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新媒體時代評論如何引領?浙江的這場論壇“談”出新天地
發佈時間 | 2020-01-06 14:57:28    

   自媒體、新媒體、融媒體、全媒體……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輿論場在遷移,如何讓新聞評論的“眼睛”更亮?

  2020年1月3日下午,來自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人民日報客戶端、浙江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浙江新聞工作者協會、浙江日報社、浙江省廣電集團、浙江大學新聞系、杭州日報社等近20家媒體的評論“當家人”以及專家學者,就新媒體時代新聞評論如何把握時機和尺度,如何應用新媒體手段發揮新聞評論引導正能量的系列問題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大討論,被稱為首屆新媒體評論高峰論壇,這場論壇由阿里巴巴集團獨家協辦。

微信圖片_20200106150633.jpg

  圖:浙江省首屆新媒體評論高峰論壇

  新時代:堅守立場,堅守初心

  近年來,以網路技術、數字技術為支撐,以互動傳播為主要特徵的新媒體發展異常迅猛,這讓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8.54億,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網路視頻用戶達7.59億。

  新時代正在生成新的社會語境、傳播格局和精神需求。隨著文字數字化、書籍圖像化、閱讀網路化等發展,傳播結構正在發生巨變。

  浙江大學新聞系教授沈愛國在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時分析稱,當輿論場眾聲喧嘩,大量熱點在網上迅速生成發酵,逐漸淹沒傳統媒體的聲音。輿論引導必須要追求高度、速度、廣度、深度、力度、溫度,只有將“六度”結合通過新聞專業的視角思考,這樣的思考才是有價值的。

  人民日報客戶端副主編曹磊和錢江晚報評論員魏英傑等都同時強調新時代傳統媒體評論的初心和使命不能變,新媒體時代傳播形式和傳播工具的改變,要更加強調新聞評論的引領地位,同時還要用新的語境傳播正能量。

  有人説:“媒體的責任在於:當社會哭時,不讓大家哭得更傷心;當社會笑時,不讓大家笑得太狂妄。”唯有堅持職業操守與價值觀,媒體才有可能發揮出應有的社會作用。

  新媒體:擁抱時代,把握熱度

  這是一個資訊超載與過剩的時代,相比傳統媒體時代,新媒體時代的受眾擁有更高的媒介素養,他們對資訊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甚至變得日益挑剔。同時,新媒體也為傳統媒體的發聲提供了新平臺。微網志、微信等社交媒體和即時通訊工具為媒體評論開闢了新陣地。

  人民日報客戶端曹磊認為,中國的新媒體評論缺乏爆款,新媒體評論在欄目上出現了突進的模式。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也在發揮相當重要的作用。比如近幾年新華社推出的“新視評”,央視的“主播評”,光明網的“光明評”等都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曹磊表示,微網志、微信、抖音、知乎、B站等新媒體平臺正在逐步被傳統媒體重視,傳統媒體更應該突破壁壘,進一步利用現有渠道,實現自己傳播上的優勢。傳統媒體如何用新的載體,在新平臺上尋找受眾,用新的話語形式尋找新讀者,這才是亟需解決的。

  浙江廣電集團劉艷瓊提出,在新媒體時代,定位迎合新媒體的受眾是發展趨勢,但當正面宣傳遇見新媒體時要怎麼做?而且如何做到讓受眾喜歡更是難上加難。在眾聲喧嘩的時代,一不小心就成了“一個人説,沒有人聽”的局面。新媒體的平臺對傳統媒體是一種挑戰,傳統媒體要及時轉型掌控傳播的優勢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浙江大學新聞系教授沈愛國表示,無論媒體的形式怎麼變,新聞采寫編評的基本規律沒有變。如今輿論熱點更新速度越來越快,需要傳統媒體與自媒體搶時間,負面事件出來以後,都應該主動出擊,面對網上鋪天蓋地的輿論時要主動出擊,先聲奪人,主流媒體的發聲更應該搶時效、搶時機,同時要防止出差錯。除了時間之外,能否成功和輿論對話,還體現在能否找準爭議點,能否讓別人聽進去自己的觀點,也是話語體系的問題。

  新格局:從“相加”到“相融”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從“相加”到“相融”,是媒體融合發展的一個趨勢。

  會上,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全媒體是對的,但是每個人不可能是全才,堅持做自己,黨媒就是要高屋建瓴,新媒體的從業人員會自然的往下沉,單純追求流量也不對,不能視流量如洪水猛獸,要引導,要下沉,話語方式要能聽得懂,因為我們面對的受眾文化程度是千差萬別的,只有往下沉才能獲取更多的用戶,進而從心態上去調整,影響部分人。

  杭州電視臺鄭煜表示,新媒體時代,評論員隊伍是一個鬆散組織,可以是報紙、電視、廣播、網媒的記者,也可以是微網志、微信、B站上的KOL,如何增加黏性,裏面有很多細節和人文因素。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浙江事務部負責人)張淵表示,每個媒體有每個媒體的品格,主流媒體要把握好評論導向的同時,要運用好各種媒體的傳播效能,把我們所需要的受眾吸引到我們身邊,把我們的聲音傳達到更廣的範圍,才能繼續保持領先和引領的作用。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李斌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