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象山縣丹山書院陳素蓉老師以漁船結構為靈感設計了靈活多用、安全可靠的體操器械,可供1-9年級各學段學生練習蹦跳、攀爬、支撐、懸垂、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內容。在此基礎上,陳素蓉的小學器械體操課脫離了原來單一的技能訓練模式,通過創設情景式、主題化的練習與遊戲,讓學生自然地體驗重心變化下的身體姿態控制,提高肢體的協調能力,增強身體活動時的穩定性。今年9月,陳素蓉老師在第九屆全國中小學優秀體育與健康教育課教學觀摩展示交流活動的主會場進行了課堂展示,充滿趣味的課堂氣氛熱烈,獲得了在場專家的一致認可。
推動“雙減”政策以來,體育教育獲得了新的發展契機和更大的發展空間。象山縣教育系統從豐富的漁文化資源中捕捉可以讓體育生發的著力點,打造基於各學段實際的“海味”體育課堂。
在象山,體育學科的外沿在不斷延伸。在寧波海洋職業學校,由該校籃球隊隊員、長跑和鉛球體育特長生們組成了魚燈舞社,在該校體育、音樂和美術老師以及寧波市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讓非遺文化煥發新生。在訓練中,他們手持幾十斤重的道具,配合激昂迅疾的鼓點快速變換陣型,讓社員們的體能和節奏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象山縣高塘島鄉中心幼兒園,孩子們成了體育課的設計師和創玩家。他們從自身的漁家生活經驗出發,親手織漁網、搭跳板,搭建自己熟悉的海洋場景和賽道,進行室內跑酷。在老師們的全程陪同下,孩子們興致勃勃地雙腳跳、匍匐爬、障礙跑,在南方多雨的春季也保證了每日的活動量。
“我期望中的武術教學,不僅要培養孩子們的陽剛之氣,更要讓孩子們體會到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在象山縣丹城第五小學,張勝鏵老師從學生齊聲朗誦《少年中國説》中得到啟發,與學校語文、音樂教研組共同開展情境教學,變單調的提示性密碼為抑揚頓挫的古詩文吟誦,沿著語文教學有機結合南拳套路教學的方法,推出注重知識和技能動作結構化的武術操《武正少年》。
象山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有效落實“雙減”,象山縣結合本地漁文化資源開展體育活動,學生不僅在練習中鍛鍊了身體,強健了體魄,還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傳統文化的熏陶。當前,象山縣正依託家長學校和微信打卡小程式等,為學生們提供科學、專業的課後體育輔導支援,拓展體育教育的空間和內涵,構建起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體育教育新生態。(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史望穎 通訊員 陶丹青)
孩子們在陳素蓉老師的課堂上練習攀爬模擬船艙。象山縣教育局供圖
寧波海洋學校魚燈舞社的社員在比賽現場合影留念。象山縣教育局供圖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 撰稿:史望穎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