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學在中國 > 教育資訊 新聞詳情
高職專業“立”與“撤”背後的考量
發佈時間 | 2024-01-09 14:29:09    

   近日,常州一所職業學院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暫停招生的新聞引發熱議。從2018年開設,到2023年暫停招生,該專業在這所高職只存在了5年。有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有17所高職院校開設電競專業,2018年開設這一專業的高職院校增加到47所。用“火爆”形容彼時的電競專業一點不為過。

  短短5年,電競專業在一所職業院校的“立”與“撤”,成為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問題的一個縮影。事實上,優化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始終是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強調,完善職業教育專業動態調整機制,促進專業佈局與當地産業結構緊密對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出臺的《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也明確,完善職業教育專業設置,並提出,鼓勵學校開設更多緊缺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形成緊密對接産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存在哪些問題?建強高職院校專業,還需從哪些方面發力?

  1.專業設置與産業佈局不夠匹配

  “目前,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産業發展、崗位需求匹配度不夠,存在既過於分散又冗雜的現象。”常州資訊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徐建俊指出,“一是同一區域不同學校的專業開設存在扎堆、重疊的情況,專業群組群邏輯不清晰,沒有形成差異化;二是同一學校不同專業之間存在重疊和交叉,重復投資建設,造成教學資源浪費。”

  這一問題也被廣東省職業教育研究院院長陳桂林提及。他向記者介紹,我國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專業大類的快速增加和專業數量的衝動擴張。“在師資、實訓等教學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部分高職院校不考慮地方經濟發展實際需要和生源情況,盲目爭辦一些所謂‘熱門’專業,甚至不經過論證就招生,走的是一種外延式、高投入、低效益的快速擴張之路。”

  專業冗雜、缺乏特色,進一步反映出高職院校專業結構與産業佈局不匹配的深層問題。湖南師範大學職業教育研究所教授唐智彬指出,當前許多高職院校專業群對接的産業鏈環節不完整、對接的價值鏈層次低。“這不僅影響畢業生就業和職業發展,更難以適應區域産業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品質發展等要求。”

  “許多職校在開設一些專業時‘一哄而上’,但由於缺乏科學論證,有些專業易受外部環境變化影響,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徐建俊分析説,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專業設置應當緊貼地方行業企業需求,學校專業群應與區域重點産業群、産業鏈對接。然而,一些高職院校專業設置沒有充分考慮社會和行業需求,缺失對學生實際崗位能力的培養。

  此外,缺乏升級與數字化轉型也是高職院校專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唐智彬指出,産業數字化趨勢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職業崗位新技術,對相關工人的要求逐漸由“技術+勞力”型變為“技術+腦力”型,職業院校專業設置應適時優化人才培養規格,培養複合型人才。但目前,相關專業升級與數字化改造遠滯後於産業轉型升級帶來的新需求。

  《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明確,推進數字化升級改造,構建未來技術技能。“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體系越來越健全,高職院校要積極落實職業教育專業動態更新要求,推動專業升級和數字化轉型。”徐建俊説。

  2.專業統籌管理評估機制尚不完善

  專業設置“一哄而上”,就難免出現“一哄而下”的現象。當前需要進一步追問的是,我國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存在的諸多問題,根源何在?

  “有些高職院校在設置專業時,往往只看到了當前的熱門行業或市場需求,而沒有對市場發展趨勢和行業長遠規劃進行深入研究。”徐建俊説,“因此,學校在設置專業時會缺乏前瞻性與針對性,對所設熱門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過程等沒有清晰認知,也無法有效制定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

  徐建俊補充道,有些高職院校在迎合市場需求跟風開設新專業時,忽略了自身實際情況。當新設專業學生數量一旦增多,學校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實訓場所與設備、優秀師資等教學資源,難以提供與行業需求緊密相關的課程和實踐崗位,導致教學品質不如人意,進而影響學校聲譽與吸引力。

  唐智彬認為,部分産業發展迅速,技術和需求變化較快,而職業教育體系的響應速度則相對較慢,無法在專業設置上即時體現發展變化、跟上發展需求,新技術、新工藝的相關知識也無法即時融入教育教學中。

  “搭建權威、完善的區域産業發展和人才供需資訊共用機制,是高職院校必須解決的一大難題。”唐智彬表示,由於資訊共用機制不完善,學校很難獲知産業、企業人才需求的數量、結構以及具體特徵,這也導致專業設置與産業發展不夠匹配。同時,部分專業的資訊化、數字化升級需要較長時間的設計、論證和實施,成本相對較高,師資配備、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難以適應産業高端化、複合化發展趨勢。

  此外,陳桂林還發現,高職院校開設新專業相對容易,而調整和撤並某些招生不景氣的專業,則往往較為困難。“專業設置缺乏有效的科學論證,沒有形成中職、高職、本科層次教育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的有效性、進階性、銜接性、連貫性。同時,專業設置的管理評估機制仍不完善。區域性的專業統籌管理評估體制缺失、調控力度不夠,加之專業盲從情況嚴重,必然導致專業佈局結構不合理,無法適應經濟發展和産業轉型升級對人才規模、結構和品質的需要。”

  3.前後端齊發力 做好專業設置和結構調整

  那麼,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又該從何入手?

  “首先要加強市場調研和科學論證。”徐建俊指出,在設置專業時,高職院校應了解市場需求和行業趨勢,基於學校辦學定位,制定科學合理的專業設置方案,確保學校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充分匹配。

  “專業設置既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又要著眼于院校長遠發展,採取長線專業與短線專業結合、寬口徑專業與窄口徑專業並存、主幹專業與輻射專業貫通、學歷專業與職業培訓互補等策略,確立科學的專業建設規劃,確保專業設置和專業結構調整的科學性、前瞻性和有序性。”陳桂林説。

  唐智彬表示,資訊暢通是一項關鍵要素。“政府部門要切實完善産業發展與人才需求供給資訊共用機制,打通各部門職能壁壘,讓高職院校及時、準確了解産業和企業的技能人才需求,包括數量、結構、規格等,並第一時間體現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以及教育教學過程之中。”

  “還可設立産業發展與專業設置資訊發佈平臺,引導區域及學校有前瞻性地設置專業。”陳桂林補充,還應健全政府干預機制,建立專業佈局結構調控預警。專業佈局結構調整需堅持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原則,根據當地經濟和産業發展規劃以及企業用人需要,建立國家、省、市、校四級專業設置的預警機制。

  “高職院校可以適度提前佈局,充分論證專業設置‘適度超前’的現實可能。”唐智彬建議,充分發揮市域産教聯合體、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等新型産教融合實體機構的重要功能,進一步增強産業與職業教育之間的聯繫,在提升高職院校服務能力的同時,促進産業反哺職教發展。

  除了優化佈局的“前端發力”,教育資源投入等“後方保障”也必不可少。徐建俊表示,高職院校應加大教育資源投入,加強實踐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同時,還要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和能力,可以通過引進優秀教師、加強教師培訓、鼓勵教師參與行業實踐等方式,提升教師專業水準和行業經驗。

來源:光明日報    | 撰稿:晉浩天 通訊員 聶一丹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