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從浙江銀保監局獲悉,近日浙江銀保監局聯合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生態環境廳等10部門,聯合製定出臺《浙江銀行業保險業支援“6+1”重點領域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據悉,該《行動方案》重點圍繞能源、工業、建築、交通、農業、居民生活等六大領域以及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簡稱“6+1”),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具體工作舉措。從支援綠色産業發展、完善綠色金融服務機制、強化轉型期金融風險管理、加強數字化改革引領、推進行業自身建設等五大路徑出發,確定20條重點任務,形成38項重點領域的差異化金融支援具體舉措。
如何建立銀行業保險業支援碳達峰碳中和監測目標體系?《行動方案》提出了具體目標:力爭2021-2025年,全省綠色信貸年均增速高於20%,餘額達到2.5萬億元,佔各項貸款比重每年提升1個百分點;氣候融資每年新增2000億元以上。引導綠色保險全面深入參與氣候和環境風險治理,每年為環境風險治理領域提供的風險保障額度超650億元。同時明確了金融支援清潔能源、綠色製造、綠色建築、綠色交通、生態環境農業等細分領域的監測目標。
浙江銀保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行動方案》將碳達峰碳中和融入綠色金融發展整體佈局,推動建立與碳排放強度控制相匹配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健全以節能降碳增效為導向的綠色金融服務機制,全面打造綠色金融發展示範省。
進一步了解《行動方案》,以下關鍵詞值得關注。
關鍵詞一:綠色項目
以綠色項目為重點推動綠色産業做大做強。
一是建立綠色低碳項目清單制管理。建立節能減碳技術改造項目、綠色低碳項目、綠色低碳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三張清單”,配套專項授信額度,推動信貸資源向綠色低碳項目傾斜。引導保險資金加大綠色低碳項目投資力度。
二是有保有控支援産業結構調整優化。全力保障低碳高效産業發展融資需求,支援高碳高效産業低碳轉型。嚴格控制高碳低效産業信貸投放,倒逼企業改造提升或退出。嚴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項目融資。
三是深化重點領域金融服務。研究制定細分行業和領域的授信支援政策方案,著力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綠色製造、綠色建築、綠色交通等領域金融支援,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研發與應用。對接浙江“十百千”低(零)碳試點示範體系、綠色低碳園區,給予重點授信支援,助力美麗浙江建設。
四是合力拓寬多元化綠色融資渠道。
關鍵詞二:節能降碳
以節能降碳為導向完善綠色金融服務機制。
一是推動將碳表現納入授信管理流程。二是探索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碳核查機制。三是實施差別化綠色信貸和綠色保險政策。四是完善綠色金融産品服務創新機制。五是強化綠色金融績效考核管理機制。
關鍵詞三:可持續發展
以可持續發展為保障強化轉型期金融風險管理。
一是探索將氣候相關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健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風險管理體系,制定氣候風險評估標準,開展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評估風險敞口,做好應急預案。開展區域性環境和氣候資訊披露,探索披露銀行保險機構持有資産碳足跡、高碳資産風險敞口和自身運營碳足跡。
二是強化綠色資産風險分類管理。推動銀行機構按照貸款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及氣候與環境風險狀況,對全部客戶和貸款進行分類,摸清風險底數,實施動態管理。
三是有效防範化解高耗能、高排放金融風險。
四是充分發揮保險參與環境與氣候風險治理作用。推動保險機構參與環境與氣候風險治理體系建設,發揮防災減災功能,研究面向投保主體的環境與氣候風險監測預警機制。
關鍵詞四:數字化改革
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強化資訊共用和多跨協同場景運用。
一方面,依託浙江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等渠道,進一步擴大企業環境信用資訊、綠色項目、綠色製造、綠色工廠、綠色建築等綠色資訊共用範圍。對接我省企業碳賬戶、工業碳平臺、有關碳交易平臺等,強化碳排放、碳交易等資訊整合共用。
另一方面,推動銀行保險機構建立完善數字化管理系統,大力推廣線上、便民金融服務,倡導綠色低碳金融服務方式。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