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近2000元進行了10次面試輔導,李琳找到了北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工作。她覺得,“時間寶貴,不想因為一些基礎的錯誤錯過機會,所以才想著付費購買面試輔導快速提升”。
可應屆畢業生陸元就沒有這麼幸運了,“2000元聊了一個小時,聊完後人都懵了”。進行面試輔導的“老師”告訴他,他的簡歷不需要修改,但需要提升的是思維框架和自己的不自信。陸元很無奈,“這兩方面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提升的。有種上當的感覺”。
面試輔導成了一門生意,一些個人或求職機構打出“資深HR”“過來人”付費輔導的口號,動輒幾百元、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收費,效果卻不盡相同。不過,與購買面試輔導服務相比,也有不少求職者通過不斷的面試復盤,屢敗屢戰,最終還是拿到了心儀的Offer。
面試是求職路上的重要一關,個人面試、情景模擬、無領導小組討論、結構化面試、壓力面試……春招即將到來,付費面試輔導會成為闖過就業關的“捷徑”嗎?
為節約時間、針對性訓練,他們選擇付費面試輔導
了解到面試會有一面、二面、終面、HR面等很多輪次,李琳當時想通過付費輔導掌握更多招聘、面試流程和資訊。
她發現,一些社交平臺和交易平臺上這類服務都有不少,“直接搜索崗位名稱加上面試輔導關鍵詞就可以找到,比如運營崗位的面試輔導、市場崗位的面試輔導,還可以加上想要面試的公司的名稱進行精準搜索”。
李琳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對她的輔導主要是模擬面試,“對方會根據簡歷和想要面試的崗位進行模擬面試,會問到很多跟崗位專業性密切相關的問題,並根據我的回答來提供優化建議”。
在她看來,那次的面試輔導效果“還是不錯的”。“能看出來對方比較有經驗,對崗位有清晰的認識,也清楚面試官關注的重點,還根據我的情況定制了很多答題思路和模板。”李琳説,這些思路和模板在後續面試中確實發揮了作用,也提前讓她熟悉了面試場景,反覆鍛鍊了自己的表達能力,真正面試時反而不緊張了。
陳榮覺得,自己的表達能力一般,想更有把握地找到一份好工作,還是希望通過面試輔導增加經驗。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對於公務員面試,她一開始就找了輔導機構,但應聘國企時並不通用,在應聘國企面試中失敗了幾次之後,又找了針對國企面試的培訓。
她的面試輔導既包括了面試禮儀、面試流程等內容,同時針對面試過程中可能涉及的問題進行了分類講解,還進行了大量面試模擬。“增強了我的溝通表達能力,還潛移默化地使我變得更加自信了。”
不過,在社交平臺、交易平臺上出現的越來越多的面試輔導服務中,也並非真如求職者所願,付費培訓後就能拿到心儀Offer。
“面試了很多次都沒有通過,這一次遇到了比較好的公司,不想再錯過機會了。”為了通過心儀公司的面試,糾結一天后,陸元還是選擇購買一家機構的輔導服務。
2000元一小時,這是該機構的面試輔導價格。“可所謂的模擬面試也只是常規面試提問,這些問題甚至都可以在社交平臺上搜索到,只是要費一些時間。”陸元覺得,這一小時的輔導,對他的幫助也只有一分,“也就是湊了一小時輔導”。
他把自己的經歷發在社交平臺,希望大家不要再浪費錢了。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經過了幾次面試,我覺得只要對自己過往面試經驗好好捋一捋,都沒問題的”。如今,他也收到了一份還不錯的Offer。
在他的帖子下面,有人説,“自己花了3200元進行了45分鐘輔導,然而並沒有通過面試”。也有求職者在社交平臺吐槽説,找了一個面試輔導,“結果那個人嫌棄我這個不懂、那個不會,我問個問題就説我反駁他,讓人很壓抑”。
儘管“上岸”成功,但李琳還是坦言,很多面試輔導都無法直接確定是否靠譜,“只能從他宣傳的自己面試過多少家企業,拿到了哪些Offer等進行推測,也有人直接透露自己的職業背景,但真實性無法求證”。
