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高職教育需加強內涵建設,深化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兼顧地區、學校、專業和學生群體的均衡,優化鄉村振興服務能力,堅持以促進就業為導向,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素質。
[關鍵詞]高職教育;就業導向;均衡發展
近年來,高職院校的招生人數已經超過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招生人數。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當前,高職教育高品質發展還面臨著一些挑戰,需要採取有效措施,加強高職院校內涵建設,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的高品質發展。
高職教育高品質發展面臨的現實挑戰
目前,高職教育高品質發展還面臨著一些現實挑戰。
高職教育層次需要進一步提升。接受高等教育是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目前,我國現階段職教本科的學生數量還是偏低。2021全國教育統計結果顯示,目前有32所本科層次的職業學校,其中職業本科招生人數是4.14萬,職業本科在校生人數12.93萬。數量偏少,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廣大青年學生對職教本科層次教育的需求。
高職教育發展需要進一步均衡。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實現教育公平,也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相較于邊緣地區的高職院校而言,位處大城市的高職院校,在獲取便利資源、吸引高端人才、爭取政府支援力度等諸方面,具有“虹吸效應”,無形中減緩了邊緣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與此同時,社會上有部分人對職業教育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偏見,不利於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的提升。
服務鄉村振興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高職教育在促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在鄉村振興人才培養、促進鄉村文化增值、提供科研和技術服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高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對鄉村振興實用型人才培養不足,項目扶持的系統化和協同性程度不高,對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不夠全面。
學生職業技能培養需要提升。隨著技術進步和産業轉型升級,對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高職院校在學生能力培養上存在著以下不足:培養的學生其職業技能、職業素質和勞動力市場對勞動力的結構和素質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和實習實訓的品質有待進一步提升;沒有認識到就業素質與個體發展的辯證關係。
面對高職教育高品質發展的現實挑戰,需要提升高職教育層次、擴大高等教育機會,精準應對鄉村振興的人才需求,增強學生的就業和致富能力,加強高職院校內涵建設,實現高職教育高品質發展。
提升高職教育層次,實現高職教育均衡發展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需要變革原來以學術為主導的高等教育機構,提升高職教育層次,擴大高等教育機會,這不僅是促進高等教育多樣化發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
擴大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支援符合産教深度融合、辦學特色鮮明、培養品質較高的專科層次高等職業學校,升格成為本科層次的職業學校。增加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專業數量。鼓勵符合職教本科專業設置要求的高職院校、普通本科院校開設職教本科專業,增加招生數量,擴大職教類型學生的招生比例。改革專升本模式。打破以普通本科院校為主導的考試模式,給予高職院校一定的決策許可權,強化與高職教育教學相關的職業技能的測試比重,減少基礎類課程的重復考試,對普通本科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試進行有效監督和管理,加強普通本科與高職專科院校的課程銜接。
