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64613億元背後,是什麼樣的浙江?
中國網 · 涌金樓 王世琪 夏丹  | 發佈時間2021-01-26 12:27:28    

   1月26日上午,浙江省人民大會堂傳出喜訊:2020年浙江生産總值(GDP)達到64613億元,比上年增長3.6%。儘管2020年充滿不確定,但浙江依然交出了一張靚麗的成績單。

  仔細品讀這個數字,它不僅因2020的艱難困苦而格外耀眼。

  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的重要歷史節點上,64613億元背後,是浙江對上一個五年的答覆,也是對下一個五年的展望,是浙江謀求高品質發展立體而豐滿的畫像。

  站在浙江看浙江——

  3.6%的含金量有多高

1.jpg

  “十三五”期間,浙江GDP從4萬億級擴增至6萬億級體量。2017年、2019年,浙江GDP先後躍上5、6萬億元臺階。2020年在克服疫情的不利影響,浙江經濟依然保持穩中有升,總量持續穩居全國第四。

  回眸歷史,2004年浙江省GDP首破1萬億元,2008年破2萬億元,2011年破3萬億元,2014年破4萬億元,2017年突破5萬億元,2019年一舉突破6萬億元。

  從3年到4年新增1萬億元,到2年新增1萬億元,不難發現,在經濟體量不斷增大的同時,浙江經濟破新萬億的態勢蹄疾步穩。

  單看2020年,浙江經濟劃出的曲線更有意思:一季度-5.6%,上半年0.5%,前三季度2.3%,到全年的3.6%。逆勢上揚,節節攀高。

  “難以置信,大大超出預期。”當涌金君問浙江省統計局總統計師王美福怎麼看時,他無限感慨地説。

2.jpg

  在浙江,一隻口罩為這條曲線做了完美的註釋。

  2020年的打開方式,是一隻普普通通的口罩。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口罩變得“一罩難求”。

  “最開始,浙江省一天的口罩産能幾乎為全省一天的消耗量的十分之一。別説普通百姓,連醫護人員的口罩都難以保證。”回憶起疫情之初的緊缺,浙江省經信廳一位分管副廳長依然感慨。

  為此,浙江專門設立口罩生産工作專班,快速構建起口罩生産體系,克服設備緊缺、物料緊缺、員工緊缺的三重難關,實現了“一週組織産能上千萬,兩周實現産量破千萬,三周産能近200萬、産量破1500萬”。

  浙江口罩日産量從疫情之初的15.5萬隻,快速提升到3月26日的6300萬隻以上,之後甚至創下日産1.6億隻的記錄。不單完成國家調撥任務,還為企業迅速復工復産提供了有力支撐,當疫情海外蔓延時,還實現了出口和支援國際社會。

  從2月10日開始復工復産,到2月24日,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基本實現全面復工,比全國提前半個月左右。

  什麼是浙江經濟的韌性?這就是了!它不抽象,它很實在!

  經過多年的磨礪,尤其是“十三五”以來的經濟高品質發展打下的紮實基礎,遇到困難,快速反應、靈活應對,使得浙江經濟經住了疫情大考。

  到2020年四季度,浙江規上工業經濟連續三個月保持10%以上的增速,分別是10.9%、11.9%和10.2%,為近十年裏速度最快的一個季度。

  “我做過一個測算,2020年3月至12月,工業後10個月平均增速超過9%;6月份以來全省出口增速接近20%。”王美福説,穩增長工業貢獻大,出口貢獻度高。

  站在長三角看浙江——

  世界級經濟圈有多強

3.jpg

  當下,區域之間的競爭,早已上升到城市群的緯度,而談論浙江的關係最為密切的城市群,無疑是長三角。

  三省一市的對比,已是老生常談,今天涌金君要把長三角當成一個整體,看看這個我國經濟發展活力最足的地區在2020年表現如何。

  先來回顧下2019年。長三角地區GDP合計23.7萬億元,約佔全國的23.9%,同比增長6.4%,高於全國增速0.3個百分點,經濟實力可見一斑。

  而2020年,儘管受到疫情影響,長三角的經濟發展活力無疑再次實現躍升。根據現有統計,浙江64613億元、安徽38680億元、上海38700億元,江蘇10.27萬億,長三角地區GDP總量突破24萬億元。

