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依照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謀劃事業發展的開篇之年,也是落實《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部署的起始之年。在這一年裏,職業教育做了許多佈局的大事、蓄力的實事和落地的具體事。2023年同樣是落實“十四五”規劃的半程之年,是數項重點計劃實施成效的“中考”之年,也是多個國家級成果和項目評選結果的“亮相”之年。一年來,職業教育以高品質發展為主線,以“一體兩翼五重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為重點,以建設教育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使命,理清思路再出發,昂首邁上新征程。
現狀與成績
(一)深化産教融合形成新格局
高位佈局深化産教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發佈《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旨在通過培育建設産教融合試點城市、産教融合型企業等舉措,堅持以教促産、以産助教,不斷延伸教育鏈、服務産業鏈、支撐供應鏈、打造人才鏈、提升價值鏈,加快形成産教良性互動、校企優勢互補的産教深度融合發展新格局,持續優化人力資源供給結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強大人力資源支撐。
央地聯動共同推進“一體”。教育部先後與天津、山東、廣西、黑龍江等省份聯合發文,啟動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新模式試點,部省共同推進職業教育更好服務地方發展戰略定位,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發展經驗和範式。
凝聚各方著力打造“兩翼”。為深化産教融合、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教育部在資源實力和統籌能力較強的市域層面,首批遴選建設28家市域産教聯合體。同時,聚焦國家重大行業,特別是製造業重點産業鏈以及農業、服務業重點領域,建設産教融合共同體。支援中車集團牽頭成立首個國家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各地也紛紛成立和認定了一大批聯合體和共同體。“兩翼”建設的最大特徵就是凝聚了政、行、企、校、社各方力量,産業園區、行業企業、普通高校、職業學校作為牽頭單位,參與程度大大加深。
(二)提升關鍵辦學能力取得新進展
堅持“應用為王”擴建職業教育數字資源。在國家層面,修訂專業教學標準758個,建設1777個虛擬倣真資源、10389門線上精品課、1559個專業教學資源庫,715萬種優質教學資源接入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更好助力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更優服務職業學校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
持續加強職業教育品質監測評估與規範管理。落實職業教育品質年報制度,推出《2023職業教育品質年度報告》,基於教育強國建設的宏大視角,聚焦職業教育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定位,從國家、省、校三級全方位展示職業教育事業過去一年的發展全景。組織開展實習工作專項調研,助力學生實習全過程管理,消除實習隱患,提高實習品質,保障學生權益。
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推進專業教學改革。在新一代資訊技術等6個行業重點領域啟動專業課程改革,教育部委託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等高水準院校牽頭,聯合龍頭企業,組建專家團隊,規劃建設專業課程、教材和生産實訓項目,構建一流專業體系、培育優秀教師團隊。啟動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聯合工信部等部門,在新能源、高端裝備等先進製造業重點領域遴選447家聯合培養企業。
以“雙優”“雙高”為載體著力提升內涵發展水準。啟動首批國家“雙高計劃”驗收,穩步推進省級“雙優”“雙高”建設,對推動職業院校高品質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系統總結第一輪“雙高計劃”的成效和經驗、凝練特色與亮點、分析問題和不足,有助於帶動職業教育持續深化改革,強化內涵建設,實現高品質發展。
(三)師資隊伍高品質發展進入新階段
“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紮實推進。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基本標準(試行)》等法律文件精神,各地陸續編制出臺地方標準,啟動基於國家標準的“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邁上新臺階。
職業學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有了政策依據和實踐探索。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推動職業學校與企事業單位建立協作共同體,對職業學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些地方不斷探索,先行先試,通過“編制週轉池”“固定崗+流動崗”“設置特聘崗位”等方式,吸引優秀人才從事職業教育工作,補齊專任教師缺口,建立健全職業學校教學團隊交流與補充機制。
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建設取得實質進展。為加強職業學校教師校長隊伍建設,首批公佈了111個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名單,建立國家級校長培訓基地43家。實施新時代職業學校名師(名匠)名校長培養計劃,確定了高等職業學校名師名匠培養對象210人、中等職業學校培養對象50人、培養基地23家。體現出國家將提升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素質落到實處的決心。
(四)職業教育亮點打造與宣傳掀起新高潮
