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學在中國 > 教育資訊 新聞詳情
穩定支援,讓青年人才潛心科研
發佈時間 | 2023-12-14 15:36:38    

   培養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對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意義重大。不久前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提出對青年科技人才強化職業早期支援,突出大膽使用,鬆綁減負、搭臺架梯,為青年科技人才創造更多機會。

  青年科技人才處於創新創造力的高峰期,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久前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提出要加大基本科研業務費對職業早期青年科技人才穩定支援力度、完善自然科學領域博士後培養機制、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大力培養使用青年科技人才等一系列政策舉措。

  培養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對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意義重大。“鬆綁減負”能否真正減少束縛?“搭臺架梯”如何為青年科技人才創造更多施展才華的舞臺?青年科技人才培養過程中還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記者進行了探訪。

  加大穩定支援力度

  “這臺高真空測試設備,按照一開始的預算設置是不能購買的。後來聯繫學校科研管理部門,按照需求在管理系統上填寫了申請,很快就把預算調整過來了。”復旦大學晶片與系統前沿技術研究院青年研究員劉春森説,科研經費申請使用起來更方便了。

  劉春森的研究方向為新結構、新機理邏輯記憶體件設計,以及對應的系統整合研究。29歲那年,他的研究入選了上海市“基礎研究特區”計劃,得到了400萬元的穩定經費支援。

  2021年10月,上海市發佈《關於加快推動基礎研究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試點設立“基礎研究特區”。復旦大學將項目的評選定位為持續穩定支援45歲以下的青年人才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並且在考核目標上允許試錯。

  “這筆經費的考核週期是5年,重在穩定支援。項目設立的許可權下放到了學校,項目經費資金的管理權完全下放到項目負責人,經費支配的自由度非常高。”劉春森説。

  科學研究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往往很難計劃。“基礎研究特區”沒有給科研人員設置硬性、具體的指標,而是在組織管理方式上創新探索更多適應青年科研人員成長的新模式。對於近年來科研經費管理的“鬆綁減負”,劉春森感觸頗深:“現在做預算的科目基本只有設備費、業務費、勞務費三大類,做預算表也不需要事無巨細。”

  近年來,不少部門和地方都出臺措施,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基本科研業務費的穩定支援力度。“《措施》的出臺,對於引導青年科技人才聚焦國家戰略需求、長期開展前沿科學問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劉春森説。

  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趙志耘認為,要將科研資金提供給具有較高預期影響的科研項目課題,重點資助開創性人才,讓他們在穩定支援的條件下,大膽實踐開創性想法,“在年齡結構上,要處理好資助青年科研人員與成熟科學家之間的關係,進一步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援力度。”

  提升博士後培養品質

  首都醫學科學創新中心青年科研人員丁冉,是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以下簡稱“北京腦所”)與北京大學聯合培養的博士後。“我當時主要負責篩選藥物靶受體蛋白,大概做了2年。”在他看來,系統的博士後科研訓練十分必要。

  博士後的性質是“工作”,也是博士生轉向科研的重要階段。“特別是要想成為一個‘有想法’的科研人員,博士後會提供實踐的機會,來看看這個‘想法’適不適合。”丁冉説。

  丁冉所在的實驗室非常重視博士後培養。“課題選擇相對自由,支援比較穩定,還有一流的科研輔助平臺,有新的想法就可以嘗試,實驗室非常鼓勵博士後做一些領域內比較難的工作,收入也基本能滿足這個年齡段生活的需求。”2022年,丁冉博士後出站,來到了首都醫學科學創新中心,“做博士後的經歷,對我來這裡工作起到了關鍵作用。”丁冉説。

  近年來,國內高校院所就提高博士後培養品質、擴大規模、經費分配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丁冉看來,很多措施切中“痛點”,非常務實。

  博士後是科研人才的“蓄水池”。“從全球看,頂尖實驗室的科研工作者多數以博士後為主。”北京腦所聯合所長羅敏敏認為,近年來,我國博士後培養機制雖不斷完善,但課題組以研究生為主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變。一些博士後工作站重流動輕穩定,人才培養品質有待提升,仍需得到更大力度、更長期、更穩定的支援。

  丁冉建議,對一些從事長週期基礎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應適當放寬博士後進出站的年齡限制。此外,也應給予博士後更多的選擇權,“比如來到課題組一段時間後,發現方向不太適合,如果能靈活調整,對各方都有好處。”

  重視創新人才培養

  “我的求學、科研經歷都與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密不可分。”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孫濤是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他從事森林土壤學方面的研究,帶領團隊圍繞土壤保育與碳匯提升取得重要原創性突破。

  工作以來,他的很多實驗都在遼寧清原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開展。“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能夠為長週期連續觀測實驗提供必要條件,對青年科研人員成長成才也很有裨益。”孫濤説。

  “長週期的連續觀測對生態學研究非常重要。”孫濤解釋,“長週期實驗能夠發現很多短期實驗無法揭示的現象、規律,而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規模大、數據完整、相關維護工作也更加專業,為生態學領域相關科研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平臺支撐。”

  人才培養是各類國家科技創新基地的另一優勢。孫濤介紹:“我會鼓勵團隊中的青年科研人員、研究生到野外臺站開展研究工作。特別是在學科交叉的背景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往往有比較系統的學科佈局,在這裡可以與來自不同學科的科研人員交流合作,找到好的選題和方向。”

  近年來,各類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十分重視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使用,一些部門和地方在崗位設置、項目承擔等方面,還提出了不少硬性要求。在孫濤看來,這些措施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比如,把青年科技人才的結構比例、領銜承擔科研任務、取得重大原創成果等培養使用情況納入國家科技創新基地績效評估指標,將發揮‘指揮棒’作用,引導相關創新資源向青年科技人才傾斜。”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萬勁波建議,要深化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改革,為青年人才搭建幹事創業平臺,大膽使用甚至破格使用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根據不同領域、不同崗位、不同層次人才特點和職責,分類建立科學合理、各有側重的青年科技人才分類評價體系。同時,為青年科研人員提供切實可行的支援,並給予青年科技人才足夠的創新空間和容錯空間。

來源:人民日報    | 撰稿:谷業凱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