付費面試輔導的價格沒有標準,全憑機構或個人定價。記者諮詢多家提供面試輔導服務的商家發現,大多數商家要通過個人簡歷品質來提供面試輔導報價,求職的行業、崗位不同,價格也不同,定價從每小時一兩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在李琳看來,面試輔導本質上就是“花錢換時間”的過程,“把在網上搜索各種面試經驗和自學面試技巧的時間壓縮到一對一輔導的一兩個小時中,這種私人服務的定價並沒有什麼統一標準”。
陳榮也是通過社交平臺找到的這類培訓。她説,國企面試培訓相對便宜,幾千元進行2-5天的培訓,但是公務員面試輔導更貴,“幾萬元都屬於正常價格,因為公務員面試輔導一般要10天左右的課程”。
復盤面試、自我摸索,Offer同樣可以拿到
記者採訪發現,儘管沒有經歷面試輔導,還是有不少應屆畢業生闖過了面試關。他們的“法寶”是不斷進行面試復盤。
2024年伊始,北京郵電大學應屆碩士畢業生沿哲收到了第九份校園招聘錄用通知書,這是她“向七八十家公司投了簡歷,又經歷了二三十場次的面試”後得來的結果。
“去年下半年的求職‘戰線’格外漫長,很多投遞的簡歷都石沉大海,競爭壓力也大。”沿哲覺得,自己的面試通過率似乎“並不太理想”,“或許今年上半年還要繼續,但不斷地進行面試才能得到最終的滿意Offer”。
在她看來,面試非常重要,需要提前好好準備,“可以搜索社交平臺上分享的相關崗位的面試經驗,也可以諮詢有經驗的師兄師姐”。
讓沿哲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網際網路大廠的面試。那一次,面試官提出了很多有深度的問題,從簡歷到開放性問題都考察得非常細緻,面試持續了一個半小時。
“面試官看上去也並不友好,全程高壓,當面試官嚴厲地説結束後不允許向外透露任何面試題時,我感到害怕極了。”她後來反思,從來沒有面對過這樣的壓力測試,或許當時已經露出的膽怯讓她輸掉了這場面試。不過,經過了這次“高壓”,她反而能夠不卑不亢地面對任何風格的面試官了。
後來,經過了很多次面試,在一家銀行的面試中,她覺得“自己穩定的狀態給對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能直觀地感受到面試官對我的反饋,他們對我説的過往經歷都非常感興趣,情緒穩定也能讓自己更好地臨場發揮。”
沿哲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面試失敗次數多了,復盤反而可以緩解焦慮。“如果是線上面試,我習慣錄音,對面試進行整體復盤,去找自己回答得不好的點,或者條理不清晰的地方,進行總結,防止後續再遇到同樣的問題。”
記者發現,面對一次次面試失敗,像沿哲一樣主動進行復盤的求職者並不少。某社交平臺上,“面試失敗復盤”小組聚集了3萬多人,小組口號被定為“希望我們在失敗中前行,做打不倒的聖鬥士”。也有組員在小組中一起尋找面試“搭子”,共同闖關。
2023屆畢業生小戴也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著自己的面試復盤經驗。
她在對一次未通過的面試進行復盤時寫道,“前期集中在對崗位理解的準備,沒有將自己的經歷與崗位掛鉤,且表現不夠積極”。在一次已通過的群面復盤中,她提到,HR評價他們過於“學生思維”,“廣告崗位的目的在於幫老闆掙錢/變現,可從付費推廣、報價單、預算等角度出發服務維護客戶”。
小戴至今還保留著自己當初找工作時做的統計表單,上面詳細記錄了自己投遞的企業名稱、是否通過筆試、是否通過面試等。“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向100家企業投遞簡歷,然後等待面試。”
即便“廣撒網”,但通過了簡歷篩選的企業崗位也只有30多個,進入面試階段的就更少了,僅10余個。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每次線上面試都會錄音或錄影,我也會記錄下每個人針對面試官提問的不同回答,也會總結自己表現不好的地方,比如是太緊張了,還是沒有準備好相關知識等,也會找到自己的優勢,在下一次面試中將優勢發揮得更好”。