完成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並大力宣傳推廣。2022年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於今年完成並公佈。為充分發揮成果獎評選的作用,深入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推進職業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全面提高人才培養品質,教育部職成司指導相關部門聚焦572項獲獎成果編發專刊,在中國教育電視臺推出10期成果訪談和15期對話節目,在14個省份召開宣傳推廣會。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影響力更大、影響範圍更廣。為完善大賽規範,平穩舉辦年度大賽,教育部印發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執行規劃(2023—2027年)》和“設賽指南”,改革賽項生成機制、賽區安排程式、企業徵集辦法。2023年的大賽共設置31個賽區、134個賽項,全國有近320萬名學生、25萬名教師參與各項賽事,獲得了主流媒體和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
全社會關心支援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更加濃厚。2023年職業教育活動週期間,兩院院士、學生家長、中小學生、行業企業等社會各界人士廣泛參與,教育部等十部門分別牽頭舉辦了十余項全國性活動,推出“職教百家説”“職教大家説”視頻,為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出謀劃策。主流媒體高度關注“技能成才強國有我”系列教育活動,宣傳各地職業院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助力德技並修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五)“職業教育出海”取得新突破
打造境外辦學品牌項目。堅持“教隨産出、校企同行”,服務國家外交大局,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為重點,加強在中亞、中東、東南亞及非洲佈局,推廣“魯班工坊”“鄭和學院”“絲路學院”“現代工匠學院”等“小而美”的民生境外辦學項目,為中資企業用工需求本土化,增進駐在國的民生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持續建設海外二級學院。鼓勵高職院校、“走出去”企業、國外院校聯合舉辦二級學院,推出更具國際影響的標準、資源、項目,凝練中國職業教育的經驗、理論,積極融入世界職教話語體系,高水準擴大對外開放,加速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
穩步推進海外職業技術高校建設。在中讚職業技術學院、柬華應用科技大學等全日制學歷教育高校的基礎上,穩步擴大辦學規模,職業教育走出去,海外實體辦學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為駐外中資企業源源不斷培養高素質勞動力和技術技能人才,推動國際産能合作和高技能人才國際流動。
問題與成因
(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
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是推進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和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由之路。當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結構仍不完善,有諸多難點亟待破解。首先,職普融通壁壘依然存在,特別是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之間融通多處於試點階段,“並行”多於“融通”,單向流動多於雙向互動,有效實現路徑尚未形成。其次,不同層次職業教育之間縱向銜接程度仍不高。儘管職業教育“斷頭路”已經被修通,但是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系統化設計還不夠,在招生、考試、課程和教學等方面的銜接還存在堵點和卡點,學生成長成才通道還不夠暢通。再其次,産教融合進入“深水區”,需要直面並破解政策邊界不清、跨部門協同機制不暢、對企業經營需求重視不足、混合所有制改革難推進、優質産教融合資源不均衡等關鍵問題,才能有效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一體兩翼五重點”建設。
(二)專業建設與産業升級新形勢還不匹配
職業教育是與産業結合最緊密的教育類型。專業作為連接職業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要素,與産業需求的匹配度是衡量職業教育適應性及發展品質的重要標誌之一。數字化、智慧化時代背景下,新舊動能轉換推動我國産業轉型升級持續提速。勞動力市場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類型及素質都提出更高要求。儘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在努力適應這一趨勢,試圖打破供需錯配的局面,但是在專業佈局、調整機制、內涵建設等方面仍與産業實際需求契合度不高,特別是課程教學難以對新領域、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等作出及時響應。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職業教育與産業領域的溝通渠道和溝通機制還不暢通,技能需求動態監測機制和專業設置響應調整機制還不完善,學校專業設置的科學性、時效性、實用性還有待加強,職業教育供給效能尚需提高。
(三)中等職業教育吸引力還不夠強
中等職業教育在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居於基礎地位,但與普通高中相比,中職學校辦學條件不足、辦學品質不高,優質資源供給不充分,畢業生就業品質不高,整體上吸引力還不強。辦學條件不達標問題比較突出。辦學條件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品質。儘管各地積極落實“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並定期組織工作調度會,但許多地方職業學校底子薄、歷史欠賬多,基礎設施硬體條件不達標、專任教師缺編現象仍存在,辦學條件總體上仍很薄弱,嚴重制約了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的步伐。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儘管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總量逐年增加,但是佔教育財政性經費的比例卻在下降,財政性經費投入在同級教育中佔比偏少,加之中職以縣級管理為主,財政普遍壓力較大且社會力量多元投入不足,導致中職辦學條件改善進展較慢。人民群眾對上好學的新期待給中職發展帶來挑戰。隨著時代的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子女接受教育的訴求早已從“有學上”轉變為“上好學”,中考分流焦慮仍未有效緩解,近年來甚至出現取消中等職業教育的聲音。