保障職教本科的教育教學品質。進一步細化和明確職教本科的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頂崗實習標準。加大職教本科“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匯聚學校、企業、行業、政府力量,構建高層次“雙師型”教師培養基地,定期委派教師到企業實踐,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對企業兼職教師,進行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訓練,提升他們的實踐教學指導能力。通過行動研究、在職培訓、技術服務等途徑,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規範設置專業和課程。圍繞國家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選擇適合職教本科層次的專業內容,根據學生已有的基礎和身心發展特點,確定培養目標,選擇教育教學方式,通過高階性、創新性和全面性的課程體系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實現職業本科學校和普通本科學校享有同等待遇。職教本科學校和專業建設在經費投入、硬體和師資配備等方面,需要與普通本科學校和專業享有同等待遇。深化職教高考改革。完善職教高考制度,健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通過“3+4”中職與普通本科分段培養和高職學生專升本考試,擴大職教本科在職教高考中的招生規模,讓更多來自職教軌道的學生享有接受本科教育的機會。強化就業平等。對於用人單位招聘,若非特殊情況,取消歧視職業教育的政策,改革不合理的職業薪酬體制,凸顯職業教育的價值。
實現不同區域高職教育的均衡發展。要加大各級政府宏觀調控力度,以教育公平為原則,對各高職專業佈局、特色培育等進行必要的調控,積極推進地域高職教育的均衡發展,合理配置各項教育資源。加大經費投入。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保證高職教育的生均財政投入經費不少於普通高等教育生均經費。增加高職教育的經費投入渠道,允許高職院校進行多渠道融資,拓寬投入來源。優化教育管理機制。激活並整合各類職業教育資源,探索高職教育辦學體制。實現合作辦學。建立跨區域職業教育合作平臺,積極推動高職院校的東西部合作和對口援助合作,採用聯合招生、合作辦學、集團化辦學等途徑,實現區域間的高職教育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實現高職院校的均衡發展。確定職業院校生均最低資源配置標準。可以根據不同專業對辦學條件、實訓設施、師資力量的要求,研究制定各專業最低的生均職業教育資源配置標準。建立統一的專業教學標準。開發並完善權威的專業課程標準,制定能充分反映行業需求的專業教學標準和相應的課程體系,使不同地區高職院校的專業課教學能夠達到一定的水準,形成全國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的統一標準。優化高職教育品質保障體系。在政府主導的基礎上,積極引進第三方高職教育品質評價機構。關注高職院校發展的條件和基礎,採用計算投入和産出的效益評價,重視高職院校發展的公益屬性和對學生的終身影響,引導高職院校走特色發展之路,形成與普通本科教育錯位發展、相互補充的良好局面。
實現專業和學生的均衡發展。促進熱門專業與冷門專業的均衡發展。政府需要根據社會經濟和産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學生的選擇進行調控,對於生源超過實際需求的熱門專業,適當控制規模,對於學生不願意選擇的冷門專業,可以減免學費或降低學費標準,提供專業補貼等,確保冷門專業的人才培養滿足社會需求,避免高職學生專業能力與崗位需求的不匹配。促進不同專業的均衡發展。根據不同專業的性質和特點,設定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確立校企合作和實踐實訓方案。促進利益的均衡。要明確高職教育作為跨界教育,涉及企業、學校、政府、行業和學生等多個利益主體,在資訊發佈、權益保護、協商談判、結果評價等過程中,要注意對各方利益的維護。關注高職學生的整體發展。在技能大賽、優秀學生評比的過程中,除了激勵優秀的學生發展之外,也要關注普通學生的發展。
精準應對鄉村振興人才需求,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高職教育在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一些地區從事與鄉村振興相關的生産經營類和公共管理服務類實用型人才缺乏,鄉村振興需要的人才儲備不足,高職院校需精準應對鄉村振興的人才需求,培養鄉村振興需要的人才。
培養服務鄉村振興的人才。要明確人才培養要求。高職院校要根據所在地區鄉村的區域特色、資源優勢、勞動力市場等實際需求,開設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妥善處理“離農”和“留農”的關係。通過對不同地區鄉村地方産業發展的人才需求分析,確立合理的人才發展規模。對於産業暫時不足以支撐大量勞動力工作的鄉村,允許一部分剩餘勞動力,通過高職教育,適度“離農”,增加收入。對於勞動力需求比較緊缺的鄉村,要提高鄉村人才的福利待遇和公共服務水準,讓更多的高職畢業生能夠留守鄉村。積極培育低收入群體職業技能和職業能力。以鄉村低收入群體為對象,結合工作崗位的現實需求,提升崗位勝任能力,激發低收入群體的潛能,提高低收入群體的致富能力。
探索服務鄉村振興的系統化機制。協調不同治理主體的關係。明確學校、企業、行業和“三農”主管部門及單位的許可權與職責,構建職業教育鄉村振興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在遵循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協商溝通,確立高職教育促進鄉村振興的整體方案。加強對相關專業和項目的管理。對於能夠為鄉村振興帶來實質效果的專業和項目,要在辦學經費、基礎設施、師資條件等方面加以傾斜扶持。要健全相關政策和運作機制,加強分類管理,設定明確目標,實行品質監督和後續跟蹤反饋。主動提供服務。高職院校要及時了解地方鄉村振興需求,鼓勵教師走出校園,利用培訓對象的時間空隙,採用培訓對象容易接受的培訓方式,選擇培訓對象需要的培訓內容,切實提高科技社會服務和技能培訓的品質。
