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社會加速向數字時代轉型,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人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等各領域和全過程,給人類生産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國家積極應對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給文化建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厚植數字時代文化自信的高度,對國家文化數字化作出的戰略部署。
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以來,中央相關部門協同推進,各地方黨委政府積極響應,多省份陸續組建文化大數據公司,行業內外對標對表聯動,已經完成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部分省域中心和區域中心建設,制定併發布多項國家文化大數據團體標準,推動標識解析與區塊鏈等技術融合創新等工作。實踐證明,當前,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涉及面廣、技術性強、建設週期長,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需要綜合素質高、技術過硬、數量充足的人才隊伍作支撐,從現有情況看,支撐文化數字化和數字文化産業發展的人力明顯不足,高水準人才匱乏。新聞出版行業肩負著國家文化數字化內容生産與傳播的重要任務,培養服務於文化數字化發展的高品質人才是當下新聞出版教育工作的重點。
形成精準匹配的人才供需體系。
人才培養需要首先解決人才供需資訊對稱的問題,傳統的出版傳播教育在人才供需對接方面校企合作得不夠緊密。達成精準匹配需要高校和企業雙方同時改變觀念和做法,供給側和需求側密切配合,協同發力。就業數據是評價人才培養品質高低和辦學水準高下的重要標準,行業企業是人才需求的主體。
文化産業數字化發展涉及文化數據採集、加工、交易、分發和呈現等諸多領域,人才需求覆蓋選題創意、內容加工、産品設計與製作、技術研發、運營管理和綜合服務等崗位。顯然,“大而全”的人才培養定位無法培養出行業所需的“高精尖”人才。新型出版傳播人才培養定位要在“小而精”上做好文章,精確錨定行業業務崗位能力需求,充分評估併發揮高校自身資源、專業、師資和地域等優勢條件,在某個或幾個業務領域發揮專長,凸顯特色,高標準精準培養高水準業務人才。文化企業要充分利用、深度參與教育部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根據國家政策、行業發展做好人才隊伍建設規劃,依託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實現長期系統的人才定向培養和短期就業能力培訓,真正讓合作院校成為自身發展的“人才蓄水池”和“智力保障庫”。
建構開放共融的人才培養體系。
新型出版傳播人才培養體系之“新”主要體現在:一是服務文化數字化工作的人才應具備全新的知識結構和複合型的技術能力。二是人才培養的理念、目標、模式等需符合時代發展和國家戰略的要求,具有創新性。
作為新型出版傳播人才培養的主體,無論是高等學校還是職業院校,學校都要打開大門辦教育。《意見》提出,在文化數據採集、加工、交易、分發、呈現等領域,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業,引領文化産業數字化建設方向。與國家重點培育的新型文化企業深度合作是學校培育新型出版傳播人才的重要機遇。因此,學校要充分把握國家政策,主動謀劃、積極部署,堅持以教促産、以産助教,通過與新型文化企業合作,形成育人共同體,創造校企之間由謀求“共贏”到追求“共生”的良好局面,打造教育鏈、産業鏈、供應鏈、人才鏈、價值鏈等鏈條良性互動、深度交融、合作共贏的培育生態,合力培養服務於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高品質人才。
同時,新型人才培養體系需要打破學科壁壘,從知識、素質和能力三個維度重新建構創新型、複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明確培養路徑,打破單一學科培養的局限,多維度培養能夠完成文化數字化生産傳播任務的新型人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強大人力資源支撐。
建立“以德為先,尊重實績”的人才評價體系。
數字時代網際網路成為意識形態鬥爭的主陣地,維護國家文化利益、保障國家文化安全是文化數字化工作的重要前提。對新型出版傳播人才的評價需主要著力於兩個重點層面:一是建立“以德為先”的評價機制,全面考察從業人員是否具備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堅定的政治立場,是否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正確的技術觀,是否具備職業道德、從業操守和良好的個人道德品質等。在人才培養中要注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在業務實踐中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理想、職業操守和規範。通過設置模組類專項課程、課程思政、專題實踐、講座等形式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文化生産者和傳播者。職業理想與道德層面的教育要從學校開始並不斷鞏固、強化,貫穿于從業者工作歷程始終,在人才招聘、職稱評聘、人才評定等工作中實施失德行為一票否決制。二是建立“尊重實績”的評價機制。文化數字化工作是規模宏大、歷時持久、影響深遠的國家文化工程,需要大量的出版傳播工作者腳踏實地、深耕專業,甘於奉獻、勇於創新。工作實績是辛勤勞動的汗水和智慧的結晶,是德、能、勤等方面素質的綜合表現,主要反映在目標達成度、工作效率、任務數量和品質、貢獻度和影響力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尊重實績的人才評價機制才能真正地激發人才想事、幹事動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打造互聯互通的人才成長體系。
互聯互通的人才成長體系要協調實現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橫向結合、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縱向貫通。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高素質高水準技能人才系統培養與教育領域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推動職普融通。統籌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在我國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
文化數字化戰略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文化和科技領域。充分利用高等教育人文社會科學和文化教育資源優勢,結合現代職業教育技術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經驗,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完善人才知識結構,提升其理論素養和文化底蘊,提高出版傳播實踐能力,才能切實為文化強國目標的實現做好人才供給和保障。
數字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數字環境下出版傳播的業務流程、管理模式和受眾需求等都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出版傳播實踐中的新現象、新問題層出不窮,知識更新日益提速。從業人員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開拓新思維才能應對複雜的傳播局面。新型出版傳播人才培養體系不僅著眼于在校教育、學歷培養,更要將終身學習貫穿人才成長的始終。
(作者係吉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本文係吉林省科技廳創新發展戰略研究課題“文化強省戰略下吉林省數字出版産業創新發展研究”[20230601112FG]、吉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出版深度融合發展背景下吉林省數字出版人才培養研究”成果)
來源:中國教育報 | 撰稿:陳瑩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