  這個突破屬實不易。疫情暴發,作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增長極,長三角三省一市首當其衝——一方面人口高頻流動,防控壓力大;另一方面,一體化多年形成了無數條牢固的産業鏈,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即便如此,長三角地區仍然率先實現破題,通過區域協作在全國率先重啟經濟發展。“2020年的種種,是長三角一體化多年的成效檢驗,穩定的增長説明三省一市在長期協調發展已經形成默契,能夠同心協力共克時艱。”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呂淼認為,這將是未來長三角一體化提質增效,參與國際競爭的關鍵。

4.jpg

  而另一個體現長三角發展潛力的指標,是龍頭城市的擴容。

  2019年,全國17個城市GDP破萬億,長三角6地上榜,而2020年,南通、合肥兩個長三角主要城市相繼官宣,2020年地區生産總值增長突破萬億。

  對於一座城市來説,GDP破萬億是發展實力的象徵。一個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一個長三角一體化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合肥與南通的晉級,對於長三角的區域經濟發展,無疑是重大利好。

  “對於一個城市群而言,多極化是區域空間佈局持續優化的重要特徵。”呂淼説,世界範圍內大都市群的發展無不遵循這一發展規律。

  以日本東京都市圈為例,1986年,日本政府提出培育“業務核都市”,通過産業功能的集聚,在東京周邊縣市形成若干職住平衡、城市服務功能完善的自立型都市。新宿、澀谷、台東等周邊地區充分利用好自身優勢在承接製造産業溢出的同時,發展配套的商業服務、科研服務等服務産業。當前,本來荒蕪的山手地區變成了繁華的衛星城市,還促進了神奈川縣、千葉縣和茨縣等地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水準,有效支撐了東京都市圈的經濟社會生活。

  但在萬億城市的打造上,浙江這個長三角金南翼也要打起精神,自杭州、寧波先後邁入萬億行列後,“三弟”溫州顯得差距有些大,2019年,溫州的GDP為6606億元,任重道遠。

  站在全國看浙江——

  全國第四的“標兵”與“追兵”

5.jpg

  談完長三角,再把視野放向全國。

  1月26日,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省長吳政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佈:2020年,江蘇地區生産總值(GDP)為10.27萬億元。

  而就在兩天前的1月24日,廣東省統計局發佈2020年廣東經濟運作數據顯示:2020年廣東GDP達110760.94億元,同比增長2.3%。這一總量,超越世界上90%以上的國家,與加拿大、俄羅斯、南韓相當,遠超西班牙、澳大利亞、荷蘭等國。

  2019年,廣東GDP達10.5萬億元,成為中國第一個GDP破10萬億元的省份。今年,江蘇成為繼廣東之後的中國第二個破10萬億省份。

  如今,在中國,GDP10萬億元的頂端,廣東和江蘇,形成了雙子星。

  10萬億元是什麼概念?在國內,這兩個省份加起來就佔了全國超過五分之一的份額。

  放眼全球,GDP破10萬億,已經超過世界上90%國家的經濟體量。這一水準,與俄羅斯、南韓、西班牙等國家相當,説是富可敵國,一點都不誇張。

  除了雙子星之外,全國排名第三的山東,2020年GDP73129億元,同比增長也是3.6%,增速與浙江相當。

  截至目前,浙江已連續25年穩居全國第四。

  同是疫情影響下的2020年,僅從排名前三的標兵看,除了廣東經濟增速低於浙江一個多點,江蘇和山東,不但經濟體量比浙江大,且經濟增長高於浙江或與浙江齊平。這一點,值得浙江學習追趕。

  近年來,浙江經濟一直保持著好于全國、好于預期、領跑東部的態勢,從2020年的情況來看,浙江要保持經濟增速快的優勢需要更多努力。

  標兵大步向前,追兵也緊隨其後。

  繼2019年首破5萬億元以後,2020年河南GDP54997.07億元;四川直逼5萬億元;湖南首破4萬億元。湖北因疫情影響,雖增速仍為負數,但體量也達到4.34萬億元。

  當然,單純比較GDP總量並不十分客觀,因為每個省的地域面積、人口總數等情況都不一樣。但是,GDP作為國際上慣用的一個評價數據,對衡量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水準依然有其客觀性。