拓展服務鄉村振興的教育內容。拓展鄉村振興的專業和項目。農業生産當然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産業,同時更需要關注與現代農業生産密切相關的數字化技術、生物技術、綠色環保技術、農産品的加工以及農産品的銷售等技術技能的融合,切實加強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加強對鄉村文明的傳承和創新。高職教育助力鄉村振興除了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技能之外,還要讓學生了解鄉村發展的歷史脈絡、鄉村對革命事業和工業建設的巨大貢獻、鄉村發展的難點和重點、鄉村治理的模式、鄉村文化的優勢和不足。加強價值觀的引導。高職教育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採取符合鄉村生産和生活特點的有效方式,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宣傳和教育。
“十四五”時期,我國的人口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經濟結構也進行了深度調整,隨著技術進步和産業轉型升級,對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和培訓需要在短時間內適應這些新要求和新變化,增強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
以促進就業創業為導向,培養職業技能和素質。合理設置和調整專業。根據對應區域和産業的勞動力市場崗位需求,科學分析勞動力的需求規模和就業能力要求,結合地方高職院校的現有條件和優勢資源,合理設置專業。對於那些因為産業升級,已經不存在對應就業崗位的專業,要及時調整,對於那些崗位能力要求已經發生變化的專業,需要及時更新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教學內容。提升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要根據具體工作崗位需求,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僅要考慮為學生當前的就業服務,還應考慮為他們未來的職業轉換服務;不僅要注重具體工作的實踐能力培養,還要注重讓學生了解原理和方法;不僅要重視專業的工作崗位技能的培養,還要注重學生的基本職業素質的培養;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還要求學生能夠突破限制、進行創新。做好就業創業的服務工作。積極開展崗位供需對接活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主管部門的作用,主動邀請企業進校園,開展針對性的招聘活動,提高就業服務平臺的專業化、智慧化和便利化水準,為條件成熟、有創業意向的學生提供指導和服務,做好就業困難學生的幫扶工作。
加大産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建立合作的長效機制。科學分析企業、學校、政府和學生等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訴求,不回避利益主體間的衝突,通過溝通協商,建立符合各方利益的長效機制,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合作形式和內容的多樣化。通過採用校企雙方共建實訓基地、訂單培養、頂崗實習、建設産業學院、打造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等多種模式,融合各方資源,確定培養目標,制定課程和教學標準,開發課程和實踐項目。提升實習實訓品質。根據不同的實習實訓類型,確立學生的能力發展目標,明確學校指導教師、企業指導教師、學生本人的職責和要求,遵循實踐教育教學規律,利用數字化手段,進行實習實訓教育和管理,做好學生實習實訓的個性化服務。
實現就業和個人全面發展相平衡。把就業素質培養作為全面發展的重要路徑。注重與學生就業密切相關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培養,提升人才培養品質。豐富和拓寬就業素質的內涵,做到實踐學習和理論學習相結合。協調就業素質提升和其他方面發展的關係。除了培養學生就業素質之外,也要注重學生其他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從道德發展來説,高職教育除了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之外,還需要培養個人美德、家庭道德和社會公德。對於人文社會類專業的學生,應適當進行一些自然科學的知識學習,增加他們的科技理性;對於理工類專業的學生,可適當學一些人文社科類知識,增進他們對社會問題的理解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作者何學軍: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
來源:《中國高等教育》 | 撰稿:何學軍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