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學在中國 > 教育資訊 新聞詳情
高校圖書館借閱量下降,背後是閱讀方式多元化
發佈時間 | 2024-01-19 16:04:47    

   最近,《半月談》報道了高校圖書館借閱量下降的問題。“近年來,特別是近3年,紙質書借閱數據呈斷崖式下降趨勢,部分學校降至最高峰時的一半甚至1/3”。網友驚呼“大學生不愛讀書了”,一度引起輿論的關注和熱議。

  高校圖書館借閱量下降,其實並不算一個很新鮮的事情,只不過隨著閱讀方式愈發多樣化,這一趨勢也變得更加明顯。數據顯示:東北某高校的圖書借閱量,在2019年時,還有24萬多冊,到了2022年,就只有8萬冊了。長期來看,恐怕這一數據還會繼續下降。

  圖書館在高校教育與學生求學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們也得承認,如今有不少替代品,可以取代過去圖書館的功能。

  我記得自己當年讀大學時,如果想看書,不論是沉潛閱讀專業書籍,還是博覽不同學科的知識,幾乎只能去學校圖書館。後來,趕上網購圖書價格比較低廉的時期,在網上買了很多書,但考慮到存儲空間和價格問題,要看很多書尤其是舊書,還是只能去學校圖書館。而且,在智慧手機沒有普及的時代,別説電子閱讀,就是想在移動端及時了解資訊動態,也不是很容易。而學校圖書館附帶的機房,可以滿足同學們的電子閱讀需求——可以説,愛讀書的同學,是不可能不“泡圖書館”的。

  然而,如今的大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的讀書軟體,以極低的成本獲取想要的知識。雖然讀書類App大多需要用戶購買會員,但相對紙質書的價格,這筆錢還是很便宜、很划算的。這種閱讀方式,既廉價,又消除了閱讀的時空隔絕——隨時隨地可以看書,並將一些內容通過社交平臺及時與朋友交流,可謂性價比極高。我和身邊不少書友,最初都不喜歡電子閱讀,但隨著時間推移,便適應了新的閱讀方式。相比之下,去圖書館看書,反而成了某種具有儀式感的文化活動。

  事實上,現在很多大學生去學校圖書館,並不是為了看書,而是利用圖書館相對舒適的環境來備考,或考公,或考研,那些無功利目標的閱讀反而成了“稀缺品”。回顧往昔,反觀當下,我還是覺得在大學時代,應該有一段在圖書館裏的靜謐時光,獲得純粹的閱讀體驗。這些閱讀或許不會給自己的考試成績帶來什麼具體的幫助,卻能讓人具有開闊的知識視野,培養深刻的洞察意識,獲得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些都能讓人受益終身。

  雖然我喜歡深度閱讀,但也不能否認,如今在一些視頻網站上,“知識區博主”提供的“短平快”式的知識類視頻,也並非沒有價值。它們在問題意識、趣味性和通俗性等方面,對普通的學習者,其實更加友好。而且,大量年輕網民在知識類社群裏一起交流,也能互相促進,避免了“獨學而無友”的問題。可想而知,這樣方便的知識獲取方式與讀書交流渠道,對於大學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在網路閱讀風潮的衝擊下,高校圖書館的職能也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比如,高校可以在圖書館開闢專門的空間,為備考的同學提供專門的自習室。而那些只是想在圖書館裏“閒逛”的同學,也能獲得學校老師更加專業的指導。提升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能力,也符合大學教育的應有之義。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撰稿:辛文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