  比較GDP本身不是目的本身,可持續增長為百姓生活創造更多,才是經濟發展最根本的意義。

  如果説GDP代表著地方經濟發展的“面子”,那麼老百姓收入則是地方經濟發展的“裏子”。從這個維度來看,浙江經濟確實是有“裏”又有“面”。

  就在前幾日,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發佈數據,2020年,浙江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首破5萬元。更為可喜的是,浙江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以62699元和31930元,連續20年和36年居全國各省(區)第一。城鄉居民收入雙雙增長,城鄉居民收入比值降至1.96,連續8年呈縮小態勢,更是自1993年以來首次低於2。浙江成為城鄉協調發展水準最高的省份之一。

  儘管2020年受疫情影響居民增收面臨巨大挑戰,浙江堅持穩經濟、保民生,最終實現老百姓收入逆勢出新高。

  經濟穩定增長,老百姓收入才能持續提高。不唯GDP,但也要努力發展經濟,保持GDP的可持續增長,成為老百姓增收的可靠基石。

  站在世界看浙江——

  距離南韓有多遠

  與64613億元共同傳出的,還有另一個數字,8.5萬億元。這是浙江給自己制定的“十四五”GDP奮鬥目標。

  其實,浙江在發展中,一直有一個對標的目標,那就是隔海相望的南韓。

6.jpg

  浙江與南韓面積都約10萬平方公里,人口規模均在5000萬至6000萬之間,都屬於山多平原少的地形,且擁有較長的海岸線以及眾多的海島。

  地緣上的相近,使得南韓的發展經驗對浙江實現高品質發展有不小的借鑒意義。

  説起來,浙江對標南韓,還有一些歷史淵源。早在上世紀90年代,南韓因創造“漢江奇跡”名噪一時,不少學者都希望通過對其發展經驗的研究,為剛起步的浙江外向型經濟提供借鑒。

  經過三十年的發展,浙江學到不少,但差距仍然不小。

  以2019年的數據為例,南韓GDP總量為1.64萬億美元,同期浙江僅為南韓的55%;論每人平均GDP,2019年南韓每人平均GDP為3.175萬美元,同期浙江僅為南韓的49%。

  但即便如此,浙江的追趕態勢仍然明顯。1996年,浙江每人平均GDP是1100美元,南韓剛好達到10000美元,是浙江的9倍多;到2019年,這個比值縮小到了兩倍。

  南韓2020年GDP雖未出爐,但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南韓2020年GDP將同比下降1.8%,與浙江同比增長3.6%對比來看,兩者的差距無疑將進一步縮小。

  差距不斷縮小,是不是也失去了對標價值?

  其實不然。在發展中,南韓實現了“輕工業主導—重化工業主導—第三産業主導—知識經濟主導”的數次産業進化,對正處在“勞動力主導—資本主導—高科技産業主導”的轉型關鍵期的浙江來説,南韓轉型成功的經驗顯得彌足珍貴。

  清晰且具有前瞻性的産業規劃是重要經驗之一。

  早在1980年,南韓便提出發展半導體、電子機械、精密化學等技術密集型産業;進入新世紀初,南韓又把資訊技術、生物工程等作為更長時期的“未來産業”。

  正是這些超前佈局,才有了如今南韓半導體、液晶螢幕、汽車等領域的國際地位。

  而當下,浙江對“網際網路+”、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的建設佈局,也正是在産業規劃與發展中的一步妙棋。

  而另一條值得浙江借鑒的發展道路是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三星、現代、LG等五大集團在南韓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僅三星集團每年就貢獻南韓五分之一的GDP,也正是在這些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南韓的船舶製造、半導體、汽車等産業形成了優質的發展生態。

  浙江省政府諮詢委學術委副主任劉亭曾在接受涌金君採訪時提到,

  隨著人類進入資訊社會後,生産生活方式發生重大甚至是顛覆性轉變,經濟活動的運作和組織也將相應發生重大變化。

  這一過程中,龍頭企業、平臺企業對於産業集群式發展的影響必將進一步顯現。

  而浙江則可以借鑒南韓“龍頭帶集群”的經驗,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出一條現有企業和産業集群經由數字化生態、有機化重組,從而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路子。

  當然,在借鑒之中浙江也有創新之舉,比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的加快建設“單項冠軍之省”,便是浙江根據自身中小企業量大面廣的實際,確定的發展方向。

  在2020年的64613億元中,我們可以看到浙江追趕目標的努力與成效,再過五年,當展望之中的8.5萬億元照進現實,以浙江謀求高品質發展的定力與作為,這個差距必將繼續縮小。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涌金樓 王世琪 夏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涌金樓 王世琪 夏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