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官網公示了北京地區普通高等學校學生擬跨省轉學情況。這份公示的關注點在於,從北京本地學校向其他省份轉出的學生,大部分是轉至實力和聲譽相對不如轉出學校的高校,就讀錄取分數相對較低的專業,也就是所謂的“逆向轉學”。其中清華大學一位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本科生轉向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讓不少網友們震驚。
在一些人看來,考進名校的學生就適合在名校學習,把名校學生轉學到普通學校視為學業失敗。事實上,名校學生也可能存在不適應在名校學習的情況。允許名校生轉學,是在退學之外為他們提供多一種選擇。對於這些學生的轉學選擇,社會輿論要給予尊重。另外,隨著我國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要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和專業,應該擴大學生的選擇權,讓轉學成為學生和學校之間的雙向選擇。
調查顯示,每年北大清華等名校都有上百名學生退學,退學的原因包括申請出國留學、對所學專業不滿意退學重新參加高考等等,也有部分學生考慮轉學到其他學校。針對學生實際存在的轉學需求,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下文簡稱《規定》)明確,“學生一般應當在被錄取學校完成學業。因患病或者有特殊困難、特別需要,無法繼續在本校學習或者不適應本校學習要求的,可以申請轉學”。
此外,《規定》對學生轉學作出了限制,提出有“入學未滿一學期或者畢業前一年的;高考成績低於擬轉入學校相關專業同一生源地相應年份錄取成績的;由低學歷層次轉為高學歷層次的;以定向就業招生錄取的;研究生擬轉入學校、專業的錄取控制標準高於其所在學校、專業的;無正當轉學理由的”等6種情形之一的,不得轉學。
之所以要進行這樣的轉學限制,是為了避免轉學政策被鑽空子。總體而言,我國高考錄取還堅持分數公平,每個大學、專業有不同的錄取分數線。如果允許學生在上大學後利用轉學政策,轉進錄取分數更高的大學,會被質疑破壞高考公平。就此而言,“逆向轉學”實質是大學生結合自身情況作出的理性選擇。這些學生難能可貴之處在於破除了 “名校情結”,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學業發展之路。
由於轉學政策的嚴格限制,我國選擇轉學的學生並不多。有的對就讀學校、專業不滿意的學生,只能選擇退學重新參加高考,如果能給他們提供更大的轉學選擇空間,可以通過轉學提高他們對學校、專業的滿意度。在美國,評價大學辦學品質有一項重要指標是新生留校率,即所有大學新生在就讀一年後,有多少選擇留下來繼續學習,新生留校率高,意味著學校辦學對學生的吸引力強。與新生留校率對應的是學生自由申請轉學制度,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申請轉到其他適合自己的學校,申請轉入學校對申請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決定是否接受申請。
當前,基於高考錄取制度,我國還有必要實行嚴格的轉學政策,而要破除唯分數論,給學生多元的選擇,則要探索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在多元評價體系之下,學生轉學可基於多元評價進行,這有利於擴大學生的選擇權,引導學生進行理性的學業發展規劃,也促進大學招收、培養符合本校辦學定位的人才,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品質。
來源:北京青年報 | 撰稿:辛文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