(四)創新能力距離科教融匯新要求還有差距
科教融匯的核心是實現科技創新與教育教學的深度交匯與融合。職業學校只有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應用型科研水準,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當前,職業學校對科教融匯的理解不到位、不深入,有組織科研能力不強,多數教師科研素養相對偏低,在産學研合作體系中定位不清,合作機制尚未磨合順暢,難以將自身在技術技能方面的優勢轉化為協同創新合力,高品質科研成果較少,成果轉化應用率不高。最新調查顯示,2022年第一申請人為高職院校的專利總量為46100件(含發明授權6051件),僅佔全國專利總量的0.51%。近七成高職學校專利成果轉化率為0。同時,職業學校以科研成果更新教學內容、反哺教學改革創新的層次不高,運用現代技術優化提升教育教學方法創新能力尚且不足,要推進“科教融匯”取得實效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對策與建議
(一)進一步壓實地方政府和行業企業主體責任
全力推進“一體兩翼”建設,要求職業教育改革重心進一步下移,夯實地方政府和行業企業的主體責任,激發地方政府舉辦職業教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要激活地方政府發展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將職業教育的統籌力度、投入水準、辦學品質等作為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主要內容,納入各級地方政府績效考核的主要內容。各地要建立職業教育頂格推進機制,將職業教育切實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産業規劃之中,統籌謀劃,紮實推進。要大力推動市域産教聯合體和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實體化運作。賦予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相應的職業教育權利,深度參與專業優化、課程開發、師資團隊打造、教材編寫以及學生考核等。
(二)進一步優化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學校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主陣地和主要形式。在三個層次職業學校教育中,要優化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性地位,堅持多元化辦學,堅持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並舉,承擔起中小學幼兒園職業啟蒙、職業體驗責任,開展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等。鞏固高職專科的主體地位,堅定不移推動高職深化改革,帶動職教本科和中等職業教育兩頭職業教育發展,穩定職業教育發展陣地。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按照教育部“十四五”高等學校設置規劃要求,穩步推進各省份設立職業技術大學,有序擴大職業本科高校規模;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要求,探索在不同類型高校開辦職業本科專業的試點工作。與此同時,完善職教高考制度。要選擇量大面廣、相對易操作的專業開展技能測試試點,對試題、考官、場地、材料等進行系統性設計,突破技能測試的卡口。選擇地域相近的兩省份開展職教高考成績跨省認可機制,打破職教高考的省域限制,拓寬職教高考實施的空間。
(三)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育人品質
育人品質是職業教育的立身之本,是提高吸引力和增強適應性的決定性因素。切實提升育人品質,首先要建立一體化的專業、課程、教材體系。在專業一體化設計的基礎上,儘快頒布專業教學標準,指導各層次專業課教學。加快研發一體化、系統化的教材體系、課程體系,豐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內容,為貫通培養、長學制培養提供科學依據。加快建立技能需求動態監測機制和專業設置響應調整機制,著力提升專業建設與産業需求的匹配程度和水準。其次,要整體提升教師隊伍素質。深化對職普融通、産教融合和科教融匯的認識,增強教師教科研能力,加強職業教育有組織科研,推動職業院校科研工作與普通高校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相得益彰。深入開展“企業出題、學校揭榜”行動,加強職業院校科研成果轉化和專利轉化,著重在應用型科研上發力,推動職業教育上水準、上層次。
(四)進一步加強教育數字化、新型工業化等前沿追蹤研究
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闢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數字化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新挑戰,暴露出新問題。為此要加強對數字化的研究,根據不同專業、同一專業的不同課程、不同的實習實訓項目特徵等,分門別類,細化研究,把握數字化的尺度,尋找數字化和傳統之間的平衡,為學校提供可資借鑒的意見和參考。杜絕“唯數字化”“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過度數字化”等現象,推動理性數字化、科學數字化。同時,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是密切伴生的關係,這決定了辦好職業教育離不開對科技發展、産業變革、人口發展趨勢等前沿問題的追蹤研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産力、應對少子化等時代命題都與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息息相關,需要職業院校和相關科研機構密切關注、加強研究,為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智力支撐。
(撰稿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王新波、聶偉、宗誠、王紓)
來源:中國教育報 | 撰稿:王新波 聶偉 宗誠 王紓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