情況和工藝。

  踩在古老的步石上涉水,能給人一種返璞歸真之感。對於泰順人而言,碇步更是鄉愁的載體,記憶深處的嬉笑打鬧聲,潺潺的溪水聲,敲鑼打鼓的熱鬧聲,這是碇步橋上的迴響。

  沈海青介紹,泰順是我國著名的橋鄉,除了國保“碇步橋”,泰順還有舉世聞名的廊橋,被譽為“中國廊橋之鄉”。全縣境內現存古廊橋32座,其中15座廊橋和仕水碇步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年因為春晚《碇步橋》的導流,很多廊橋都成了網紅打卡點。

  “穿行于這些古老的廊橋上,你仿佛能感受到千百年時光裏曾經發生的點點滴滴。”

  碇步橋上碇步龍

  一座小鎮擁有兩大“國寶”

  那麼,究竟什麼是“碇步橋”?為什麼如此之火?

  “碇步”(音同“定”),又稱“汀步”“矴(同‘碇’)步”。是水上步石的一種,多建於水不是很深但較為寬闊的山溪之中,方便人們渡河行路。

  碇步橋便是橋梁的原始形態,學術上稱“堤梁橋”,因形狀酷似琴鍵,又名“琴橋”。

  沈海青説,泰順有千條碧波,萬條山澗,而碇步無處不在,長則數百齒,短則四五齒。有的碧波短短數百米,而碇步就有數十條,如蜘蛛網一般縱橫交織在山水之間,成為山城大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格外引人注目。

  據考證,泰順共有碇步200多條,最早為百丈莒江碇步,修建於唐末,迄今有上千年曆史,現今已被淹在飛雲湖之下。碇步分佈較廣,自東溪至仕陽十多公里溪流就有百齒碇步十多條,如雪溪碇步、溪坪溪碇步、洋面碇步、鐵爐坑碇步、彭溪碇步、蔡宅底碇步、東溪大碇步、仕水碇步等等,其中最為壯觀的要數春晚亮相的仕水碇步。

  值得一提的是,泰順仕陽鎮除了擁有“國保”碇步橋,還有另一“國寶”——國家級非遺項目碇步龍,其最大特點就是在碇步上表演舞龍,“這是目前世上絕無僅有的一種舞蹈。”

  碇步龍始創于清嘉慶三年(1798年),至今已有200多年曆史。據仕陽鎮朝陽村《林氏族譜》記載:林氏裔孫為慶祝朝陽村林氏宗祠落成,突發奇想首創在碇步上舞龍燈,以慶大典而來。

  沈海青介紹,“今年正月初四(25日)表演的碇步龍,表演者利用高低不平的碇步,龍隨珠動,上下騰挪,左右迴旋,同時嗩吶、鑼鼓、花炮喧天。碇步龍上演的時候,只見金龍在碇步之上,時而跳躍如騰龍升空,時而此起彼伏如巨龍潛海,龍身上的燈光把龍體映襯得紅彤彤,遠遠望去神似一條巨大火龍飛騰在江河之上,伴隨著配樂聲,聲勢浩大,極具觀賞性。”

  碇步橋“火出圈”之後,很多人在打聽泰順有哪些好吃好玩的。對此,沈海青也為網友們做了一份旅行攻略。

  泰順還有哪些好玩的?

  泰順廊橋—氡泉國家級旅遊度假區。近日剛獲文化和旅遊部批復認定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這也是浙南閩東首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度假區87%的森林覆蓋率,空氣品質常年保持在國家一級標準以上,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天然氧吧”。

  廊橋文化園。泰順現存古廊橋中,最負盛名的當數廊橋文化園內的北澗橋、溪東橋。兩座古橋相距不過百米,建造年份也相差不遠,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姐妹橋”。

  北澗橋建於清康熙十三年,嘉慶八年重建,是《清明上河圖》中虹橋結構的再現,不用一釘一鉚,濃縮了編梁木拱廊橋營造技藝。

  溪東橋與北澗橋遙相呼應,兩個樓層12個角翼高高翹起,在遠處青山的映襯下,顯得異常靈動。橋上建有廊屋15間,設有神龕,繪有壁畫,天花板及四角雕有花卉和蝙蝠圖案,橋棟上塑造“鰲魚雙吐水”,棟下塑造“唐僧取經”及梅、蘭、竹、菊等,栩栩如生。

  塔頭底古村。是泰順季姓聚居地,古村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有濃厚的明代民居建築風格,泥墻黑瓦、磚木巧構的塔頭底古建築群雖談不上巍峨堂皇,但也是錯落有致,匠心獨具。 

來源:杭州日報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