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學在中國 > 教育資訊 新聞詳情
名校取消績點引起熱議 學生可以不"卷"了嗎?
發佈時間 | 2024-01-08 14:29:53    

   近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展開試點改革,放棄績點(GPA)、實行等級制,在網上引起熱議。

  近年來,大學生過度卷績點一直是高等教育領域備受關注的話題之一。針對這次改革,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原副院長王世強也表示,競爭本身不是壞事,關鍵是卷得必要還是不必要。一門課程,如果能考到85分以上,從知識掌握上已經足夠好了,沒有必要再花很大的精力達到95分以上。

  不止北大,近年來國內多所高校都在嘗試等級制的成績評定改革。取消績點,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緩解“績點為王”帶來的焦慮?在實行過程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一問:

  可以不卷績點了嗎?

  在國內,對於等級制的探索,北京大學並非第一例。近年來,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等多所高校都開始探索等級制的評定方式。

  就讀于同濟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的王璐告訴中新網,四年前入學時,同濟大學就已經在實行5分等級制,即針對95-100、85-95、75-85、65-75、0-65五個分數段,將學生成績劃分為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個等級,學生們得到某門課程的反饋是5、4、3、2、0分,不會獲知更具體的分數。

  與北大生命科學學院以優秀率和優良率替代GPA不同的是,同濟大學實行的5分等級制,最後還是會將所有課程的等級分換算為一個綜合績點,只是相較于百分制來説,數字的精確性較低,但並不代表著績點的消失。

  “我認為,對於不想那麼卷的同學來説,等級制確實會起到減負的作用,不需要為了爭每一分去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業焦慮。”王璐説。

  然而,她也坦言,“如果什麼數字都沒有,焦慮自然會消失,但只要有數字、有量化,就會有競爭壓力”。

  二問:

  卷的方向變了?

  王世強表示,北大生命科學學院對本科生實行等級制、放棄GPA的目的,是為了給同學們留出更多的時間去進行素質提升,比如聽一些名家講座,選修一些人文課程,參加科研實踐和社會實踐等等。

  對此,就讀于某省屬師範院校的學生劉彥對中新網表示,採用績點制的學校普遍蔓延著“績點為王”的思想,學生們作出的選擇——是否加入某社團、參加某活動、競選某幹部,都圍繞著能否加更多學分展開,而非興趣和能力,許多學生的大學過成了“高四”“高五”。

  在他看來,績點制改革將促進這一現象的改善,“績點制改革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當前高校學生功利化的思維導向,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給予學生更多培養興趣愛好、提升綜合能力的機會”。

  也有學生持不同看法。王璐認為,由績點制改為等級制,雖然競爭壓力會小一些,不必再一分一毫地計較分數,但卷績點就會轉化為卷競賽和考試之外能加分的項目。

  對此,本科就讀于國內高校、碩士就讀于新加坡的留學生宋宇向中新網談到,目前學生們還是將課程成績和綜合評價看得太重。他曾擔任過學校的獎學金綜評評委,見過一些學生或是“走關係”,或是遞交各種濫竽充數的材料,將綜評分數拉得很高。在他看來,這是另一種功利和內卷。

  某高校學生陳茗則認為,單純的績點制其實更能公平地反映學生在某個專業課上的努力程度。她並不反對將志願時長、社會實踐等納入保研加分或者評優,這本意是激勵學生,她反對的是評價過程中的不公平,如挂名這種的不勞而獲。

  劉彥在採訪中也提到,希望等級制改革的規章制度可以更加透明公平,保障良性公平競爭。

  三問:

  “卷王”怎麼辦?

  實行等級制後,對保研和出國也帶來影響。有同學提出,在保研時,不少外院係尚不認可等級制與優秀率,國外高校更是只接受GPA。

  王世強回應,北大生命科學學院將為有出國留學需要的同學提供一份證明,向國外學校説明等級制的評價方式。

  關於等級制和績點制對出國留學的影響,王璐向中新網提到,由於同濟大學實行等級制,滿績只有95分,對於計劃申請出國留學,尤其是想去頂級國外高校的同學來説存在劣勢。但如果實行績點制,他們就可以一點一點地向著最高分努力。

  “從這一點來看,績點制對‘卷王’來説是比較友好的。”王璐説。

  此外,王璐還提到,在等級制下,同學們無法獲知一門課程的具體成績,以及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的具體構成,導致一些同學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的學習方向,不知該怎麼努力、向何處努力。

  專家:需進一步探索學生評價機制

  適應等級制還需一定時間

  對於績點制改革,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李長安向中新網表示,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他發現學生們存在過度追求績點的現象,“而且還不是個別現象”。尤其是希望出國留學的學生,對績點的要求都比較高。由於學校對於績點的優秀率有一定控制,例如要求控制在20%或25%一下,與學生的需求産生了一定差距,從而産生了這一問題。

  李長安表示,高校改革績點制、實行等級制,本意是為了防止出現微學分論、微績點論,目的是建立一種綜合性評價機制,讓學生不再為了單純地追求一分兩分,獲得一個更高的績點而去學習,促進學生的平衡發展。

  同時,李長安也指出,申請國外研究生時,大多數學校都會有績點的要求,如何與國際接軌是一個問題。此外,對於用人單位來説,如何判斷不同等級之間的差距、全面衡量學生的素質,也是一個問題。

  “這就類似于對高校教師的評價,如果不是單純看學術論文,如何評價其學術能力呢?對於學生的評價也是如此,如果不是單純用分數進行衡量,應該採取一種什麼樣的評價機制,是需要進一步探索的。”李長安表示。

  李長安認為,就目前國內的就學、就業環境,適應等級制還需要一定時間。尤其是對於一些用人單位和有特殊要求的學生,對於學分的要求比較高。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指出,單純的取消績點不可能真正解決教育功利主義等現有問題,建立科學多元的整體評價體系才是真正的“良方”。(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

來源:中新網    | 撰稿:張鈺惠 袁秀月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