後來,她在面試中表現得最好的那一次,使得她得到了深圳一家科技公司的Offer。入職後,當時的面試官告訴她,這一崗位有近100人競聘,最後選擇她則是“因為專業相關和自信地表達自己”。她説:“很多職場人也提到,其實面試也是為了測試你有沒有‘配得感’,測試你是不是覺得自己能夠幹這個工作。”
選擇面試輔導不要盲目跟風
剛畢業不久的林正,在社交平臺上為一些應屆畢業生提供付費面試輔導,只不過,他提供的僅是與自己所從事的崗位類似的面試輔導。
在他看來,企業面試的重點在於“要理解公司及其崗位對人才的具體需求”,明確需求後才能更好地讓自己進行“適配”,“更有針對性地體現出自己的優勢或特點,從而去吸引面試官”。
“對於面試行動力不夠或比較拖延的同學,參加面試輔導也是督促對面試的準備,幫助他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進行完善和改進;對於缺少相關崗位經驗的人,可以有針對性地補充崗位知識,也更有利於提升自信,從技巧上彌補能力的暫時不足。”不過,他也認為,要不要選擇面試輔導,還是要根據個人視實際情況而定,不需要盲目跟風。
林正説,不管是否進行面試輔導,最終還是要靠求職者自己付出努力,“對企業的了解、技巧的積累等,最終還是要落實到自己本身進行隨機應變”。
北京一所高校招生就業處的老師談到,當下的面試輔導市場良莠不齊,的確有一些畢業生通過輔導發現了自己在面試交談中存在的問題,但也有同學並未達到預期效果,甚至被騙取了錢財。
“很多‘面霸’學生實際上都是每次面試比上一次更進步一點兒,他們會很有心地記錄、整理、思考,不斷改善自己的表現。”在他看來,如果能養成每次關鍵面試後復盤的好習慣,儘管可能還會失敗多次,但與第一次面試相比,就能發現自己正在不斷成長。
他建議,面試復盤前,要找到自己失敗的原因,是專業能力的欠缺還是面試技巧的欠缺,“要復盤自己的具體回答,揣摩問題背後的意圖,也要復盤自己在面試現場的語言表達、溝通表現,甚至自己的外在體現,如是否全神貫注聽對方提問,穿著是否得體,是否自信等。”
BOSS直聘職位研究員單恭也提到,企業招人時主要看“NASKE”模型(即Nature、Ability、Skill、Knowledge和Experience,分別指人的天性,如聰明、正直;可以被訓練的基礎能力,如聽説讀寫;崗位需要的技能;一個領域的知識;工作經驗)。“不同企業的風格和做事邏輯不一樣,招人時看的側重點也不一樣。具體在面試前,要多方面了解這家公司的用人偏好和價值觀,提前預測並充分準備,在溝通中有重點地體現自己上述5項能力中的某一項或者某幾項。”
他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能決定求職者拿到Offer的有過往經歷的匹配程度、專業能力、個人素質等因素,最後才是面試技巧,也就是面試輔導老師經常教的內容。“如果你的目標是拿到Offer,應該在‘選擇合適的崗位’上投入80%的精力,通過這個杠桿去撬動事半功倍,在認識到面試輔導不起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可以謹慎選擇付費找面試輔導。”
單恭建議,要有防騙意識,切忌急功近利,如果發現對方打著“包過”的旗號,承諾必拿到Offer或者有大廠內部消息的不要輕信;也不要盲目追求“最好的”或“最貴的”,要結合自身實際,選擇最符合當下需求的。
他特別提醒説,求職論壇、社交網路上有很多面試準備的資訊,還有很多“面試答案”,“有些同學容易陷進去,收集一大堆資料背答案,越背越緊張,心理學上叫‘目的性顫抖’,你越是對準針眼,手越會抖動,你越不在意反而越容易對準。要充分準備,拒絕過度焦慮”。
(應受訪者要求,李琳、陸元、陳榮、沿哲、林正為化名)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撰稿:孟佩佩 賈亞欣 王璟瑄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